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气液分离的变频空调系统研究

2021-04-12陈健勇徐嘉铖李绪雄郭长旭罗向龙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分液管程制冷量

夏 宽,陈健勇,徐嘉铖,李绪雄,郭长旭,陈 颖,罗向龙

(广东工业大学 材料与能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分液冷凝是一种管内强化冷凝传热方法[1],通过气液分离器将冷凝过程中的气体和液体分离,并排出冷凝液,高干度气体进入下一管程继续冷凝,维持高传热系数;同时由于不断排出冷凝液,减少了进入下一流程的制冷剂流量,有效降低了气液两相的流动阻力。Zhong等[2]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当进口制冷剂流速高于590 kg·m-2·s-1时,分液冷凝器的传热系数比普通冷凝器高,压降比普通冷凝器低30.5%~52.6%。朱康达等[3]计算了7种不同结构分液板式冷凝器,发现分液效率越高,换热性能越好。华楠[4]发现在相同工况和结构尺寸条件下,分液冷凝器的传热系数比普通冷凝器可提高34.6%,总压降可降低74.4%,证实了分液冷凝对冷凝器性能的改善。

学者们对采用分液冷凝器的空调系统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Chen等[5]用分液冷凝器替换空调系统原冷凝器,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能效相当时,分液冷凝器的换热面积仅为原冷凝器的63.1%,制冷剂充注量仅为原系统的80.3%。Li等[6]发现使用等面积分液冷凝器的空调系统性能系数比原系统高6.6%。Chen等[7]将等面积分液换热器替换原热泵空调系统中的室外换热器,试验发现,制冷模式下系统能效(Energy Efficiency Ratio,EER)提升了9.8%,制热模式下系统能效(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提升了7.4%。目前研究集中于定频空调系统中,尚无分液换热器在变频热泵空调系统中的研究。针对变频空调系统在不同地区的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nnual Performance Factor,APF)计算,则能反映出系统实际运行性能的地域差异。

本文针对带分液换热器的变频热泵空调系统,首先进行了系统匹配研究,确定了最佳毛细管长度和制冷剂充注量;然后依据国标GB 21455——2013[8]在不同的制冷、制热工况下对系统进行试验测试;最后对变频空调的APF进行了计算,并对比了在我国5个气候区域中不同城市实际运行效果[9]。

1 试验介绍

1.1 试验样机

本文采用的管翅式分液换热器,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结构如图1所示,管程分布为8-6-5-3-2。分液换热器由平行流换热单元和左右联箱组成,联箱内设置分液隔板与盲板,将换热单元分成不同的管程。在制冷模式下,室外换热器作为冷凝器,制冷剂气体从右上入口进入平行流换热器的第一流程(向左移动)并部分冷凝,由于左联箱的第二管程入口处设置有分液隔板,气体和液体在此进行气液分离,液体沿小孔流入下一联箱,剩余的气体则进入第二管程(向右移动)继续冷凝。第三管程流动情况类似。第四管程入口处设置有盲板,第三管程流出的制冷剂与从第一管程分离的液体在此混合,继续向右流动并冷凝。最后所有制冷剂在最下方汇聚于两根蛇形管中,实现完全冷凝或过冷。在制热模式下,室外分液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从节流阀出来的两相制冷剂从底端入口流入,经过一段蛇形管后进入分液联箱,在分液隔板处受重力和压差等影响,管程内的制冷剂流量和干度将重新分配,对蒸发器的换热性能产生影响。

表1 换热器结构参数Table 1 Heat exchanger structure parameters

图1 分液换热器结构示意图Fig.1 Schematic of liquid separation heat exchanger structure

1.2 试验平台介绍

焓差实验平台和测试设备如图2所示,变频空调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蒸发器和过滤器等其他附件组成。蒸发器和分液换热器分别置于室内、室外环境室中,并由隔热层包裹的铜管连接。测量不确定度如表2[10-11]所示。

图2 试验平台原理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est platform

表2 测量精度和不确定度Table 2 Measurement accuracy and uncertainty

1.3 试验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GB/T 7725——2004[12],在制冷模式的额定工况下,室内干球、湿球温度分别为27,19 ℃,室外的干球、湿球温度分别35,24 ℃;在制热模式的额定工况下,室内干球、湿球温度分别为20,15 ℃,室外的干球、湿球温度分别为7,6 ℃。

所使用分液变频空调系统制冷剂充注量和毛细管长度需要进行匹配,以达到最佳的系统性能。在制冷模式下运行时,制冷剂充注量以50 g的增量变化;毛细管长度每次增加50 mm,得出制冷模式下最佳EER。然后对制热性能进行匹配,由于充注量已经确定,只需改变毛细管长度,每次改变50 mm,找出最佳制热能效COP。完成匹配后,再调整变频压缩机频率,使其制冷量与制热量分别为额定工况下的1/2,得到系统中间制冷、中间制热的性能。

