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自主就餐的价值与意义

2021-04-12许静

幸福家庭 2021年4期
关键词:餐点饭菜幼儿

许静

午餐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幼儿的营养与健康,同时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进餐能力,对幼儿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游戏化工作的深入推进,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也深入人心。我们时刻谨记着“尊重幼儿,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幼儿自主就餐必将取代传统就餐模式成为今后发展的大趋势。当然,对于自主就餐这个新的理念,人们也会存在一些困惑。那么,自主就餐的真正价值在哪里呢?

 幼儿园就餐的形式

一直以来,为了避免午餐过程中的杂乱无序,保育员阿姨和搭班教师会将饭菜根据孩子的食量盛好,一切都安排好后分组让孩子们吃饭。教师在盛菜时会组织幼儿进行一些游戏或者让他们自主活动,但并不是每个幼儿都愿意参与,部分幼儿容易养成坐享其成的习惯。3~6岁是幼儿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但在实践中,会出现以下一些情况。

教师常常会从照顾幼儿生活、保证幼儿营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主观愿望出发,无视幼儿进餐习惯的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将幼儿的进餐环节变成填鸭式、程序化的“喂养”环节。即教师分餐,幼儿被动进餐,教师盛多少,幼儿就吃多少,这样幼儿进餐变成了一件被动接受和完成任务的事情。有些幼儿比较挑食,午餐由教师盛菜,并不能完全了解个别幼儿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幼儿不喜欢吃某样菜,在教师的督促下也会吃掉,好像在完成一项任务,这不但影响了幼儿的情绪,也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自主就餐的真正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教育者呼吁要解放幼儿的双手、思想,让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每个幼儿都有自主选择权、决定权,我们要将这些权利归还给他们,他们不仅能自主选择区域游戏、角色游戏、户外游戏,当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们也都可以自主选择,包括就餐。自主就餐在幼儿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自主进餐符合幼儿阶段自主意识发展的心理需要

幼儿在两岁左右,自主能力就逐渐显露了,并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一定的选择,此时正是幼儿形成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关键时期。澳大利亚全日制保育中心的调查发现,94%的保育中心鼓励幼儿为自己的进餐服务(在适当的时间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服务的形式有参与清理进餐区域(占92%)、参与确定进餐时间(占72%)、参与和食物有关的活动如烹饪食物、回收餐具、参加食品相关的短途旅行(占57%)。从这份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幼儿有参与自我服务和自主进餐的心理需求。

(二)践行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

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要有科学的儿童观。幼儿是发展的主体,是自我活动的主体,而自主进餐通过让幼儿自己盛饭、自己选择菜肴等自我服务的形式,让幼儿成了活动的主体。正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不应把儿童当作物,而应把他们当作人、当作正在努力求得自身发展的人来对待,不应把他们当作父母和教师左右其个性的奴隶,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活生生的、主动的、独一无二的人来对待。”幼儿是独立的人,大自然赋予了他们可以进行各种活动的身体条件,也赋予他们人类的智慧。因此教师不能把幼儿的一切都包揽下来,而要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确立主体意识。

(三)体现了《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精神和要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是在生活和游戏中通过动手操作、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动手操作、直接感知、亲身体验是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而现在我们之所以提倡实施自主进餐,就是希望通过自己动手、自我分配和自我服务的形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锻炼幼儿上肢的肌肉力量。

(四)自主进餐蕴含着教育价值

现在我们之所以提倡实施自主进餐,就是希望教师由此思考进餐作为幼儿在园的一个重要的日常生活环节,对于幼儿未来有着怎样的教育价值,从而真正理解和认识到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学习进餐时的基本礼仪、学会在进餐时与人适度交流,这些都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进入成人世界必备的素养和能力。若不给予幼儿在进餐环节自主学习、实践的机会,仅仅经由教师在集体中反复宣讲,是无法帮助幼儿获得这些素养和能力的。

 自主就餐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们会在幼儿自主就餐时发现一些问题,部分幼儿的盛饭菜动作不熟練,速度较慢,导致队伍排得很长,排在后面的幼儿需要等很久才能盛上饭菜。部分幼儿每餐都只盛一点点,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则会盛得更少甚至不盛,因而进餐量明显减少,等等。因此,我们需要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后期不断改进。

