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时期加快数字乡村治理的价值审视与实践进路

2021-04-12张亚杰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十四五村民数字

张亚杰

(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上海 201600)

以新型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全方位、多领域的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深刻地推动着我国乡村地区的数字化进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2021—2025年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时期,也是数字乡村建设的第二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1],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都为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历史机遇。

针对如何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适应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新挑战,本文通过对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价值审视,剖析“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建设的困境,进而提出本阶段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提高数字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新视角。

1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价值审视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信息技术、数字化经济发展形成新格局,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下,将数字技术嵌入乡村治理,重塑治理结构与决策过程,将数据与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关联、分析、整合。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3],促进乡村社会治理的服务精准化、运行民主化、决策科学化,可以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实施。

1.1 数字技术推进乡村治理服务精准化

数字乡村治理适应乡村社会治理的精准化要求,有助于精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传统乡村治理模式主要表现形式为“问题引领行动”[4],被动地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寻求应急对策,这种治理模式的弊端明显,存在治理效率低下、治理成本较高、治理过程烦琐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随着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型乡村治理模式不断完善,治理主体越来越善于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精准化服务与管理,通过数字技术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以问题为导向推动数据融入治理,由被动治理转向主动治理,在问题发生前及时避免,从而提高了服务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此外,数字技术嵌入乡村治理服务,可以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用数据对各种事件进行分析预测,面向广大群众有针对性地及时发布公共信息,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精准服务。

1.2 数字技术推进乡村治理运行民主化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完善乡村组织运行的民主化。针对乡村治理中存在的权利失衡、组织内部运行机制混乱、监督管理不够严格、发展缺乏内生动力等问题,可以在乡村民主自治过程中融入数字技术,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充分参与组织运行的全过程,并从中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保证运行机制的公开、公平、公正,提高农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使民主监督运行得到进一步优化。例如,通过数字技术搭建民意收集平台、村民自治平台等办法,促进村务公开,使乡村治理在一个完全透明的环境中运行,加强村民对影响自身利益行为的监督,减少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的错误行为,进一步提升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参与水平和政府治理的公信力。

1.3 数字技术推进乡村治理决策科学化

由于乡村地区多存在文化教育落后、人员高度分化流动、人才缺乏等问题,往往造成乡村治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不高。因此,发挥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数字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经验型”“感知型”决策方式,使决策者和决策参与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应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对原先分散、孤立的各方面数据信息进行有机整合,从而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准确解决各种群众问题。数字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以人为本”的乡村治理创新发展,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5]。

2 “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治理面临的新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局时期,城乡关系将进一步调整[6],农村地区发展结构将进一步完善。对“十四五”时期数字技术嵌入乡村治理面临的新挑战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一时期我国农村在数字化转型阶段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有效促进“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乡村治理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

2.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创新性不足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基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我国乡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交通、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地区有较大差距的现实情况,2021年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普及率已达71.6%,而农村网民规模仅占全国网民的29.4%。虽然城乡网络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农村与城市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我国偏远农村地区存在5G网络覆盖率较低、4G网络信号较弱、数据的采集与收集标准不一等问题。另外,治理主体的创新力不足、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较弱,影响大数据分析在乡村治理中的运用。我国农村数字建设还有待提升,缩小城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尤为重要。

2.2 村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数字治理发展后劲不足

随着近些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逐渐为广大青年所熟悉,但是对于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乡村地区村民来说,还较为陌生。在推进数字治理的过程中,多数村民受制于数字治理方面知识的缺乏,积极性和参与度不足。因此,数字乡村治理的实施就缺乏强有力的群众基础,无法发挥数字治理的优势,导致乡村治理发展的后劲不足。同时,很多乡村青年前往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留在本地的乡村居民大多是中老年人,这类群体的受教育水平本就不高,对数字治理技术更是所知甚少,互联网、移动网络、网络小程序的操作往往让他们无从下手。村民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并吸收数字技术方面的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因此也就难以用数据思维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此外,对于乡村地区来说,绝大多数村民认为自己对数字技术的需求度较低,认为数字技术并不可信,更愿意相信邻居、亲戚等周围人群的“劝告”,仍以自己多年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标准,因而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数字治理服务,不利于数字乡村治理的有序健康发展。

