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与对俄贸易人才培养模式

2021-04-12刘宁然

商场现代化 2021年3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黑龙江

摘 要:黑龙江省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在中俄贸易中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近几年中俄经贸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的情况下,黑龙江作为中俄经贸合作的根据地,对经贸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长。基于此,本文分析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对俄贸易人才的需求问题,分析目前对俄贸易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人才数量供给不足、人才整体素质偏低以及人才培养模式陈旧,提出优化资源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对俄经贸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以及加深校企合作提高人才质量的解决对策,旨在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更好地服务于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人才综合素质和地方经济建设协同发展。

关键词:黑龙江;经贸人才;区域经济;对俄贸易

受国际政治经济因素影响,中俄经贸关系正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中俄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进入全新的阶段,两国将展开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经贸合作。一方面,中央政府将《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延边开放开发规划》纳入国家战略,从顶层设计层面着手稳步推进;另一方面,黑龙江省在“五大规划”和“十大重点产业”等地方发展战略中,均积极探索对俄开放升级新路径,通过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哈尔滨、黑河、绥芬河对俄自由贸易区、黑龙江通达俄罗斯和欧洲腹地的新“丝绸之路”等举措,来促进中俄经贸合作向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的方向前进。在此时代背景下,黑龙江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对于对俄贸易人才培养产生了更高的需求。这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需要立足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对当前形势下的对俄贸易人才需求和人才标准进行重新定位,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对俄贸易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输送高契合度、强竞争力的经贸人才,为黑龙江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1.经济政策

我国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有2981公里的边境线,同俄罗斯远东的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犹太自治州、阿穆尔州和外贝加尔边疆区相邻,对应分布17个开放口岸,其开放区域优势明显,经贸合作基础坚实。(近几年以来,中美贸易日趋紧张,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加大了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打压力度,这进一步推动了中俄贸易的不断发展。)

借助中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中俄双方的地方合作理事会、常设工作组会议等合作交流机制也逐渐完善。2019年,国务院批准同江铁路口岸和黑瞎子岛客运口岸对外开放,同时批准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毗邻的滨海边疆区等5个区(州)建立了省州长定期会晤机制,哈尔滨、牡丹江等9个城市与俄罗斯的12个区(州、市)结成友好城市,定期举办“省州市日”活动,包括经贸合作洽谈、经贸企业对接、经贸投资推介等,签署了一系列重要合作协议。保税物流中心总计7家,并建立起2个国家级的边境经济合作区和11个边民互市贸易点。在国家“沿边开发开放、兴边富民”等支持政策下,黑龙江凭借独有的对俄边境毗邻州区多、人文交往频繁、开放口岸多等诸多优势,对俄贸易得到迅速发展,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

2.经济规模

根据《2019年中俄经贸指数》的数据显示,中俄经贸关系紧密度在中国对外贸易十大伙伴中位列第三。黑龙江作为中俄贸易的领军者,不仅领跑全国,且近十年来增长趋势明显。2018年,黑龙江省中俄经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220.6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1%。进口指数较基期上涨127.93%。进口贸易中,以矿物燃料和非食用原料为主,金额最高的为一般贸易,达到150亿美元;出口贸易中,以食品、纺织、机械、汽车、钢铁为主,金额最高的为边境小额贸易,达到8.4亿美元。

与此同时,贸易主体数量及规模也不断增大。根据2019年统计的数据,黑龙江省开展对俄贸易业务的企业达到2000多家,全省对俄投资合作企业达到161家,一大批投资合作大项目稳步推进,包括境外农业耕种、境外森林开发、境外矿产资源投资、原油管道项目、天然气管道项目、国际输电线路等。中国对俄备案投资5.8亿美元,投资合作项目不断扩大,重大项目取得新的进展。

