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绿碳”供给 为实现“碳中和”赋能

2021-04-12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科技产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碳汇二氧化碳林业

◎ 全国政协委员 宋 青

习近平主席在联大会议上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极大提振了国际社会共同实施《巴黎协定》和推动疫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的信心。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从2020年到2060年这40年间,中国的碳排放要从目前每年的近百亿吨降低到“近零”排放。“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把“碳中和”愿景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第一个五年,亟待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在实现“碳中和”的探索中积极作为。

碳中和是指一个组织在一年内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技术应用达到平衡,目前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发展林业碳汇技术和碳捕集封存工程技术(CCUS)两大类。碳收集封存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林业生物碳汇则成本低,具有较高生态附加值且固碳量大。按照落实《巴黎协定》的要求,碳中和就是达到由森林和海洋能够吸收的水平。为此,对应于森林和海洋,可区分为“绿碳”和“蓝碳”,林业碳汇即为“绿碳”。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以此类推,林业碳汇则是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这其中包括了通过营造林措施恢复森林植被和加强森林经营增加碳汇;通过减少毁林、保护森林和湿地等减少碳排放以及促进碳汇交易等活动和机制。

有数据表明,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大约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算,陆地生态系统2.48万亿吨碳储量中有1.15万亿吨贮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目前,我国森林面积2.2亿公顷,森林覆被率23.04%,森林蓄积175.6亿立方米。森林植被总生物量188.02亿吨,总碳储量为91.86亿吨。最近《Nature》发表了中国科学家团队的研究论文指出:2010-2016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11.1亿吨碳,吸收了同期人为碳排放的45%。可见,“绿碳”在“碳中和”中贡献潜力大,优化“绿碳”供给为实现“碳中和”赋能极具现实意义。当前,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推进:

一是摸清“绿碳”家底,编制“碳中和”战略规划,谋划整体布局。研究制定“碳中和”碳汇计量国家标准体系,为国家和各省区市计算分年度碳汇量提供技术支持。超前测算碳汇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时贡献率。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支撑体系,以实现“碳中和”目标。

二是引导“绿碳”提质增效,加强森林经营,增强价值转化效能。虽然我国是每年造林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我国森林的抚育质量同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造林工作的量质并举,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和低效林改造,大力培育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强的植物品种,优化森林资源结构与分布格局,实现森林蓄积量、森林碳密度、总碳储量的全面增长,提高森林生态质量,激活林业碳汇的增汇潜力。

三是加快“绿碳”项目开发,将碳汇纳入国家碳市场CCER优先领域,发挥碳汇项目多重效益。碳市场是碳排放权交易和碳汇交易的结合,具有碳减排和碳增汇的双重功能,对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加快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交易技术支撑和政策保障体系,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碳汇项目开发,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产更多以碳汇为主的生态产品,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四是推进“绿碳”增汇行动,开展“碳中和”试点,提升碳汇显示度。选择高排放区域的县、镇、村或高排放行业的企业以及大型国内外会议等,有计划地开展碳中和试点,为实现碳中和探索政策及技术路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经验。

猜你喜欢

碳汇二氧化碳林业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四川桑园历史碳汇的评估工作完成
“抓捕”二氧化碳
山西省碳汇造林及碳汇交易发展研究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land produces
青阳林场不同林分类型碳汇计量及碳汇价值评价
对内蒙古发展森林碳汇的思考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