2.3 乡村数字人才资源匮乏,治理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

人才资源是乡村治理的第一资源。优秀数字人才缺乏是制约数字乡村治理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目前我国数字乡村治理人才引进、培养及激励政策不健全,加之乡村地区的工资待遇低、生活质量不高、工作环境差、晋升空间小等,不少数字人才往往选择在城市发展,难以在乡村长期稳定工作。在乡村地区,乡村居民点正面临活力衰减、“空心村”等问题频现[7]。数字技术专业人才、处理数据信息专业人员、信息服务监督人员等严重缺乏,致使数字技术得不到有效发展与完善,数字乡村治理裹足不前。与城市相比,乡村地区的治理主体处于传统的治理思维,数字治理技术应用比较落后,各种数据信息掌握在基层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手上,因而存在数据互通与数据共享过程中的数据壁垒,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共享,导致治理主体在实施数字治理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利于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发展。

3 “十四五”时期加快数字乡村治理建设的实践进路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是促进农业农村转型、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也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任务[8]。“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治理体系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契机,因此,应当正确认识我国数字乡村治理的实践价值与问题挑战,立足乡村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进路,以求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3.1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创新治理效能

为了推进数字乡村治理建设,必须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创新治理发展模式,提高治理效能。“十四五”期间,治理主体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大乡村地区的5G网络覆盖率,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深化普及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如逐步在乡村地区推广5G技术与农业、畜牧业、林业的有机融合,加快乡村公路、健身广场、图书馆、电力、物流、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另外,构建面向农业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涵盖医疗、卫生、娱乐、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海量数据库,完善乡村地区的服务、管理、监督、反馈系统,有效提升乡村治理主体的治理水平。乡村地区通过加快构建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激发创新治理效能,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反向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乡村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化乡村治理新模式。

3.2 普及信息化教育,加快培育数字村民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在数字乡村治理中,互联网、移动通信设备等硬件基础设施都是必要的,而良好的数字文化素养是村民使用设备的前提。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9]。因此,在推进乡村治理过程中,首先必须提高村民对数字治理的认同度,通过普及数字生活的宣传教育,潜移默化地对村民进行宣传引导,提高村民的信息化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村民进行信息化宣传,如使用微信、微博等线上平台或者组织开展形式新颖的线下活动,让村民感受到数字技术的价值并对数字技术产生兴趣,提高村民在数字乡村治理中的参与度。要培养村民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让村民意识到他们是基层治理的主体,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乡村治理的过程中,鼓励村民在数字治理平台建言献策,提升数字乡村治理的自信心。此外,有必要对村民进行数字技能培训,加强他们对数字治理的专业认知,培育出一批具备网络信息思维的高素质数字村民,为加快乡村治理数字化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3.3 加强数字技术人才培养,构建多元协同共治新格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数字乡村治理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个关键节点,必须瞄准新技术、互联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方向,不断调整和优化数字人才资源,培养适应新形势具备一定科技素养的新型技术型人才。具体来说,首先,治理主体要做好数字技术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制定相关政策,优化人才引进机制,放低数字治理人才准入门槛,重视对治理人才的培训工作,着力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乡村地区培养一批具备数字管理能力的基层管理人员。其次,加大对数字产业的资金投入,积极吸引更多的数字技术优秀人才投入到乡村地区,鼓励青年才干回乡发展,留住本地精英人才,努力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地区人才缺失问题,促进乡村数字产业的发展。另外,治理主体必须转变职能,充分认识到数字治理时代一元主导转变到多元协同共治的重要性,吸引多元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到治理当中,依托当前的数字治理资源实现多方参与、多方共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乡村治理新格局。

4 结语

顺势而为,方可乘风破浪。传统治理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数字时代的到来,为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治理方式。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有力地推进乡村治理服务精准化、运行民主化、决策科学化。“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治理迎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面对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用新的思路、方法和举措,充分发挥新型数字技术的力量,主动适应新要求、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以更好地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猜你喜欢

十四五村民数字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村民喊我去“摘些咱家的菜”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