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捏就痛可能患了风湿性多肌痛

2021-04-12刘彦泽

保健与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风湿性非甾体抗炎药

刘彦泽

腿痛、腰痛、肩痛……最近几个月,王女士每天都被各种痛折磨。她先被诊断为骨科疾病,后又被怀疑是感染问题。最终,历经多家医院,“真凶”——风湿性多肌痛才被揪出来。

浑身痛却一直找不到病因

王女士今年72岁,身体硬朗。今年年初,她突然感觉右腿肌肉一阵阵疼痛,右侧髋关节也有些疼痛。起初她以为是路走太多了,休息了一段时间,并进行拍打按摩、热敷等保守治疗。一个多月后,腿痛再次袭来,并逐步蔓延到腰背、肩颈等,还出现了发热症状。王女士先被诊断为“骨质疏松”,但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有感染迹象。抗感染治疗后,发热的问题解决了,疼痛依旧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陈伟钱分析,王女士患了風湿性多肌痛。“这种病隐藏得很深,没有特别明显的检查指标。它本质上是一种血管炎症,但因为血管遍布全身,所以浑身上下到处都会产生因炎症引发的疼痛,容易误诊。”经药物治疗后,王女士的症状大大缓解。

起病可为急性或隐匿性

风湿性多肌痛病因尚不清楚,研究认为与遗传、免疫、年龄、环境等因素有关。

风湿性多肌痛好发于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且女性较男性多2~3倍。可突然起病,亦可隐袭起病,表现为近端肌群(肩胛带肌、骨盆带肌)和颈肌疼痛与僵硬,严重者不能起床,上肢抬举受限,下肢不能抬举或下蹲,上下楼困难等。同时可有低热、乏力、体重减轻等症状。

50岁以上可简单自测判断

虽然风湿性多肌痛无法根治,但早发现、早治疗可大大提高有效控制率。可通过以下几项来进行自我判断:年龄在50岁以上;颈、肩胛带、骨盆带三处易患部位中,至少有一处出现肌肉疼痛和晨僵,病程持续一周或以上;血液检查中的血液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指标增高;受累肌肉无红肿;常伴低热、乏力、食欲不振,可有轻中度贫血,部分患者有白细胞、血小板轻度升高。

疾病初发或病情较轻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予以非甾体抗炎药如莫比可、双氯芬酸等治疗。10%~20%患者单用非甾体抗炎药是可以控制症状的,病情较重的患者应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猜你喜欢

风湿性非甾体抗炎药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分析
降压药疗效变差,可能非甾体抗炎药作怪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预防和治疗
研究揭示抗炎药或可治疗老年骨折
治风湿性头痛
风湿性与非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流行病学变化及不同治疗策略疗效分析
怎样合理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比索洛尔、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慢性HF的疗效
包衣抛光工艺对消炎利咽丸溶散时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