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山东省旅游特色小镇多产业关联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2021-04-12王建华
王 丽 王建华
(泰山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党的十九大以来,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为当前乡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成为稳步推动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盘活乡村经济活力的重要支撑点。乡村振兴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也是城镇化建设的延伸,即立足于城乡建设,依托城镇的发展,盘活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山东省旅游特色小镇多产业关联融合发展模式的实施,本质上也是在此背景下进行的深入探索,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统筹下,打通乡村产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瓶颈,进一步推动乡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1 特色小镇将成为山东省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从2015年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特色小镇的建设作出批示,认为特色小镇建设是当前城乡经济转型升级、乡村区域发展的重要探索[1]。截至2021年1月,我国各级特色小镇已经有2 100多个,其中旅游特色小镇占50%以上,这也进一步证明,在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旅游特色小镇成为主要方向之一[2]。此外,旅游特色小镇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托乡村旅游资源、产业资源进行的融合与关联发展,也是其主要的发展趋势。2018年,我国旅游研究院对当前的旅游经济发展进行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的旅游消费已经逐步向乡村旅游转移,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城市的近郊区域[3]。
从整体来看,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将旅游六要素与产业要素进行融合,依托特色旅游的发展,带动产业水平的提升。山东省从2016年以来,依托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探索旅游特色小镇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联化发展,依托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对城乡区域原有的一二三产业比例进行调整,形成以旅游服务为主(第三产业),特色农业(第一产业)和特色加工制造业(第二产业)为延伸的区域发展体系,在践行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推动乡村区域的产业化发展,为乡村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打好基础。就当前来看,山东省已经打造了189个特色小镇,其中有将近90个旅游特色小镇将山东省本地的民俗、特色农业、制造业、文化等进行充分的开发,并形成特色小镇旅游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模式,如章丘文祖锦屏文旅小镇等[4]。
2 山东省旅游特色小镇多产业关联融合发展模式介绍
山东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宏观背景下,将旅游特色小镇与关联产业发展进行了融合,进一步发挥出特色旅游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关联效应。就当前来看,山东省旅游特色小镇多产业关联融合发展模式主要包括“旅游+文化产业”模式、“旅游+特色农业产业”模式、“旅游+养生健康产业”模式等,打造出了如历城区西营生态旅游小镇、岱岳区大汶口水上石头古镇等典型代表,推动了乡村产业、美丽乡村建设等的深入化发展。山东省在探索旅游特色小镇多产业关联融合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不仅推动了旅游产品与区域特色产业的空间组合,同时也在内部的运营模式、关联品牌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力求最大化地满足游客与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消费者群体的满意度。
3 山东省旅游特色小镇多产业关联融合发展的瓶颈
3.1 筹融资渠道过于狭窄
缺乏旅游特色小镇产业服务的专有金融产品。山东省现有的金融产品主要是针对传统型的投资产业以及工业产业进行服务而开发的,由于相对于其他旅游产业,旅游特色小镇较新,因此该领域的金融产品的开发与建设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在金融产品的建设过程中,相关开发单位对于企业的有形资产的把控和监督较为严格,但是文化企业的产品是以无形资产为主要形式,因此无法达到金融产品开发的相关要求,也无法得到贷款以及资产抵押的相关资格,使得其融资过程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资本准入门槛过高。同第二和第三产业形势相比较而言,旅游特色小镇具有极强的特殊性,使得文化旅游产业难以在资本市场进行股票和债券的操作,在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受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模式的限制,与当前资本市场的增长形势不相符,进而导致多数旅游特色小镇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难以达到相应的融资要求,出现融资困难的局面。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难以与金融产业有效对接。当前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难以与金融产业形成对接,使得旅游特色小镇的融资渠道狭窄,同时由于旅游特色小镇的专业性较强,因此外部市场无法通过信息披露的方式实时获取产业的运作信息,金融业无法将其作为贷款的质押物,从而阻碍了旅游特色小镇的融资。
3.2 旅游特色小镇人才资源相对匮乏
