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2021-04-12张伦
张 伦
钦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钦州 53500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属于早期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该疾病主要由早期存在多种因素而诱发的NHB,通常属于直接胆红素增高(IBIL)所导致,若未对其实施针对性治疗,可使新生儿产生严重脑损伤,严重者甚至死亡。因此为该类患儿提供针对性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完善,最新研究显示,换血疗法应用于NHB中可有效提高临床效率,属于最快、直接方案之一[2]。鉴于此,本文选取该类患儿实施换血疗法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19年10月,回顾分析法将200例NHB纳入本次实验,对其均实施外周静脉同步换血方式,男女比例105:95例,胎龄36—41周,均值(38.52±1.73)周,出生体重2.87—3.82kg,,均值(2.03±0.21)kg。
纳入标准: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者;家属知晓、同意并愿意配合本次实验者;排除标准:溶血性疾病者;肝炎、肝酶缺陷、胆道闭锁及感染者。
1.2方法 换血指征:①产前明确诊断为血型不符合溶血病,出血时脐带血胆红素>68.4umol/L,血红蛋白<120g,且伴有肝脾肿大、水肿及心力衰竭等现象。②血清胆红素出生后24h内达到432umol/L,且每小时上升>12umol/L。③已存在早期黄疸症状。④胎儿水肿及严重贫血史。⑤早产儿伴有最严重低氧血症及酸中毒,血清胆红素达到327.5umol/L。
换血前准备,换血前需禁食4—6h,并抽出胃内容物,选择蓝光照射,进行酸中毒的纠正,同时输注白蛋白1g/kg,换血前30min采用鲁米那镇定,使用剂量为10—15mg/kg。备血:ABO溶血者需采用“O”型洗涤红细胞与“AB”型血浆配合。针对Rh血型不符合的患儿,应选择和其母亲相同的Rh血型。备血量为150—180ml/kg,血液输入前置入室内预热至36—37℃。换血步骤:将患儿放置开放式辐射台,协助其仰卧位,并对其安置心电监护仪,留置针分别作周围动脉穿刺(手背、足背静脉、肱动脉以及桡动脉),同时接三通管,静脉端输血与动脉抽血同步实施,首次抽血速度需维持在3—5ml/5min,逐渐为20—10ml/5min,并由护理人员详细观察并记录出入量,且依据监护仪参数调整换血速度。每换血100ml,注入10%葡萄糖酸钙2—3ml,2—4h完成换血。
术后处理及检测指标,在换血前后留血样送检,如CRP、血培养、电解质、血糖、血气分析、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等,术中心电监护仪连续检测动脉血样饱和度、血压、呼吸、心率、尿量以及体温等。并在术后严密检测各项指标及生命体征,给予输入白蛋白、蓝光照射等。同时术后依据病情情况,每日1—2d检测血常规、胆红素及电解质等,若Hb<120g/L时,输浓缩红细胞。
2 结 果
换血后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优于换血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
3 讨 论
NHB主要是因为患儿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且血脑屏障功能减弱,因此当NHB发生时,可导致非结合胆红素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其脑室内,从而发生胆红素脑病,且可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伤[3]。
传统换血疗法主要采用脐静脉一根管道交替抽注血液,将其存在管道死腔内,进而易诱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且引起平均动脉血压发生变化,特别是门静脉的波动,易造成肠道血流灌注压,进而产生肠坏死[4]。而外周血管动脉同步换血可有效弥补传统方案的缺陷,能够有效清除血中游离的胆红素、细菌、致敏红细胞及炎症介质等,同时具有安全、简便、实用等优势,且预后效果显著[5]。本文研究显示,换血后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优于换血前(P<0.05),表面 NHB实施换血疗法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胆红素水。但相关研究显示,换血对血流存在一定影响,因换血量较大,且使用枸橼酸抗凝血的血源,进而使换血后电解质及血常规产生一定变化。其换血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白细胞,但下降后的值依然在正常范围内,主要因素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大量被换后,而减少血小板及白细胞存在密切关系,该现象可在术后3d自行恢复。同时血红蛋白在换血前后均明显降低,通常与冷藏保存的红细胞发生损伤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在换血期间需适当提高换入血源的红细胞压积,并在换血结束后,需输入20—30ml的血量,避免发生贫血。
综上所述, NHB实施换血疗法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