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治疗中雌激素与孕激素的联合效果
2021-04-12陈莎
陈 莎
南宁市邕宁区中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200
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妇科常见病,好发于青中年女性,具体表现为经后出现不规律性阴道出血或经前发生闭经,并伴有食欲不振、气促、恶心等[1]。近年来,由于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发病率明显增高[2]。该病的发生,不仅会引发妇科炎症,还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目前,临床上主要以雌激素、孕激素类药物来治疗该病。为深入了解雌激素结合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效果,现对本院6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展开研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依照抽签信封法分成甲组和乙组,各30例。甲组:18~45岁,平均(30.45±3.24)岁;停经时间2.1~6.5月,平均(4.21±1.03)月。乙组:18~45岁,平均(30.47±3.25)岁;停经时间2.1~6.6月,平均(4.22±1.04)月。两组以上数据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对比。
入组标准:与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3];停经时间>2月;子宫内膜厚度>0.5cm;血清孕酮值<9.51nmol·L-1;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患者、家属均了解且支持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存在重要器官功能缺陷者;合并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其他妇科疾病者;近期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者;对研究药物过敏者;精神疾病者。
1.2方法 甲组施以雌激素治疗:每次口服1.25mg雌激素片(国药准字HH20090170),每日1次,持续使用22d。
乙组予以雌激素协同孕激素治疗:雌激素片使用方法参照甲组。雌激素片服用第13d起,开始服用黄体酮(国药准字H20040982 ),每次100mg,每日2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孕酮水平。以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收集患者治疗前后2mL空腹肘静脉血,放于专用试管内,行离心处理,取上层清液,以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清孕酮水平。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优:治疗后,发生撤药性出血,后期月经经期、月经周期、月经量均恢复正常;良:发生撤药性出血,后期月经经期、月经周期、月经量基本恢复;差:均为达到以上标准。治疗优良率=优率+良率。
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孕酮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孕酮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甲组相比,乙组子宫内膜厚度较低,孕酮水平较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孕酮水平对比
2.2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相比,乙组治疗优良率较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较甲组,乙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P<0.05),见表1。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 论
当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孕激素补充方式来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黄体酮为临床上常用的孕激素药物之一,其可协助雌激素发挥作用,促进子宫内膜由增生期向分泌期的转变,致使其出现脱模样改变、逐渐萎缩,从而实现止血目的。另外,黄体酮停用后,子宫内膜能彻底脱落,起到刮宫作用。部分学者认为单独应用孕激素便可发挥良好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治疗效果。但另一些学者认为月经失调和雌激素缺乏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在开展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治疗工作时,应共同施以雌激素、孕激素治疗,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大量医学证据显示,健康女性在经后期,机体中雌激素含量不断增加,并基础体温较低。而低剂量雌激素可作用于卵巢,诱发卵泡发育成熟,高剂量雌激素则能协助子宫内膜生长,修复创面,发挥止血效用。所以,雌激素、孕激素联合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本研究中,乙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与甲组相比,显著较低,孕酮水平与甲组相比,明显较高,这提示雌激素联合孕激素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与孕酮水平。乙组临床治疗优良率和甲组相比,显著较高,这表示雌激素协同孕激素能提升临床治疗质量。乙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甲组相比,明显较低,可见雌激素与孕激素能起到协同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雌激素协同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较为理想,且不会引发较多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