二、黑龙江省对俄贸易人才需求与供给现状

1.人才需求

俄语人才的需求情况往往与中俄两国经贸关系直接挂钩。21世纪以来,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贸易、军事等领域里的合作日益巩固和加深,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俄语作为两国合作交流的重要语言,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中俄贸易市场需要懂中俄语言、了解中俄文化和掌握至少一门专业技能(俄语除外)的国际化人才,尤其是在现如今,贸易趋向深层次,信息技术广泛应用,高素质、专业应用型的人才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根据2017年黑龙江省委组织部与省人社厅联合编制的《黑龙江省重点产业(行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2017-2018年)的数据显示,13个地市在现代服务业的领域都存在较大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及技能人才缺口,人才需求覆盖了黑龙江省重点发展的11个行业。随着中俄两国经贸往来的日益活跃,除黑龙江本土外,越来越多的非黑龙江省企业希望能借助黑龙江为跳板进入俄罗斯市场,可以预见,掌握俄语且具有专业性的人才作为双方企业沟通的桥梁,将进一步变得炙手可热。黑龙江省的很多边境城市引进俄语人才,已经成为其发展本地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2.人才供给

黑龙江省是全国首屈一指的俄语教学和俄罗斯问题研究的省份。建国初期,黑龙江省人人学俄语,后来随着中苏关系发生变化,学习俄语的人数下降。上个世纪,黑龙江省全面普及英语教学,学习俄语语种的人数大幅下降,俄语人才培养存在生源不足的问题。目前,黑龙江省开设有俄语专业和对俄贸易专业的高校总计20余所,招收俄语专业大学生人数在1800名左右,占据全国俄语招生人数的80%以上,黑龙江依然是我国俄语人才培养的大省,但整体供给仍然与现实需求有较大差距。学俄语的大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对俄贸易专业2012年才开始设立,起步较晚尚不成熟,学科教学尚未接受检验也未形成专业知识体系,中俄贸易专业课程适用性不足,影响岗位就业的质量和效率,俄语加专业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并不多。

作为黑龙江省内的本土大学品牌,也是俄语专业教育强校的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河学院等,近几年以来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并在两国领导人商议下,将增大互派留学生的比例。通过一系列积极措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但整体来说,黑龙江省在对俄贸易人才输送方面,存在供不应求的现实状况,一些学校的俄语专业学生还没毕业就被企业提前预定,对俄贸易的复合型人才短缺,要长久地解决人才短缺问题,还需要时间和资源优化来最终稳步实现。

三、黑龙江省对俄贸易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人才数量供给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在上世纪90年代,黑龙江省对俄罗斯在民用贸易和边境贸易方面具有很大的贸易顺差,但随着传统的地理优势已逐渐丧失。可持续的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并未形成规模。多年以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贸易一直停滞不前。除了历史原因,例如国家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和地区产业类型差异,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复杂政治和经济环境,这一结果还与如何规范对俄贸易以及经贸人才素质和专业水平有关。在外语学习中,英语教学的全面普及导致学习俄语的人数大大减少。同样,高等学校缺乏相应的“专业+俄语”课程培养体系,导致我国在对俄贸易各领域都缺乏相应的可用人才。简单地说,人才短缺导致无法满足黑龙江对俄贸易的市场发展需求。

2.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影响人才供给质量

尽管黑龙江是研究俄罗斯问题方面的先进省份,但是从客观方面来说,与英语语种相比,俄罗斯语言、文学等文化对全球的影响相对要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经济社会环境与以英语为主的西方国家产生极大交集,在此背景下的英语语言教育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与英语相关的国际贸易教学专业,主要教学内容也是基于英语国家的贸易模式和商业惯例。大量教育资源集中在英语语言教学领域,在俄语语言以及对俄贸易相关的学科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存在相对不足的现实问题。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与对俄罗斯贸易缺乏联系,中俄贸易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哪些,俄罗斯人文、历史、经济、文化、法律等各个领域应该包含哪些课程,均存在着模糊不清的问题,课程类别少、学时少、教学目标不明确;另一方面,俄语教学资料较少,多媒体教学设备少,网络资源匮乏,俄语教师数量较少,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比较传统,这些都影响到了对俄贸易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

