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东北亚合作与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策略
2021-04-12刘斯琴高娃
刘斯琴高娃
(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
“一带一路”倡议实行已有多年,所取得的成就世界共睹,在东北亚地区实行“一带一路”倡议同样也是促进东北亚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具有复杂的局势和巨大的风险,但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动以及局势的不断明朗,东北亚地区的合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如何在依旧存在风险的新局势中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实现东北亚地区的互利共赢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1 东北亚地区的历史基因
1.1 东北亚地区的历史文明具有连续性
东北亚的概念不单单是地缘层面上的,更是历史文明、文化层面上的,东北亚在多个民族、国家长期且复杂的互动中形成了具有相似性与连续性的文化。而东北亚地区的文化相似性不单单体现了东北亚存在具有共性的历史文明,还证明了东北亚地区存在一定的地区秩序,并且这种文化的相似性在不断地促进这种特殊地区秩序的形成与稳固。东北亚地区的其他各国一直以来都与中国关系密切且交往频繁。
除了黄河流域之外,东北亚地区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汉朝以来,中华文明就开始不断地从中心向四周进行拓展。隋唐以后,中华文明向西遭遇到了阿拉伯文明的阻碍,向北又被草原游牧民族阻拦,在这种情况下,与朝鲜半岛和岛国日本进行频繁密切的交往、建立良好的关系就成了一种必然的历史结果[1]。中国与周边国家这种相似的历史文明和明显的地缘性成为一种历史基因,并且这种历史基因正在不断地影响当下中国与东北亚地区其他各国之间的关系。
1.2 东北亚地区各国间友好与冲突并存
尽管东北亚地区的历史文明存在相似性,但是在历史的发展中同样也存在不少的冲突与战争。以中日关系为例,在1894年到1945年,中日关系主要以冲突与战争为主,而在这之前,中日之间也经历过一系列冲突与战争,规模最大的就是唐朝主导的白村江之战与明朝主导的万历之征。作为东北亚重要组成部分的日本,与中国既有着长期且频繁的文化交流史,也同样有着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唐末至明初的五百年间,中日基本没有官方层面上的交流往来。在德川幕府统治日本期间,日本实施锁国政策,中日交流再次隔绝两百多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进入西方阵营,至此又与中国开始中断往来。中日一直以来都缺乏平等交流的机会与经验,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而这不仅仅是中日两方的问题,中韩、日韩同样存在不少的问题。由此可见,东北亚地区是存在动荡冲突的历史基因的[2]。
2 东北亚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现状
“一带一路”是指连接亚欧大陆国家以进行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陆地——海上通道,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就是要继承古代海陆两个通道沿线国家合作交流的传统,深化合作交流精神,通过经济与文化交流实现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在人们的印象中,丝绸之路是由中国通往西方的,而东北亚国家并不在其中,并且在早期“一带一路”的规划中,日韩等东北亚国家也没有得到过多关注。
历史上,丝绸之路并没有将这些东北亚国家排除在外。而且由于地缘临近,中国与日本、朝鲜这些东北亚国家的关系比西亚、欧洲各国的关系更为密切,交流也更为频繁。面向东方的丝绸之路早期是由于“朝贡”的需要而产生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着稳定的朝贡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民间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也逐渐成熟。所以说在古代,中国与东北亚地区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还是比较频繁与成熟的。
但是作为丝绸之路东部端点的东北亚地区,在现代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期规划中,日韩等东北亚国家没有被排除在外,但是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合作交流仅停留在表面。这主要是由于东北亚地区局势不够明朗,国际关系较为复杂,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从整体上来看,东北亚地区呈分割状态,各个国家都在独自寻求发展出路,各自为战,合作无从谈起[3]。具体到“一带一路”建设中,部分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存在因认识不够准确导致对合作交流持怀疑态度,这对“一带一路”在东北亚地区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总的来说,现阶段东北亚地区的整体经济合作较为滞后。
3 东北亚地区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
3.1 东北亚地区民间机构的积极推动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东北亚地区的合作长期受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民间机构一直都在呼吁和推动东北亚地区各个国家的高质量合作。面对日益复杂的东北亚局势,这些民间机构积极地开展一系列探究讨论活动,不断地寻求新的合作方式。在东北亚地区有着经济、政治、人文、能源等一系列民间合作机构,这些机构在各自的领域建言献策,通过对局势的深入研究,推动东北亚地区各国进行更好的合作。比如首届东北亚发展合作论坛针对东北亚合作项目和具体实行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应的国家政府。中国的东北亚智库论坛同样也是推动东北亚合作的重要平台,第七届东北亚智库论坛就以“一带一路”倡议下东北亚如何务实合作为主题,从经济关系、人文交流、科技革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交流探讨,推动了东北亚地区的进一步合作[4]。
3.2 东北亚地区在环境合作层面达成共识
环境合作也是国家之间展开经济合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的环境合作正在逐步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为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实际情况中,中国早已和东北亚地区各个国家签署了环境合作的条约,日韩、俄韩等国之间同样签署了双边环境保护合约。
与此同时,东北亚地区设立了一系列的环境合作会议,比如东北亚环境合作会议、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等。其中,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是级别最高、权威性最强、发展最为成熟的东北亚地区环境合作会议,中国、日本、韩国三国政府给予了这个会议极高程度的重视[5]。截至2020年,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已经成功举办了21次。在每一次会议当中,三国政府都会分享最新最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促进了三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共同发展。中日韩三国在环境合作层面达成了有效的共识,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这也就为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也为中日韩之间的经济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3.3 中日关系的改善