旅游特色小镇是形式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侧重旅游特色小镇的形式还是进行文化的发展,其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形式,还是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然而当前山东省旅游特色小镇文化建设领域专业人才缺失,从事旅游特色小镇行业的专业人员较少,因此限制了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与建设。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单一从事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会受到工作时间的限制,使得自身的生活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因此人们更多地会去从事稳定且时间较长的工作,对发展建设旅游特色小镇相关的工作缺乏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旅游特色小镇的人力资源鼓励机制还不完善,各相关事业单位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相关企业并没有为员工提供可供发展的职位空间,也没有进行相应的人才培养、职业培训、职业规划以及激励制度的完善,继而导致旅游特色小镇的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因此,人才资源的缺失是导致山东省旅游特色小镇发展受限的重要因素之一。
3.3 旅游特色小镇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难
优势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一枝独秀式的发展,而是在与其他相关产业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发展。旅游特色小镇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就是以这种发展目标为核心来展开的,强调各产业之间的渗透与融合,继而推动优势产业的带动性发展,促进中等形式的产业开辟崭新的发展空间以及迎接新型的发展挑战。但是目前针对旅游特色小镇的规范化文件的实行,只是形式化地提出相应的各领域、各产业之间的促进发展模式,政府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对此意识内容进行完善与发展。这就导致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多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具有极强的片面性,继而导致其自身的竞争优势无法得到体现。
3.4 文化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
山东省在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缺乏对品牌意识的建设,因此在对旅游特色小镇进行包装时,也不能就当前的发展形势形成完善的产品结构以及产品理念。相关部门尚未提高对文化规划以及品牌构想的重视,导致山东省旅游特色小镇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尚存漏洞,且涉及范围和涉及面较少,在尚不完善的发展策略的基础上,难以实现旅游特色小镇的经济发展效果。同时,山东省省内缺乏专业的旅游特色小镇文化企业,现有的综合性企业的文化含量较低,更多的是以获取经济效益为宗旨而进行旅游特色小镇文化的建设,因此其相应的科技含量、知识水平较低,难以实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进行产业文化的开发。因此,文化品牌影响力弱成为产业腾飞的重大阻碍。
4 山东省旅游特色小镇多产业关联融合发展相关建议
4.1 加大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力度
随着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山东省旅游特色小镇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不断完善,因此我国政府将会集中主要的经济力量解决旅游特色小镇产业的财政问题。要求对旅游特色小镇设施进一步完善,同时加强政府在特色小镇产业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的干预作用。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进而实现对产业文化的促进与发展的作用,同时政府还能够在特色小镇产业的建设中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加大中央财政投入落实补贴政策。由于山东省特色小镇产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整体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不足之处,因而要在当前阶段积极争取政府资金的投入,同时优化资金的建设水平。还要通过财政专项补贴的实施,有效促进旅游特色小镇进一步发展,减少地区之间由于经济投入差距过大造成的产业文化建设的差距。
4.2 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体系
山东省旅游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过程中,要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进一步提升产业的盈利能力与发展竞争能力。就山东省而言,要能够在旅游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拓展地域性特色小镇文化,提升旅游特色小镇本身的文化属性。在产业链探索和延伸的过程中,山东省要充分发挥政府指导、产业主体参与、民间协会融合的作用,加大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探索实施多元主体、多元协作的发展路径。如可以从山东省的滑雪文化和冰雕文化中进行提炼与总结,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旅游特色小镇产业体系。此外,在产业链延伸的过程中,也要能够发挥出旅游特色小镇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协调作用,加强旅游特色小镇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性,如探索旅游特色小镇产业与酒店行业的协同等。
4.3 不断推出旅游特色小镇创新产品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开设旅游特色小镇的区域不断增多,无形中增加了山东省旅游特色小镇的压力。对此,山东省要能够结合自身的气候与地形优势,积极探索旅游特色小镇产业的创新,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特色小镇产业品牌,突出地域性旅游特色小镇的特色,以此来提升游客群体的满意度以及山东省旅游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如可以举办国际性的山东省旅游特色小镇节,与其他地区及国家共同合作特色小镇项目,推出山东省特色小镇品牌,凭借互联网宣传旅游特色小镇,将山东省旅游特色小镇以图书、报纸、杂志、影视等形式进行宣传推广。
4.4 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旅游特色小镇在当前还处在一种阶段性发展的时期,目前山东省相关领域的人才资源尚不能满足特色小镇产业对于相关专业性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各种努力,积极挖掘、培养特色小镇产业相关人才资源,进而有效提升现有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增加专业人才的数量,确保特色小镇产业的稳定发展。政府应鼓励各部门以及科研机构与高校融合,促进特色小镇产业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方案的建设,邀请专家开展对于旅游文化产业的建设性指导,同时还要对当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政策实现进行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