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视角下应对我国猪肉价格波动对策研究
2021-04-12张萌姜爱英
张萌 姜爱英
摘 要:由于猪肉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比重,猪肉市场的稳定和价格波动与民生息息相关。自2012年以来,国内猪肉价格波动明显。目前中国猪肉供给的70%来源于专业户和散养户,但是随着非洲猪瘟在国内的扩散,大量生猪被捕杀,市场上出现严重的猪肉供给不足。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形势下,中国对国外猪肉的进口量、进口额均大幅下降,远低于往年。通过分析国内生猪养殖成本、猪肉供给变化特征及猪肉市场价格波动趋势,从国际市场视角对猪肉生产、贸易、消费及市场运行形势进行展望,对于合理引导国内猪肉生产及制定相关调控政策、建立关乎民生的商品预警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国际市场;猪肉价格;消费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猪肉在我国肉类消费市场中占有重大比重,我国也是猪肉生产大国和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但自2012年以来,国内猪肉价格波动明显。2012年我国猪肉价格大致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走势,全年最高价为17.44元/千克,最低价为6月份的13.94元/千克,全年均价15.14元/千克,较2011年猪肉价格下跌11.68%。2013年我国生猪价格,全年最高价为17.34元/千克,最低价为12.62元/千克,全年均价为15.13元/千克,较2012年下跌0.3%。2014年我国猪肉价格全年呈现“高-低-高-低”的走势,生猪市场行情低迷程度创下2009年以来新低。2015年3月起,国内生猪价格大幅回升,生猪价格呈现快速上涨趋势,2016年生猪价格持续上涨,保持在19元/千克以上的价格。2017年1月下旬开始,我国国内生猪市场价格持续处于劣势。猪肉价格一年之内波动剧烈,不同年份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然而自2018年以来,我国猪肉价格持续处于上升态势。据数据显示,2019年猪肉价格环比涨幅在20%左右,为有数据以来最高涨幅。2020年猪肉年平均价格达到46.83元/千克,上涨的猪肉价格成为2020年CPI的主要推动力。
我国猪肉供给的70%来源于专业户和散养户,但是自2018年以来,我国多个省份受非洲猪瘟影响,一时之间大量生猪被捕杀,导致市场上出现严重的猪肉供给不足。锐减的国内供给量与巨大的国民需求量,一方面使得猪肉价格不断上涨,另一方面导致我国对进口猪肉的依赖程度加大。但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今国际形势下商品流动受到严重阻碍。我国海关对港口贸易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对来自国外的商品进行严格的防疫防控查验,进口国外猪肉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让本就供不应求的国内猪肉市场雪上加霜。
2.研究意义
运用市场供需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分析中国猪肉市场价格,从理论角度提出稳定猪肉价格的方法和策略,是本研究的理论意义所在。通过掌握的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分析猪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社会经济現象;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对国内猪肉进口情况加以研究,分析经济全球化下一国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一国贸易政策对本国市场价格的影响机制。国内猪肉市场的变化与国际市场的影响相结合,从理论高度认识我国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的深层次原因。
本研究富有现实意义,一方面猪肉价格波动影响消费者的福利状况和日常生活,同时给生猪养殖户的生产经营带来了风险,并影响到生猪产业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发展。基于理论分析,提出改变当前民生格局、调节国内猪肉的供求关系、稳定国内市场的猪肉价格的对策,对稳定猪肉价格势必有显著成效。同时,通过分析国内生猪养殖成本、猪肉供给变化特征及猪肉市场价格波动趋势,并从短期和中长期视角对猪肉生产、贸易、消费及市场运行形势进行展望,对于合理引导国内猪肉生产及制定相关调控政策、建立关乎民生的商品预警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3.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4.猪肉价格形成机制
商品价格是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力量共同决定,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一般情况下不会偏离太远。短期内,猪肉价格取决于短期市场猪肉供给与市场猪肉需求。当猪肉供给大于猪肉需求时,价格短期内呈现下降趋势;当猪肉需求大于猪肉供给时,价格短期内呈现上升趋势。当猪肉供给与猪肉需求一致时,此时的猪肉价格称为均衡价格,这一价格对应的供需数量即为均衡数量。