(一)重视自主餐点的地理位置及就餐环境

教师需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专注力、食品卫生安全等因素创设自主餐点区。结合幼儿家庭生活经验,创设安静、宽松、温馨的就餐环境。建议在自主餐点区投放一个供多名幼儿就餐的大桌子,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座位,盛好饭菜与小伙伴进餐。在进餐期间,幼儿可与小伙伴适时小声交流,从而促进他们的语言与社交能力。考虑到天气变化以及安全卫生环境等因素,幼儿园可以进行室内外交替就餐。例如:夏天比较炎热,室内就餐较适宜;冬天比较寒冷,如果中午阳光充足,可考虑室外就餐;天气舒爽适宜时,也可选择室外就餐。让幼儿聆听鸟语花香,感受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就餐氛围变得更加清新淡雅。当然,室内的就餐环境与氛围在幼儿的共同参与、布置下也是十分温馨的。同时自主餐点区域尽量不要离区域活动太近,以免打扰在各区域探索的幼儿,也保证了就餐幼儿的专注力。

(二)形成富有特色的进餐流程与公约

就餐时,为了避免幼儿之间发生分歧和矛盾,明确班级就餐流程和制定班级就餐公约十分必要。幼儿是活动的参与者,我们共同制定适合他们的约定,有利于幼儿自觉遵守。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尽可能以图片和图示的方式呈现,让幼儿沉浸在用餐的人文环境之中。在当天进餐时教师可观察,并在第二天进餐前和幼儿聊聊前一天吃饭时碰到了什么问题,哪些方面值得表扬,哪些方面还需改进,针对哪些是文明进餐行为展开讨论,由教师记录,通过实际的操作经验来共同确定文明进餐公约的内容。教师始终要把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最终引导幼儿自主、自由、愉快地进餐。

(三)教师应针对性对待每一位幼儿

教师如果发现一些幼儿在自主就餐的过程中不专注、拖沓,进餐姿势不正确等,需在适当的时机提醒这些幼儿,从而提高他们对时间的概念以及增强他们的同理心。例如:摸摸他们的头鼓励他们:“加油哦!还有一点点你就吃完了。”或是以奖励小贴纸的方式,“君越小朋友,可爱的小贴纸已经在等你喽。”或是用手指一指桌子上的米粒提醒,或是直接说:“你看悦悦小朋友在这里已经等了很长时间,而你在这里吃了很久,我们吃完后能不能把座位让给她,好吗?”等等。对于个别挑食的幼儿,教师不要急于纠正,而是应该先分析其挑食背后的真正原因,从而根据需求逐渐引导幼儿尝试接受不同的菜肴,加强营养。例如:我们班的允允小朋友从小班开始就喜欢吃白米饭,她对菜肴表示无感。我们与其家人沟通后了解,她在家是以奶粉为主,因此,接触饭菜的机会不多。当然,我们会担心她只吃奶粉不吃菜营养跟不上。在与她的家人协商达成一致后,打算家里慢慢帮她断奶,让她尝试菜肴。同时,在学校里逐步引导她一点一点尝试不同的菜。因此,在自主就餐中教师需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性。

(四)家园共同合作

教师应该将自主选择权、决定权交还给幼儿,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拿餐具、盛饭菜、端碗盘、品尝食用、送餐具、维护卫生等劳动,激发和提高他们的独立能力。有时候,在自主就餐时发生的一些小状况也需要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如:初期的个别幼儿衣服吃脏了、饭菜不合口味、吃多吃少等。我们要从家长的角度,积极、耐心地与他们沟通,分享自主餐点背后的真正价值与好处。幼儿通过自主餐点,慢慢地了解、认识了当季的时令蔬菜和水果,逐渐建立了良好的饮食习惯,拥有了选择权、决定权;享受、体验自主就餐的整个过程。同时,教师也让幼儿更加了解自我发展需要,学会独立照顾自己。

作为以幼儿为本、时刻尊重幼儿、注重细节之处的幼儿教师,我们在选择自主餐点的位置、环境以及提供哪些餐點时都可以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讨论,与他们交流,将自主餐点的价值与意义传递给家长,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这也是尊重幼儿、以幼儿为本,积极创设家园合作与共育的机会。同样,这也可以视为幼儿、教师、园所、家长共同参与,制定幼儿一日生活作息过程的一部分内容。

自主餐点这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建立在“尊重幼儿,以幼儿为本”的基础上。相信我们在重新了解其背后的价值与意义,认真揣摩与探讨如何更好、因地制宜地将此理念落实到班级后,一定能为幼儿创设出更宽松、自由且以人为本的环境。同时,我们应尽量放慢脚步,从小事、点滴事做起,家园共同合作,从而促进幼儿成长道路上的不断蜕变以及教师专业素养与能力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竹园幼儿园)

猜你喜欢

餐点饭菜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小小筷子八寸长
我最喜欢的作业
我们的“魔法餐厅”
倡导科学保育 推行餐点自理——幼儿园餐点自理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幼儿园保育老师自主餐点管理策略
文明餐桌 不剩饭菜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浅谈幼儿餐点活动中的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