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中设计有效的研学问题引领小组合作学习
2021-04-12苏燕泳
苏燕泳
摘 要:“研学后教”是基于近年来国内课堂改革多种成功模式的合理内核,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它以“研学案”为载体,小组合作学习为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设计有效的研学问题能够引领小组合作学习。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设计动手操作的研学问题”和“设计情境性的研学问题”两方面探讨“研学后教”理念下有效的研学问题的设计。
关键词:研学问题;小组合作;合作学习
“研学后教”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于“研学案”的编写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研学后教”理念下设计有效的研学问题对学生在课堂学习有什么影响呢?教师应如何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小组研学问题的设计呢?下面笔者就新教材教学中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设计动手操作的研学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下,加强动手操作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积极思维,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过程上升。学生在对公式的发现过程和总结论证中,提高了主动参与的机会,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启迪思维。
【片段一】《梯形的面积》
课前准备:发给每个小组若干张梯形纸(上底3厘米,下底5厘米,高4厘米)、一份研究报告。
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笔者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 复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上底3厘米,下底5厘米,高4厘米的梯形纸若干。
(每个梯形的形状一样,其中上、下底边沿各用红笔和蓝笔作标记),问学生:你们有不同的办法求出这个梯形的面积吗?(研学问题)
3. 组织学生四人一组,动手实验,互相交流,寻找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
4. 展示交流,汇总方法。
(1)展示拼成的图形:
(2)展示研究报告: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对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把算式转化为公式。经过筛选,学生认为有三种方法:
(1)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2×高
(3)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师生交流、点评……
二、设计情境性的研学问题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联系学生实际,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创设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好奇和探究欲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如教学《年、月、日》时,设计一连串问题,让学生依次回答。学生一时答不出时教师不要马上说出答案,促使学生迫切进行合作学习寻找方法,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片段二】《年、月、日》
师:小小的年历卡里藏着的数学知识可多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能从年历卡中发现些什么?(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说从年历卡上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一年有12个月。
生2:31天、30天、28天。
生3:有闰年和有平年。
师: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真不错!请你们完成2015年的统计表。
师:观察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师(神秘语气):你们猜一猜2016年,又会是怎样呢?(课件出示:2016年的年历)
生1:老师,为什么你能知道2016年的日子呢?
……
师:接着请小组共同填写:2016年的年历统计表。
师:如果要把12个月的天数来分类,你们会怎么分呢?
生:分三类:31天的、30天的、28天和29天的。
师:为什么把28天和29天的,分为一类呢?
生:是因为它们都是2月的天数。
师:我们把31天的涂上红色,把30天的涂上绿色。请同学们涂色。
师:那28天和29天的该涂什么颜色好呢?
生1:涂红色。
生2:涂绿色。
生3:都不是,应该红色、绿色各涂一半。
生4:我认为红色、绿色都不能涂。
生5:那什么颜色都不涂就好了。
生6:我觉得只要不涂红色或绿色,涂什么颜色都行。
师:我们把天数是31天的月份叫大月。30天的月份叫小月。28天和29天的2月份叫特殊月。你们现在知道该给2月涂什么颜色了吗?(学生高兴地涂颜色)
师:为什么2月份有时候是28天,有時候是29天呢?(研学问题)
于是,学生就这样开始新的探究。
三、案例启示
1. 研学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注意将原静态的新教材内容组建成动态的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了新知,而且每个学生的学习情感、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也得到了培养与发展。借助身边的活生生的生活题材,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主动获取知识,并提出感到困惑的问题。
2. 研学问题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其研学问题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功能。如设计揭示规律的问题、判断正误的问题、提高效率的策略性问题等。
3. 研学问题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让每个学生紧紧围绕问题思考或操作,为后面的小组讨论做好充分的物质和心理准备。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学生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凸显研学后教中关注学生生命价值,真正尊重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尹军.浅谈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J].新课程(中学),2010(12).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龙岐螺阳小学,广州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