1.4 数据处理

制冷模式下系统的EER和制热模式下系统的COP计算公式为

式中Qe、Qh、W分别表示制冷量(W)、制热量(W)、系统耗功(W);EER和COP的不确定度为±3.9%[9]。

根据国标GB 21455——2013[8],转速可控型热泵空调采用全年能源消耗效率指标(APF)来考核系统能效,由式(3)计算。本文基于国标GB 21455——2013中对APF计算的规定,同时考虑各地区空调制冷、制热季节运行时间,编写了季节能效比计算软件,如图3所示,可用来计算变频空调在不同地区运行的季节能效比。

其中CSTL、HSTL分别表示制冷、制热季节总负荷,CSTE、HSTE分别表示制冷、制热季节耗电量。

图3 变频空调器季节能效比计算软件Fig.3 Annual performance factor calculation software

为验证上述APF软件计算的准确性,本文采用朱玉鑫等[13]的9组实验数据和张海云等[14]的1组实验数据作为输入,并与文中的结果比较,结果一致。如表3所示。

2 结果与讨论

2.1 系统匹配

在制冷额定工况下,系统制冷剂充注量和毛细管长度的匹配如图4所示。图4(a)表示对于特定的毛细管长度,随制冷剂充注量的增加,制冷量先增加后降低。这是由于充注量过低时,系统制冷剂流量不足,流量随充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制冷剂充注过多时,制冷剂会积聚在换热器中,导致有效换热面积减少,从而引起制冷量下降。图4(b)表示耗功随着制冷剂充注量增加而增加,这由于制冷剂流量增加所致。而EER是由制冷量和耗功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4(c)所示,当毛细管长度为800 mm、充注量为800 g时,系统具有最大制冷能效(EER),为2.57。

表3 APF计算结果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APF calculation results

基于制冷模式下所确定的制冷剂充注量800 g,对制热模式下的毛细管长度进行匹配。如表4所示,随着毛细管长度的增加,制热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系统耗功和COP的变化与制热量呈现出相同规律,且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分别出现在毛细管长度为700,800 mm处。

2.2 不同工况的系统性能

系统的不同工况性能对比如表5所示。在制冷工况时,系统额定频率为60 Hz,当系统频率调整为26 Hz时制冷量约为额定制冷量的一半,此时为中间制冷,制冷量减少48.6%,耗功减少58.9%。由于耗功减少幅度更大,EER反而增加了24.9%。类似的在制热工况时,压缩机频率减少52.7%时,制热量减少50%,耗功减少55.4%,由于耗功减少幅度更大,COP反而增加了11.96%。这是因为压缩机运行频率的增加虽然能提升制冷、制热量,但同时压缩机自身耗功也会大幅增加,最终系统能效比受制冷量/制热量、耗功变化的综合影响。

图4 分液变频空调系统制冷匹配规律Fig.4 Refrigeration matching law of air-conditioning system

表4 分液变频空调系统制热匹配规律Table 4 Heating matching law of liquid-split inverte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表5 变工况性能对比Table 5 Performance comparison under variable conditions

2.3 不同地域的系统APF对比

本文根据中国建筑气候分区[15],在5个不同气候区域中分别选取2个代表性城市,由《中国建筑环境分析专用气象数据集》[16-17]分别获得5个气候区域中10个典型城市的全年逐时气候数据。

参照《GB 17758——2010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18],制冷季节内,取外部环境≥24 ℃为开机制冷时间;制热季节内,取外部环境温度≤16 ℃为开机制热时间,统计得到10个城市及全国的变频空调器制冷、制热运行时间曲线,分别如图5(a)、(b)所示。

图5 运行时间曲线图Fig.5 Running time graph

通过计算,得到了空调系统在10个城市运行的APF,如图6所示。由图可知,在严寒地区的沈阳有最低值2.81,在温和地区的腾冲有最大值3.67。10个城市的平均APF值为3.29,与国标计算的APF相差3.8%,可以看出采用国标规定的运行时间计算出的APF可以较准确地反映系统在全国运行的平均性能。但国标得出的APF值3.17与腾冲的APF(3.67)和沈阳的APF值(2.81)分别相差15.8%、12.6%,所以采用不同地域运行时间单独计算APF是很有必要的。

图6 各地按照实际运行的APF对比Fig.6 Comparison of APF of actual operation in various regions

3 结论

通过对分液变频热泵空调系统的制冷、制热系统性能进行的试验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系统最佳的充注量为800 g,最佳毛细管长度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分别为800 mm和700 mm;

(2) 在额定工况下,系统制冷能效与制热能效分别为2.57和3.68;在中间制冷、制热模式下,它们分别是3.21和4.12;

(3) 地域气候差异对系统全年能效比的影响不可忽视,在腾冲的APF值最高,为3.67。

猜你喜欢

分液管程制冷量
基于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的便携式分液漏斗振荡装置
自动化分液设备在纺织品纤维含量分析中的应用探讨
浅谈上海地铁车站环控系统的能耗症结及应对措施
某型有轨电车空调系统制冷量计算
谷物冷却机运行特性研究
干式真空泵分液罐排液操作研究
空调器制冷量不确定度评定
用分液漏斗改进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实验
多管程布置微通道分液冷凝器的热力性能
利用管程概念求解哲学家进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