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元”育人模式研究

2021-04-12朱凤文王大龙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元铁道校企

朱凤文 李 博 王大龙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1 引言

国务院在2019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高等学府,应该积极响应,积极发挥“技能+学历+就业”的优势,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加强“双元”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使高职院校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1]。

本文以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为例,对“双元”育人模式进行研究。

2 “双元”育人模式

2.1 “双元”育人模式简介

“双元制”育人模式起源于德国,它要求在职业培训过程中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种环境的培训。一种是高职院校,它能向学生传授和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另一种是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它对学生进行企业的职业技能培训。这种模式在德国企业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在中国也有一些企业采用。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什么样的能力,如何开展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作为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牢牢把握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建立双学科教育模式,通过校内培养和校外实践,提高各类人才的职业技能。

2.2 “双元”育人模式的含义

“双元”育人模式,也叫双元主体育人,要求企业和学校双方要共同肩负起职业教育的重任。首先,高职院校要向学生传授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拓宽学生的视野;其次,企业要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发挥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和共赢,提高校企双方共同育人的成效。高职院校“双元”育人必须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对新时代所需人才类型需了如指掌,积极适应和服务新时代的发展需求,通过新方式新方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2]。

2.3 “双元”育人模式的特征

(1)理论教学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在“双元”育人模式下,教学模式和培训内容较传统的职业教育有很大的改进,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企业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工作环境,还提供一些技术服务。同时,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时,学习的目标非常明确,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地进入岗位工作。(2)企业在教育教学中主体地位增强。在“双元”育人模式下,企业将最先进的技术和标准的工作流程引入到高职院校的课堂中,它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也相应增强,同时,这些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相匹配,使学生提前熟悉工作内容,提前学会工作的方式、方法。

3 “双元”育人模式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注重对学生的实际应用技术的培养,提高高职学生能力素质需要采取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近年来,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华晟经世集团校企双方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在城市轨道学院大力推行“双元”育人模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开展专业建设和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校聘请驻校企业工程师团队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教学指导,引入企业先进技术,指导专任教师的技能。同时,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教材,用来满足实际教学需要[3]。

3.1 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工作岗位的精准对接

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已成为技能应用型人才输出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企业紧缺的专业岗位,可以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为某一领域内的企业培养所需的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双方合资建立人才培养所需的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共同研讨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结束后,考核合格的学生将直接在合作企业的某一工作岗位上就职,实现工作岗位的精准对接,为企业培养了紧缺的人才,为企业节省了培训成本,也解决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轨道交通企业进行了订单式人才培养,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订单班)是其中之一,由于其专业属性,学校结合与北京华晟经世集团的教学优势,进行了三方共同培养该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模式。

3.2 构建校企共同育人机制

“双元”育人模式下,学生的培养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来完成,校企共同育人机制从政策和制度上强调了校企共同培养的原则,其方式和内容要一致。在培养之前,校企共同探讨职责和分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考核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行业的变化实时调整,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在培养过程中,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采取项目和任务式教学、按任务进行考核评价。在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的职责各有侧重。校企双方发挥各自资源和优势,共同建设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创造良好的环境。校企协同育人需要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大力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保证校企双方的各自需求,积极扶持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赢和共同育人机制。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华晟经世集团校企双方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采用双元育人模式。例如:驻校企业方工程师团队为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订单班)讲授“现代交换技术”“光传输技术”“4G LTE移动通信技术”“5G移动网络与运维”等通信专业课程,企业方提供“现代交换技术”“光传输技术”“4G LTE移动通信技术”等课程的校内实训基地,便于进行实操训练,从而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技术人才。

3.3 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的岗位需求和用人标准也在时刻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早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当前的最新形势,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由校企联合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应积极主动与企业的讲师进行集体备课、开发教材、课题申报、论文发表等,以培养出更多实践型、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华晟经世集团校企双方根据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岗位需求、共同研究和制定了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铁道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根据行业的变化进行年度周期性调整,不断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

3.4 校企共同建设课程、共同讲授课程

以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将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按照“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相对接、教学场景与工作场景相对接”的课程建设思路,合理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合理地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确保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升课堂乃至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与北京华晟经世集团校企双方采取合作教学互动的方式,共同为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订单班)讲授课程。

3.5 校企共同建设教学资源

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中,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企业中真正的项目,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工具,整合学校优质资源,开发网络课程平台、物理教材,形成专业课程资源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在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提高教师的岗位操作能力和企业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培养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双元教育基础,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3.6 “双元”型教师人才的培养

在高职院校产教结合的双元教育培养工作中,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意义重大,是促进校企结合和产教结合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此期间,要积极建设“双元”型教师团队,保障教师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对应的专业技能,拥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和实践操作教学指导能力。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普遍存在理论能力较高、实践操作能力较弱的问题,有必要在实际工作中制定完善的教师培训方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首先,要加强校企联合教师队伍的建设。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要互相配合,达成默契,培养成一支高素质的校企教师队伍,提高专业能力和教学指导能力。在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的交流过程中,可以引导高职院校教师掌握工作知识和技能,促进各方面教学水平的提高。其次,可以安排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进行在职培训,培养其专业技能,使其掌握与时俱进的在职知识,提升教育质量。再次,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完善相关考核激励制度,在产教结合的背景下,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全面考核评价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给予教师一定的教学奖励,鼓励教师多学知识,参与产教结合的“双元”型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4 结论

当前,高职院校应该深思熟虑,对标“职教20条”改革发展任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主线,创新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模式,实现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改革发展。新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取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方略。在政府引领下,高职院校和企业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衔接。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切实发挥“双元”育人的优势,提升高职院校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质量,为企业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端复合型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双元铁道校企
铁道小卫士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铁道通信信号》订阅单
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双元”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双元”模式影响下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Android程序开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铁道通信信号》订阅单
《铁道通信信号》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