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2021-04-12刘淑敏
刘淑敏
摘 要:“数学的学习——思维的体操。”这句话表明數学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更灵活、敏捷。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等,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深入钻研教材、大纲、教法和学法,勇于创新,重视优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辅导转化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应因材施教,在课堂内外都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优良的数学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品质;培养策略
一、纵横联系,深刻思维
课堂实录:(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整理和复习)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昨天晚上的作业:第四单元的知识网络图,组内展示,小组交流,取长补短,然后请代表展示你们组的优秀作品。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对于知识的整理的方式不一样,也很大可能不完整。
课件:预习整理要求: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整理;②整理结果要有条理,做到简洁明了、层次分明,能够体现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③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过程。
组内展示要求:①取长补短,选一个最好的做代表展示;②交流这一单元自己觉得最难掌握的知识点;③说说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有什么区别。
师:展示时如有类同不讲,还有补充吗?
(教师在学生展示完后用红笔圈点这单元的主要知识脉络,板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小结:圆的周长是表示圆这个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圆的面积是表示圆这个平面图形的大小。我们进行周长和面积计算时都会用到半径r。在进行圆周长计算时,已知r的就运用公式C=2[π]r;已知d的就运用公式C=[π]d;在进行圆面积计算时,如果已知r的就直接运用公式S=[π]r2计算;如果知道d或者C的就先求出r,再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分析:让学生自己整理本单元知识网络图,回顾、梳理对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经过同组同学的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整理方法的多样性,在小组交流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小舞台,让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数学是一门很抽象、很灵活的学科,逻辑性很强。训练思维的思想品质的重要前提是思维的深刻性的养成。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它集中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能从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和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因此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重要手段。
二、变式学习,灵活思维
在数学学习中很多时候都提倡一题多解,或者同一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这都是训练思维灵活性的两种有效方法。
思维的灵活性指的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分析、思考,学生解题的思路广、方法多、解法好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联想,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课堂实录:六年级“比的应用”
出示例2
1. 阅读与理解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从题目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呢?
生:(略)
(注意:学生可能会获取到很多信息,但教师应选取有价值的信息作副板书,帮助学生解题之用。)
2. 分析与解答
①师:同学们,想想,请你用实物图或线段图表示出来,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再请代表汇报。
②独自尝试,共享方法,解决问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稀释液的配置比例和我们获取到的信息,先自己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方法。
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方法一:先算出总份数5份,然后算出每一份是多少毫升,最后算一算水占了4份是多少毫升,浓缩液占1份又是多少毫升。(用归一问题解决)
总份数:1+4=5(份)
每份是:500÷5=100(mL)
浓缩液:100×1=100(mL)
水:100×4=400(mL)
答:略。
方法二:也是先算出总份数5份,但接下来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求浓缩液和水的。把稀释液的总体积500mL看作单位“1”的量,浓缩液占了[15],水占了[15],就是分别求单位“1”的量的[45]或是[15]多少啦!(用分数乘法解决)
答:略。
方法三:跟方法二的差不多,只是求完水后,就用:500-400=100(毫升)这就是浓缩液的了。因为稀释液是整体,包括水和浓缩液。
答:略。
分析:通过数形结合的画图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例2是属于数与代数方面的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数的乘、除法以及分数加法、减法。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出1∶4的具体含义,以帮助学生理解1∶4是表示哪两个量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浓缩液、水、稀释液的关系。通过“图”的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形成。
三、自主探索,多元发展
课堂实录: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
1. 看演示(小组代表)。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可以把两次喝掉的分别放入1号杯子和2号杯子中,以便观察。
师:这两次喝的[12]杯是相同吗?
生:不同,第一次的[12]是表示把一杯纯牛奶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2份,喝了其中的一份;第二次的[12]是表示把兑满热水后的牛奶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2份,喝了其中的一份。
2. 师:同学们,看到第( )组的演示,想想,刚刚的这个过程你可以怎样记录下来,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再请代表汇报。
3. 汇报。
师:请问哪个组能把你们的成果展示出来,有不同的吗?需要补充吗?
以学生自主探索的学習形式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按比分配的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且学习过程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在教学中学生是起主体作用,而教师是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应在关键时刻点拨、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高层。概念的学习对小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教师就要设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该概念的意义和本质。
四、强化训练,敏捷思维
学习数学能让我们的思维更敏捷,为此我们要注意学生思维敏捷性的训练。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表现在数学学习中能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简缩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使运算既准又快。强化训练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的重要手段。
强化技能训练一定要在学生切实理解运算法则、定律、性质等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平时坚持适量的口算和应用题练习,通过视算、听算、口答、速算比赛等,采用“定时间比做题数量”“定做题数量比完成时间”的训练方式,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从而达到培养思维敏捷性目的。
五、别出心裁,独创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热爱数学、会学数学。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对枯燥内容进行丰富的语言加工,将抽象的概念用生动、风趣的事例进行讲解。思维的独创性是智力活动的独立创造水平。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创造性地寻找独特简捷的解法,提出各种“别出心裁”的方法。
例如,解答应用题:某厂原计划40天生产工具1600件,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25%,实际几天完成?教师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进行思考,尝试有无更简捷的算法。学生要冲破解应用题,必须用上每一个条件的常规,运用工程问题的思考方法,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列式为1÷[1÷40×(1+25%)];也有的学生把原计划工作效率看作单位“1”,列式为1×40÷(1+25%);更有学生提出40×[45]的最佳方案。
在四则运算教学中,除要求学生能掌握一般法则进行计算外,还可向学生提出一些新颖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倡合理想象,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进行一题多解,并且让学生用自己最爱的方法解答,使运算简便。
总之,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思维的训练不是靠灌输,而是靠启发、引导和点拨。教师应不断分析、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在改革中探寻开展思维训练的方法和途径。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桥东小学,广州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