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例研究模式下的校本教研初期思考
——以那曲市学校校本教研为例

2021-04-12达娃拉宗

西藏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例校本教研

达娃拉宗

(西藏那曲市教育局教研室,西藏 那曲 852000)

1 校本教研的内涵及意义

大多数文献论述中,对于校本教研都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总体而言,包含“在学校中”“基于学校”和“为了学校”三个关键短语。因此,校本教研的真正目的是学校管理层与教师共同通过教学研究这一途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的实际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肖川、胡乐乐两位老师联合署名的《论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一文中提出:“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实际问题,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1]换言之,就是“教师即研究者”已成为一种常态。而校本教研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研究的平台,使教师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作为一个知识的建构者而存在,从这种层面而言,校本教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那曲市中小学校本教研现状

2.1 听评课“泛而空”

听评课是现阶段那曲市许多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大部分学校会采取轮流听课制度,对每一位教师进行听课、评课,但主要存在“泛泛的听”“泛泛的评”等现象。没有深度交流,没有对教学产生辅助效果,没有改变教师们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对新老师不恰当的教学方式没有起到指导作用。

2.2 集体备课无法达成有效目标

集体备课也是一种普遍的教研形式。集体备课是集大家的智慧,设计完成的一堂接近理想的课,但当前许多学校对集体备课认知不够,会随机选择集体备课的课题,且大部分学校的集体备课,最后成为了一个人的教案,即由某一位老师进行备课,而其他教师的理念很少深入到此中。

2.3 集体教学研讨目的性不明

另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模式是集体研讨。大多数时候集体教学研讨的内容无主题、无目标达成等问题。笔者曾经在学校任教时,参加过学校的许多教研活动,大部分的教学研讨都成为了教师们的吐槽大会,闲聊大会,经常会将集体研讨弄成了茶话会。

综合而言,当前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存在“任务布置多、形式多样化、深入研讨少、以应付考试为中心、问题意识差”等问题,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研”的内容过少。教师们在纷繁复杂的教学任务之外,还需要开展许多形式化的教研活动,且不能从教研活动中受益,这逐渐成为了教师们的教学热情下降,教学效果不明显的根本原因。

3 基于课例研究开展校本教研

如何有效、充分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使其真正为教学质量发展助力?结合那曲市教学实际,笔者在此参考《西藏自治区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及评分标准》《西藏自治区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及评分标准》中对于校本教研的活动开展评估要求:“校本教研有明显主题,形式多样,能推动学校办学目标达成”“学科组每月指导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以本学科教学问题为对象,以课例为载体,“以说课、上课、评课、讲座、操习”方式展开,活动方案具体,组织科学,实践性强”。通过以上的指标可以看出,校本教研活动在评估指标中已经有较为具体的开展步骤,但是具体怎么以课例为载体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实际操作方面,我们的教研还趋于不成熟的阶段,笔者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梳理。

3.1 课例研究

先来看一则课例研究模式下的校本教研活动,此课例引自湖北省武汉中学杨定成教师的课件《利用课例研究提升教研品味》中的课例《漏“÷2”仅仅是粗心所致吗》,从中可以看出课例研究的第一步——怎么确定主题?

“在一次非正规教研活动中,几位老师不约而同地对三角形面积公式学习中很多学生漏除以2的现象产生了共鸣。这漏除以2仅仅是记忆缺失问题还是学生根本就没有获得‘探究性’理解呢,经过进一步的交流,对于漏除以2的原因我们基本达成以下认识: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自然遗忘的学生比例可能会相对逐步增加,但经过教师提醒或者复习后,有部分学生可以重新获得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有一部分的学生理解却始终无法激活。记忆缺失的主要原因应该归因于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时的理解不够深刻,即机械记忆造成的。”

通过以上课例研究分析可知,课例研究的主题通常来源于教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观察、分析得知,问题是从观察学生学习的视角确定,即学生的学法。教师们首先观察到了学生漏除以2 的现象,继而展开了探讨。

但教师们对“为什么学生漏除以2”仅仅是进行了经验层面的解析,为了让研究更加科学性,还需开展调查研究。教师们便开始对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开展了调查,调查内容有两项,分别是“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计算”“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通过调查,进一步得知,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解释错误比例居高,因此,教师们将教研目标定位为“如何让学生获得概念性的理解?”

课例的第一步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么依据逻辑推理,下一步就要制定教研计划,即“谁该对本次课例研究负责”“参与老师分担怎样的角色”。其次,要让技术突破经验,使用更加科学的手段开展研究,即分别从“观察技术”“学科内容分析”“学习效果”展开研究。最后要梳理整个教研活动中的讨论,即“每一轮授课后的讨论如何开展”“每一轮授课改进在哪里”“有什么相关研究可以利用”“最后达到了什么共同认识”。

3.2 形成系统性的课例模式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教师对知识点掌握不够透彻;教师驾驭不了课堂;学生不理解知识点,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等内容。可贵的是,我们很多教师都及时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可悲的是,没有了下一步的行动。

因此,我们首先要确立教学问题,要有问题导向意识。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学问题可大可小,只要是在教学中遇到棘手的事情,都是教学问题,这些教学问题来自教材,来自学生的课堂反应,来自学生试卷上的错题,总之千万别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这是帮助自己成长的第一步。

其次,要进行浅层的分析,通过经验进行分析,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简单的分析判断形成后,就要采取科学的调研方法,制作调查问卷,证实自己的预判。如果调查与自己的预判相反,这是形成新的教研思路的契机。

等调查研究形成之后,就要采取活动计划,开展课例研究。针对问题,采取教研活动计划,主要进行课例研究的人员分工,明确参与课例研究工作的人员承担的角色。

接下来是对课例研究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如何使用课堂观察技术记录课堂信息(技术就是指记录好相关原始内容,主要是围绕主题记录),如何运用学科内容分析工具,如何获取学习效果。

最后一步,也是进行升华的最主要步骤,就是从共识导向深入,从普遍的教学问题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在每一堂课上完之后,必须要探讨优缺点,尤其是善于提问题,这是走向下一步的最主要的棋子。其次,凝结团队智慧,提出解决对策,这时候可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查阅是否有可以参考的相关课题的文献资料。

当我们通过课堂观察进行研究课例时,会发现想要再深入进行课程研究,需要一个好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因此,发现问题变得弥足珍贵。

4 小结

课例研究的教研活动不是新开创的活动类型,但却是最有针对性、最适合教师成长的教研活动。为使校本教研真正发挥其效用,服务于学校的教学,校本教研需要树立问题意识,提高思考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创造学习共同体,集大家之智慧,采取科学的方法,以数据支撑理论,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虽然我们一直在坚持开展校本教研,尝试突破陈旧的教学思想陋习,但就笔者的经验而言,许多学校仍旧不明确教研活动的重要意义,以研促学的作用发挥力度仍旧不够。我们必须要承认开展课例研究的过程是漫长的、艰难的,我们面临的困难也是诸多的,评课教师的教研积极程度,授课教师承担的压力,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等都是我们需要面临的问题。如果我们退缩,就将永远退缩。如果我们选择前进,至少我们往前挪动了一小步。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而我们需要做的便是静待花开!

猜你喜欢

课例校本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课例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