虽然在1972年中日两国邦交恢复正常化,但是在这之后中日关系依旧处于一个动荡的状态中。为了更好地应对世界大变局带来的挑战及寻求更优质的发展,中日双方的态度逐渐转变。在2019年6月,中日双方就改善两国关系、寻求共同发展方面达成了十点共识,倡导建立起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中日关系。尽管中美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竞争态势,但是日本政府并没有完全受制于美国,并且强调自身的自主性,在中日关系上目前是呈现出友好的姿态。如果日本政府能够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历史,抵制外来势力的干涉,把握好中日关系的整体大局,那么在既有的民间良好经济合作的基础上,中日合作的空间与潜力都是非常大的。
3.4 日本国内经济发展需求扩大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与日本也形成了密切的经济关系。在市场竞争加强的背景下,日本政府有意愿通过参与“一带一路”来加大与中国经济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从而促进本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采取互惠政策,通过合作来实现共赢。
4 促进东北亚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策略
4.1 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
信任是国家之间处理外交关系、促进深度合作的重要基础。想要促进东北亚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就需要树立起良好的大国形象,用良好的声誉与形象来获取其他国家的信任与认同,为深度合作打下基础。面对中国的迅速发展,一些不良势力推出了“中国威胁论”,想以此压制中国的发展,破坏中国的良好形象,妨碍中国与他国的友好往来。对此,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主张以合作的形式来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及冲突,寻求共同发展。想要在东北亚地区实现更优质的合作,中国政府应不断地增强综合国力,应致力谋求各个国家的共赢,但同时也不能放弃主导地位。通过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帮助,正在不断地塑造起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认同与信任,“中国威胁论”的负面影响正在被逐步减缓。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在东北亚地区的“一带一路”建设也会更加顺利,中日合作同样会进入一个新局面。
4.2 推动东北亚合作制度化建设
现阶段东北亚合作之所以依旧停留在表面,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还是东北亚合作的制度化建设比较滞后。所以想要促进东北亚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就需要推动东北亚合作制度化建设。中国可以倡导东北亚地区各国建立起共同参与、相互监督的机构来保障各国都能够承担好各自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借助这种内生性的约束监督机制来实现东北亚各国相向而行,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具体到中日两国在经济合作上的制度建设,中日双方可以在贸易往来、跨境投资及货币结算等方面进行制度化的建设,根据市场需求来有针对性地推动合作制度化建设,从而助力中日双方经济合作的顺利发展。
4.3 推进各方进行积极的战略对话
东北亚地区局势复杂、各国之间的关系长期处于跌宕起伏的状态,这不仅仅是历史认知层面的原因,更是各国之间相互了解不足、缺乏积极的对话所造成的。在世界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的关系正处于关键的转折与调整时期,东北亚地区各国不管是在双边还是多边关系上都需要进行战略层面的调整与磨合。面对此种情况,各国就需要深化沟通,进行积极的交流探讨,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应对未知的挑战与风险。
对此,中国想要促进东北亚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就需要与东北亚地区各国就经济合作展开积极的探讨,推动各方进行积极的战略对话。中国需要带动东北亚地区各国就今后的经济合作方向、合作重点领域进行探讨,推进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深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可以提议东北亚各国就东北亚地区局势、国际热点问题进行积极的政策磋商以及政策意见层面的交换探讨,以此推动东北亚各国克服政治障碍,实现良好的经济合作,也同时推动“一带一路”的高效建设。
中日双方需要以经济合作为基本方向,加强政治协调与战略对话。对于来自朝核问题与美国的负面影响,中日双方需要增强政治互信,避免中日双方关系出现问题。对于中日双方而言,经济发展是两者共同的需求,因此,中方需要阐明政治立场,避免出现战略误判的问题,从而促进中日双方在积极的政治战略沟通的基础上进行紧密的经济合作。
4.4 推动东北亚自贸区的建设
在实际情况中,东北亚一体化的建设受到了来自朝核问题和美国的负面影响久久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且因为中美贸易争端的出现导致东北亚合作出现新的不确定性。面对种种困难,东北亚地区各国特别是中日韩三国需要站在东北亚一体化的长远视野上,克服传统层面上的意识分歧和政治分歧,将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作为东北亚一体化的基础与模板,以此推动中日韩三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中国可以现有自由贸易区为示范,建议在具有地缘优势的城市建立起面向东北亚地区各国的自由贸易区,落实一系列经济合作模式,实现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多边融合。
具体到中日合作方面,中国理应抓住中日关系较大程度缓和改善、日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的机遇,积极地借鉴学习日本的成功经验,立足自身优势,恢复传统自贸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自由贸易区的高效建设,以此推动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一带一路”的建设。
5 总结
综上所述,在世界大变局的新局势下,东北亚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从长远来看,东北亚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巨大的潜力,如果东北亚地区的局势更加明朗、环境更加稳定,那么这种潜力就会变成动力,东北亚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也将迎来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