3.人才培养无法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黑龙江省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先天条件,经济发展模式和高等教育模式与沿海发达省份大不相同。如果高校不能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突出区域需求,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才就无法为地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也就难以在人才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目前,黑龙江省许多大学都开设了国际经济学和对俄贸易专业,但是并没有立足于黑龙江省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實需求,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培训目标方面,与其他地区的大学没有太大区别,俄语教学与地区经济贸易专业知识的融合并不理想,难以适应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贸易的人才需求,也无法与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产生协同作用。

四、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对俄贸易人才培养的优化建议

1.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加大对俄贸易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因此培养一批高端、优质、专业的中俄贸易师资队伍极为重要。高等学校招收专业教师时,应以专业理论知识为标准,并经过择优录取。当然也可优先录取具有中俄贸易实践经验的老师。学校应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按照双语进行教学并配备足够的俄语老师。学校应从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开始,以便为学生今后从事各种涉外工作打下基础。加强教学团队实力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的硬件设施建设,如增加多媒体设备,建立中俄贸易实训基地等。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在于提高学习的信息化水平;培训基地的作用在于提高学生的交易实践能力。

2.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加快推进教学改革

一方面,高校应与俄罗斯大学加强合作,加大留学生数量,开展各类学术交流,为未来的中俄贸易增加人才基础。采用实用主义、问题导向的培养模式,与贸易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组织专家和社会行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开发,保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更科学,建立过程评价体系,改革过程评价的方式和内容,平时增加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研修报告、调查问卷、网络学习等考查方式,加大课程体系改革。第一,俄语教学与国际贸易专业相结合,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对照起来,以发散学生思维。第二,不断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使学生熟悉外贸业务流程。第三,增加双语教学,包括演讲、辩论和竞赛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第四,根据行业特征编写相应的讲义教材,与企业所需技能和职位对接。

3.加深校企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为培养中俄贸易人才,大学和公司合作成为一种趋势。第一,高校可以聘请贸易公司管理人员参加讲座,使学生拓宽视野并找到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第二,贸易公司可以为学生提供对应实习和就业岗位,在实习过程中选择优秀的人才,经验丰富的员工可以带领实习生学习技能知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三,对于优秀的实习生,贸易公司可以提前与之签订合同,提高中俄贸易人才的就业率。只有就业率的提高,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就读中俄贸易专业。第四,重视对俄罗斯人文学科、社会习俗和商业礼节的学习。

4.积极推动企业参与高校教学,促使校企深度合作

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必须及时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动态,以便提高高校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高校应根据自身需求,积极吸纳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指导学生参与面试和岗前培训。为企业和毕业生搭建就业的桥梁,实现企业全面参与教学。在实习阶段让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及实习管理和指导,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如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表现,按照企业绩效考核制度标准进行综合考评,这样有利于尽快推动学生进入职业工作状态,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实现毕业与就业的平稳对接。

五、结论

随着中俄经贸关系进入新阶段,黑龙江对经贸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本文对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对俄贸易人才培养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要解决对俄贸易人才培养数量供给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需要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加大对俄贸易人才培养力度,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逐步推进教学改革,加深校企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优化调整对俄贸易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对俄贸易人才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凤莉.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与对俄贸易人才培养模式[J].知识文库,2018(19):50.

[2]迟宇超,崔磊.“龙江丝路带”背景下复合型对俄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黑龙江东方学院贸易经济专业为例[J].智库时代,2019(47):176-177.

[3]刘春富.“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对俄经贸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9(05):29-33.

作者简介:刘宁然(1990.11- ),男,汉族,山东省莘县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黑龙江
国画《五福临门》
羡慕等
获奖名单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铅笔长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