蛛网理论是关于产品长期价格形成的理论。1930年由美国的舒尔茨、意大利的里西和荷兰的丁伯根各自提出。1934年经英国的卡尔多定名为蛛网理论。该理论通过引进时间变化的因素,连续考察不同时期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用动态分析的方法论述农产品、畜牧产品等这类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在偏离均衡状态以后的实际波动过程及其结果。长期来看,我国猪肉价格波动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征。近十多年来,我国猪肉价格波动处于发散性蛛网,这与我国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和下跌密切相关。
二、猪肉价格波动分析
1.猪肉价格波动概况
据图2显示,我国近十多年来,猪肉价格波动剧烈,2008年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猪肉年平均价格出现下降趋势并在之后两年内呈现平缓态势,但在2011年,我国猪肉年平均价格出现大幅度上升,并且超过了2008年猪肉年平均价格。2012年至2014年整体呈现下降态势,但最低猪肉年平均价格仍然高于2008年,但2014年至2015年、2016年至2017年猪肉年平均价格分别呈现暴涨、暴跌态势,自2019年至2020年起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上升。2020年中多个月份曾出现猪肉单价高出40元。猪肉价格居高不下不仅给大众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也成为CPI冲高的重要原因。
2.近两年我国猪肉价格上升传导机制
(1)国内自产猪肉总量下降
猪肉价格持续上升,究其原因,我国国内市场上猪肉供给量不容乐观。生猪养殖业一直都是我国的传统行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强力拉动,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从我国国内近些年来猪肉供给情况来看,生猪养殖户的猪肉供给量有所下降。2018年非洲猪瘟在亚洲多国之间扩散,我国黑龙江省、甘肃省、江苏省、湖南省等多个省份也先后发生严重的非洲猪瘟疫情。疫情发生后,各地区纷纷实施相应管控措施,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这些举措导致生猪数量断崖式下降。养猪户为避免圈养生猪遭受猪瘟感染,大量屠杀生猪、抛售猪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份,在累计发生的129起非洲猪瘟疫情中,我国捕杀生猪数量达到102万头,2020年更是捕杀了1000万头左右。养猪户向市场抛售猪肉行为起初导致市场出现猪肉供过于求,而后期市场则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猪肉价格随着猪肉供给情况波动,即前期猪肉价格出现下降趋势,后期则出现剧烈的上涨趋势。
据图3显示,2019年我国生猪出栏量与存栏量均急剧下降。2019年国家相继出台多条畜牧环保政策,对于排污不达标、检疫不合格、在国家最新规划的禁养区内养殖或者直接排放粪污到公共环境的养殖户,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对其进行严厉处罚。养猪户受环保政策、规模化养殖趋势影响以及对非洲猪瘟疫情的担忧,2019年生猪出栏量大幅度减少,同比下降21.57%,2020年出栏量进一步减少,同比下降7.8%。近年来生猪养殖成本也在不斷上升,生猪养殖成本主要包括猪舍建设成本、兽药及消毒成本、饲料成本以及人工成本。其中饲料成本占据生猪养殖成本的大头,而豆粕在生猪养殖所用饲料中占比较大。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高蛋白质类副产品,它通常用来制作牲畜与家禽饲料,有助于生猪的新陈代谢、营养吸收和生长。据2021年1月13日数据显示,豆粕与生猪商品比价指数为46.54(比价指数为周期内上下游商品每日价格之比的定基指数化结果),较1月12日上升了2.12点,较2020年7月14日最低点31.24点上涨了48.98%。数据表明在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的同时,豆粕价格也呈现上升态势。受到养殖成本上升的影响,一些中小养殖户退出生猪养殖业,我国生猪存栏量总体也处于下降趋势。
(2)进口猪肉总量下降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国内消费者对肉类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在我国肉类消费市场中,一般常见的肉类有猪肉、牛肉、羊肉以及鸡肉、鸭肉等禽肉。其中猪肉在我国畜牧产品中占据较大比例,且其价格较之其他肉类产品价格来说相对亲民,大众购买得起,其需求量增长速度之快、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之大便毋庸置疑。锐减的国内供给量与巨大的国内需求量,导致猪肉的供给缺口需要巨大的进口量补足。德国、美国、西班牙、加拿大均是我国主要的猪肉进口国。但是受到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国际市场猪肉供给量出现下降趋势。我国对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国家的大部分猪肉实行禁运措施,进口猪肉数量急剧减少,一时之间我国国内猪肉供给出现严重短缺。
