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健康教育模式下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现状研究分析
2021-04-12丁亚轩
丁亚轩
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00
积极参与预防接种,既能保证儿童身体健康,又可对一系列传染性疾病进行有效预防。研究表明[1],儿童预防接种期间对其家长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可增加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储备,纠正及改变家长对待预防接种的看法与观念,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进而提升儿童预防接种效果,最终确保儿童健康成长。随着现代科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类型医疗APP横空出世,目前已在慢性疾病管理、延续护理等领域体现出其应用价值。本次研究借助医疗APP对预防接种儿童家长行健康教育后,对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掌握情况及儿童延迟接种现象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疫苗接种儿童的家长112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家长无文盲,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名。对照组:男性17名,女性39名;年龄23~47岁,平均(32.7±1.5)岁;高中及以下学历29名,大专及以上学历27名。观察组:男性19名,女性37名;年龄23~45岁,平均(32.5±1.4)岁;高中及以下学历32名,大专及以上学历24名。对比两组家长基础信息,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1)预防接种基础知识:详细讲解疫苗的制作过程和内含成分,结合图片或视频讲解疫苗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机制。介绍疫苗生产与运输的方法与途径,并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冷链要求完成疫苗运输与储藏,以保证疫苗质量。讲解疫苗种类,告知家长一类疫苗属于免费接种疫苗,二类疫苗属于自愿自费接种疫苗,另外将不同种类疫苗的详细名称、接种次数、预防疾病等内容列成表格,便于家长查看。叮嘱家长熟悉掌握预防接种基础知识,尤其是初次办理疫苗接种证的家长,并督促家长妥善保存好疫苗接种证,切勿损坏丢失,如若丢失需要及时补证。(2)接种期间护理干预:讲解接种期间儿童护理干预方法,接种前明确掌握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并按实反映给工作人员,不可存在侥幸心理;接种当天尽量让儿童穿着宽松的衣物;接种后留观30min,未见异常反映方可离开;接种后1~2d多给儿童饮入温水,定时测量儿童体温,并对其腹泻、皮疹、红肿硬结等进行细致观察,如出现接种部位瘙痒,禁止用手抓挠;接种后禁止洗澡或让接种部位接触水,保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告诫家长接种疫苗后1~2d出现轻微发热、呕吐、头晕等属于正常反应,1~2d后方可自行消失。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掌握程度和两组儿童延迟接种发生率。
1.4评价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预防接种知识掌握程度调查表》评估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由接种疫苗时间、不同疫苗接种次数、留观时间、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等多方面内容组成,总分60分,评分>48分为掌握,评分36~48分为基本掌握,评分<36分为未掌握。
1.5统计学方法 选用软件EPIDATA 3.0双人双录入数据,选用软件SPSS 25.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将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2 结 果
2.1两组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掌握程度,详见表1。
表1 两组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掌握程度[n(%)]
2.2两组儿童延迟接种发生率,详见表2。
表2 两组儿童延迟接种发生率(n,%)
3 讨 论
预防接种不仅是一种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控制甚至消灭传染性疾病的根本措施。家长在计划免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熟悉掌握预防接种知识的家长,能够在儿童疫苗接种期间发挥重要作用,在儿童发生不良反应时做出正确处理,并为儿童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预防接种效果。因此,针对家长需要合理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疫苗接种的知识掌握,以达到提高儿童疫苗接种效果的目的。
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过程相对枯燥,容易导致家长失去学习兴趣,并且大部分家长工作繁忙,无法做到清楚记住接种时间,进而影响儿童正常接种。医疗APP健康教育模式将医疗APP作为载体,工作人员可直接将相关知识以文字、图片及视频的形式上传至医疗APP中,便于家长随时学习,通过医疗APP还能对儿童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全面记录,并可在接种日期及时提醒家长,降低延迟接种发生率,儿童接种后如果发生难以处理的不良反应,可通过医疗APP与家长进行在线视频指导。本次研究观察组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总掌握率92.86%远高于对照组家长71.43%(P<0.05),并且观察组儿童延迟接种发生率仅为17.86%,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医疗APP健康教育模式,在提高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掌握方面更具优势,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