APP下载

重视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2021-04-12徐蓉

文理导航 2021年9期
关键词:基础交流过程

徐蓉

数学有着多维的教学目标,除了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形成之外,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的累积、学习态度的建立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等,都应当成为教师实施教学时考虑的目标。由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过程,不能耽误“沿途的风景”,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亲自参与和亲力亲为的环节,教师必须要给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经历过程中有率真的领悟,有丰盈的收获。具体可以关注以下几个学习过程:

一、经历数学抽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从学习的本质来看,数学学习必然是一个不断遭遇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需要从现实的学习材料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来,需要将学习材料中的数学问题翻译成数学语言,然后从数学的角度去展开探寻和思考,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问题意识必然得到强化,并有效提升他们的数学意识。

例如在“搭配问题”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东东和爸爸一起去吃早餐,早餐店的点心有包子、油条、馒头和烧饼,饮料有豆浆和豆奶,东东想选择一种点心和一种饮料,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方法?学生在初接触这个问题的时候,想到的是列举出不同的选择方式,比如包子和豆浆,包子和豆奶等等,但是在列举的时候,学生发现如果要数出所有的可能,那么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于是他们开动脑筋,有的孩子用连线的方式来找出所有的情况,有的孩子用字母表示点心,用数字表示饮料,找出所有的搭配可能。在交流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形成的共识是要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列举。而经过方法比较之后,学生认可连线的方法,之后我再次出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并比较两个问题,学生发现连线的结果可以用乘法表示出来,这样的发现推动了学生建构完整的数学模型,让他们对于搭配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

在这个案例的学习中,问题来源于现实的情境,从学生常见的生活想象出发引出问题,学生借助于生活经验来展开探索,并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方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达成了方法的优化,并推动学生建构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理解了用乘法解决类似问题的原理,学生对于这样的数学问题就理解得比较透彻,掌握得比较到位。

二、经历问题探索的过程,累积必要的方法经验

有些数学知识的学习有不同的途径,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再辅以大量的巩固练习,学生也能掌握基础的知识,形成稳固的数学技能。如果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和交流,他们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形成共识,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知识,而且能累积必要的方法经验,为之后遇到类似问题的研究打好基础。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要给学生充足的空间,以推动学生有更丰富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者在一些学生已知结论的基础上肯定他们的结论,并接上后续的练习,那么学生也可以掌握这部分知识,但是就学生的发展而言,这样的教学是不足够的。实际教学的时候,我从引导学生猜测开始,让他们将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联系起来,因为有些孩子已经知道了结论,有的孩子还不知道,所以学生的猜想是不统一的。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我追问学生可以通过怎样的活动来展开研究,有学生想到了用橡皮泥来做成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方法,并提出可以在做好之后将橡皮泥做成长方体来测量体积,也有学生想到了学具盒中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提出用容积代替体积的方法。在对比中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更加简单,于是我提供给每组学生必要的工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操作实践,学生完成操作之后我再组织他们进行交流,让学生将操作过程中一些心得说出来,一些疑问也提出来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数学规律,而且累积了必要的学习经验,为他们的实验操作打好了基础。

从这样的教学案例可以看成经验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看出经验的累积可以推动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前行,其实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自主探索而言作用不言自白,否则学生遇到陌生的问题会无从下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数学方法的发展,要推动学生去累积方法经验,以此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经历合作交流的过程,提升学生的交流意识

无论是实验版《数学课程标准》还是修订版,对于学生合作交流都是肯定的,其实交流能力也是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的必要能力,那么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就要有机会去展开合作,有交流的意识和技巧,能在交流中达成共识,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但是在日常教学中见到的学生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是走一个过场,说明教师对于学生交流的重视程度不够,过程性指导也不够,鉴于此,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交流,要监控交流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让他们在经历合作基础上提升意识,推升合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模式中,我采用了竞爭机制,事先根据学生的基础编排好学生的位置,基础好的掌控全组的活动,在小组合作时,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之后,由小组长来组织本小组的交流,而在代表小组汇报的时候,每小组派出的人员必须是指定好的,也就是小组中基础相对差的一个或者是次差者,这样学生在小组交流的时候就不能简单的走过场,由已经会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而是要在小组合作的时候照顾到小组中基础差的学生,在这样的交流机制激励下,有的小组内部还形成结对模式,在小组交流的时候,如果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交流中还没有弄懂问题,那么他们会两个两个的个别交流,以满足基础稍差学生的需求。而在小组一号代表发言之后,小组的二号发言人可以继续补充,几个不同小组都发言的时候,其余学生要充当评委,评判每个小组的发言质量,这样小组间就具备了竞争,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投入程度更高,他们小组合作的效果就显现了出来。

四、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完备学生的知识体系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有利于他们从整体的视角来看待知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深入理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探索、对比、总结的过程,促进他们的数学领悟,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视角去认识问题,并形成较完备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假设策略”教学中,对于教学教材中的例题,学生在读题分析之后发现可以通过画图、列举等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而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发现画图的方法其支撑就是假设的策略,可以假设租的船都是小船,得出10条小船一共可以坐的人数,然后在小船上添加两个人成为大船,直至船上的人数与实际人数相符。在学生对照画图能用算式解决问题之后,我出示数学名题“鸡兔同笼”给学生,学生很快从之前的例题中受到启发,直接用假设的思路解决了问题,在引导学生对比两道问题的时候,学生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共性就是假设,而且可以假设比较极端的数据,这样更有利于之后的计算调整。一些学生甚至将两个问题对照起来,提出可以将兔子看成大船,将鸡看成小船,这样的想法体现了学生数学模型的建立,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学生必然能对照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用假设的思路解决问题。

总之,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过程的关注要超越对学习结果的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的关注要超越对学生作业情况的关注,这样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以指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增长智慧,优化数学学习方法,形成应对未来学习要求的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顾青山.注重学习过程 促进知识内化[J].江苏教育,1994(12):39-40.

[2]韩素珍.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J].江苏教育,1985(14):43-44+9.

猜你喜欢

基础交流过程
如此交流,太暖!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