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受其影响,2020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萎缩近1%,对人口和商品与服务国际间的流动造成严重阻碍,各国经济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甚至一些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原本稳定的国际贸易秩序,冲击了全球商品供应链。2020年上半年德国是我国最大的猪肉供应国,总进口量达到60万吨以上。但是德国于六月初国内最大肉类联厂爆发新冠疫情,员工感染人数700余人。因此我国海关总署暂停对德国疫情企业的猪肉进口,限制进口德国猪肉给我国猪肉市场带来重大冲击。我国对于国外猪肉的进口量、进口额均大幅度下降,远低于往年,而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供给与需求持续的不平衡,具体就表现为猪肉价格上升。
三、国际市场视角下我国应对猪肉价格上升对策
1.调动国内生猪养殖户积极性
保供应、稳市场,既要着眼于当下,解决燃眉之急,又要立足长远,深谋远虑。要尽快恢复生猪存栏量、出栏量,保障猪肉市场供应,调动、保护好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是关键。2020年9月份,国家出台《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文件指出,为扩大养殖业整体规模,对中小养殖户加大扶持力度,并将中小养殖户购买农机设备费用纳入补贴范畴,从各方面促进国内生猪养殖业发展。为推广良种生猪的培育,加快现代化养殖体系的构成,我国将实施牧区畜牧业良种补助以及良种生猪补助,有效应对双疫情危机下猪肉供给数量减少的形势。该文件还规定,在保障畜牧业发展用地的情况下,养殖户可以使用一般耕地,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并持续强化疫病防控。该政策一经出台,各地生猪养殖户补栏增产积极性明显提升。只有切实保护好生猪养殖积极性,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国内猪肉供给,猪肉市场才会走向平稳。
2.严防海关部署,增加进口猪肉数量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海关严防部署,一方面对来自国外的进口猪肉加大检查力度,另一方面又为了缓解我国国内猪肉的供不应求,积极开展与阿根廷、巴西、意大利等多个猪肉出口国家的友好贸易往来,开拓进口来源。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猪肉进口量为132.57万吨,增幅同比超过40%,进入第四季度后进口猪肉的数量进一步加大,新增9家符合我国要求的意大利猪肉企业的产品,并于2019年8月20日开始入华;阿根廷与我国签署猪肉双向进出口协议,于2019年10月份向中国出口猪肉。
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诸多国家措手不及,中国海关加强口岸查验和有毒有害物质监测,不合格食品一律不准入境。但为支持国内猪肉价格恢复平稳,提高猪肉通关效率,查验人员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动态调整进口肉类的随机抽查比例,对进口猪肉、冰鲜肉等产品优先通关验放。同时,海关坚决打击走私猪肉等肉产品的违法行为,一经发现违法行为,走私者将受到严厉处罚。2020年猪肉总进口量进一步上升,总量达到280万吨,同比上升32.7%。
3.引进生猪优良品种,改善居民品质结构
我国作为猪肉消费大国,倘若国内猪肉供给缺口仅依靠进口来弥补,将受到诸多国际因素影响,例如国际贸易局势、流感、疫情等,因此我国应不断提高国内猪肉供给能力。原来我国生猪有100多个品种,上世纪80年代进行了适当归并,确定我国地方品种为48个。为改善我国生猪品种结构,培育较短周期生猪,获得更好的肉质,我国积极引进国外优良生猪品种,既可以使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饲养能力和条件去选择合适的种猪,也可以减少相关疫情发生带来的冲击,从而保证国内猪肉和生猪出栏率平稳增长。2014年9月,英国农业大臣吉姆·佩斯来京,为两国之间达成“英国将向中国出口种猪”的协议。2018年6月,我国从美国引进的975头PIC种猪顺利通过为期45天的隔离检疫。据了解,PIC种猪具有产仔数高、泌乳量大、性情温顺、饲料转化率高、肉质鲜嫩等特点。目前在我国占比较大的瘦肉型猪种有汉普夏猪、长白猪、杜洛克猪、大约克夏猪。
当前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转型升级,以及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正确倡导下,居民饮食开始向多样化、科学化转变,老百姓对猪肉的需求量有所减弱,肉类消费品类结构逐渐发生改变。各地区大量增加猪肉替代物的供给量,例如牛肉、羊肉、鸡肉、鱼肉等,餐桌上的肉制品种类更加丰富。除此之外,“植物基”、“人造肉”等植物蛋白肉食品纷纷亮相,吸引了消费市场的普遍关注。这些食品的生产加工,主要以大豆等植物蛋白为原料,能缓解畜牧业高速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压力,尤其有利于满足在我国猪肉等产能供给不足时人们对肉产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彭洪.现代养猪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今日畜牧兽医,2020,36(11):73+106.
[2]王梦圆,陶红军.各国生猪疫情对猪肉贸易的影响分析(下)[J].猪业科学,2020,37(12):20-22.
[3]夏青.豬价背后的猪市[J].农经,2019(09):26-36.
[4]赵娟,段昌学,王志俊,刘一飞,王志宇,赵敏,李正莉,王树华,李文刚.猪肉涨价的原因及深层次影响[J].养猪,2020(06):1-3.
[5]朱增勇,李梦希,孟君丽.非洲猪瘟对中国生猪市场和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07):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