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中小学家校沟通现状调查与优化策略
2021-04-12房丽芳
房丽芳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推动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何促进家校沟通、形成家校共育的教育合力是教育界长久以来的热议话题。微信平台的普及为这一问题带来了全新的解题思路。本文调查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沟通现状,并就此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近年来,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沟通方式应运而生,受到了广大教师与家长的认可。这种即时、全面、可靠的沟通方式让家校沟通的效率大大提升,为实现家校共育提供了便利条件。传统家校沟通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信息损耗大的问题在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沟通新形式中得到了有效解决。如今的沟通模式是否还有优化空间,如何应对在微信家校沟通中出现的问题,成为教育领域在当前阶段的重要课题。
基于微信平台的中小学家校沟通现状调查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地中小学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沟通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家校双方对微信平台的接受程度
问卷对“教师与家长是否希望使用微信平台进行沟通”进行了数据统计,结果显示96.21%的教师选择了“是”,3.79%的教师选择了“否”;90.78%的家长选择了“是”,9.22%的家长选择了“否”。这表明家校双方普遍接受微信平台作为家校沟通的途径。微信已成为家校沟通的主要方式,在家校共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家长对微信群沟通内容的需求
问卷对“家长希望在微信群中看到什么内容”进行了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家庭作业”得票率为39.42%,“学校通知”为25.27%,“学生表现”为20.11%,“教育交流”为12.43%,“其他”为2.77%。由此可知,微信群的主要功能是布置作业和发布通知,但是也可以看出家长依然有更加多元的需求亟待满足。
(三)家长对微信公众号内容的需求
问卷对“家长希望在微信公众号中看到什么内容”进行了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学校活动新闻”的得票率为38.48%,“教师培训”为12.24%,“学生才艺展示”为5.79%,“其他”为43.49%。从结果可知,现有的公众号内容无法满足家长的阅读需求,中小学需要对公众号内容进行更多的创新尝试,提高家长观看的积极性。
基于微信平台的小学家校沟通优化策略
(一)达成教育共识,促进家校共育
当前阶段的家校共育依然存在双方观念不统一的问题,家长与教师认知上的分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家校共育发挥效果。为提高微信平台在沟通中的有效性,教师要先让家长认同学校的教育方针,并积极地参与对学生的联合教育。现今的微信平台虽然方便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但是往往家长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位置,并没有积极配合教师,无法形成素质教育的合力。部分教师忽视了对沟通有效性进行评估,这让微信沟通形式化、被动化。由此可见,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是提升微信平台在家校共育中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教师要提高重视,从沟通目的、沟通技巧、沟通效果三方面进行完善的评估,在时长固定、频次固定的微信互动中,与家长形成默契,让家长体会到教师对沟通的重视,从而积极参与到家校沟通中。在校方开展活动时,教师需要帮助家长制定详细的计划,降低家长参与活动的心理发动成本,如选出小组长,分配各位家长需要负责的具体内容,然后形成简明扼要的文字,通过沟通群发送给每一位家长。面对家长未能参与进来的情况,教师要耐心沟通,充分换位思考,明确“让孩子全面发展”这一共同目标,避免和家长形成心理上的对抗,破坏整体的沟通氛围。
(二)提升教师的微信沟通能力
部分年轻教师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技巧有广泛的接触,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与家长沟通时总是不能灵活处理问题。这会让家长抵触与教师沟通,也会挫伤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因此,学校要定期组织培训,让老教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帮助年轻教师灵活处理家校关系。
(三)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便利条件
传统家校沟通普遍存在沟通频率低、信息不对等的问题,这一直是实现家校共育的巨大阻碍。微信平台的便利性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微信平台具有多样化的功能,可以非常便捷地让学校文件、学生表现、通知等信息迅速地传递给家长。教师可利用微信的短视频、图片传输功能将学校环境、学生表现发送给家长,让家长随时随地都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学习状况和成长过程,提高家长对学校、教师的信任。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写作业时的状态、心理健康水平,这让学校教育获得了关于学生家庭的一手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通过教师、家长之间充分的信息互通,学校前所未有的和家庭教育整合在了一起。除此之外,微信平臺避免了信息传递的损耗。过去教师向家长通知学校规定还需要依靠学生的口口相传,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但是微信通知可以实现与家长的直接沟通,学校通知也会以聊天记录的形式保存在微信中,这就实现了信息的无损传递,让家长可以及时有效地配合学校的工作。
(四)建立班级微信公众号
目前各中小学普遍已经建立了学校级别的公众号,但是这种形式的公众号往往由于其服务范围太大,在形式上属于“服务号”,一般提供的服务为投诉、查询和学校政策发布。这导致学校一级的公众号在功能定位上无法满足家长个性化、具体化的沟通需求。由于大部分学生都需要长期生活在同一个班级中,年级主任、德育主任、班主任、各科教师可联合建立属于每个班级的公众号,在账号内发布具体到每个班级的内容,为家长提供一个了解学生成长变化、教师工作成果的窗口,让学生在校内的生活内容、教师的工作内容更加透明、可信。
例如教师建立“成长记录袋”栏目,对每一个学生的记录和分析,配合图片展示出来,形成一条完整观察学生心理、学习、身体发展变化的线索,让家长知道如何利用家庭教育配合学校的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建立“教学周记”栏目,将课堂教育中的成功和反思记录下来,在促进教师优化自身教学技巧的同时,也充分调动家长对学生各科目学习的监督与促进。教师“名家谈教育”栏目,转载一些国内外教育名家的先进教育理念的科普文章,帮助各位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成为实现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身心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后盾。
微信平台的沟通方式丰富了家校沟通的形式,为实现家校共育提供全新思路,教师要积极利用新时代的基础设施,因时、因地、因材的开展教育工作,实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作者单位:滨州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