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硬化及颅内动脉狭窄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探讨
2021-04-12宋海涛
宋海涛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0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也会逐渐上升,此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的尿酸增高,会导致其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经过不断发展后最终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因为患者出现了颈动脉粥样硬化,一般在斑块发生前IMT出现改变,所以动脉硬化程度可以通过颈动脉超声测量IMT有效反应出来。现阶段有关于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与IMT之间具有关联的报道有很多,但是IMT具体是否和高尿酸之间有关联以及高尿酸是否会导致患者脉粥样硬化加重的报道却很少。所以此情况下需针对患者展开颅内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硬化超声检查,并针对其血清尿酸水平进行测量,研究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以此为患者早期治疗指导和疾病评估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研究的目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的年龄都在65岁以上,患者入院后通过MRI和CT确诊。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1例和39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66~87岁,平均年龄为(66.3±2.0)岁。按照患者的颈动脉INT进行分组,将120例患者分成内膜增厚组、内膜正常组和狭窄组以及斑块形成组,四组中患者人数相同。按照患者的颅内动脉检测结果分组,可以分成棭狭窄组和无狭窄组。
1.2方法
1.2.1生化检查 患者在空腹状态下采集肘静脉血,应用全自动生化仪对TG、TC、UA、LDL-C、HDL-C进行测定,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为:女性≥360μmol/L,男性≥420μmol/L。
1.2.2颈动脉超声 对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7.5MHz为血管探头的频率,选择体位为仰卧位,患者的头部稍向后仰,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径、分叉处和IMT进行检测,明确斑块的性质和形成情况。分别对后壁内膜和动脉前壁内膜垂直距离进行测量,颈动脉IMT的正常值为<1.0mm,内中膜增厚为1.0mm≤IMT≤1.5mm。管壁出现不规则的隆起并增厚,其IMT≥1.5mm,而且凸向管腔局部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做形成的粥样硬化斑块。
1.2.3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对患者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2MHz为探头的频率,经颞窗检测患者的PCA、ACA、MCA和VA以及BA。对患者的PI、Vm、Vd进行详细记录。对于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来说主要为:颈动脉系统Vp>140cm/s或Vm>100cm/s。椎基底动脉系统Vp>100cm/s或Vm>70cm/s,或两侧的血流不对称产生的差异>20%杂音、伴涡流、低频增宽以及频谱形态改变。针对患者血管闭塞的诊断标准进行分析:邻近血管信号存在、主要血管信号消失、搏动指数降低和血管远端血流速度减慢以及有侧支循环形成。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产生的相关数据资料使用SPSS 23.0处理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使用标注差和%进行表示,采用t和χ2对组间数据对比进行检验,P<0.05说明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一 不同颈动脉IMT分组患者HDL-C和LDL-C情况
表二 不同颈动脉IMT分组患者TG、TC和尿酸情况
表三 不同颅内动脉狭窄分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3 结 论
针对患者采用颈动脉超声技术进行干预,可以在早期发现患者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增厚和狭窄情况,通过CP和IMP可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很多因素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此情况和高血压、年龄、高血糖与高血脂具有一定关联。总而言之,针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颅内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尿酸与高血压,这种危险因素可预防,对患者的血尿酸浓度进行定期检测可以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因为此研究样本有限,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尿酸的双重作用研究还需得到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