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自治县扶贫车间发展现状研究*
2021-04-11杨盛菁
杨盛菁,赵 甜
(兰州财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1 概述
2020 年既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间节点。甘肃省先后经历了多重脱贫方式。甘肃省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大省从早期的“救济式扶贫”“三西扶贫”“八七计划”等“粗放型扶贫”直至现在的“精准扶贫”。在甘肃省脱贫过程中取得不小的成就。2018 年年底实现将111 万贫困人口减至17.5 万,贫困发生率降至1%以下;2019年全省31 个贫困县申请摘帽退出贫困行列,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即将画上句号。在这迫在眉睫的关键之际,贫困户能够靠自身脱贫,不再返贫才是脱贫工作的真正目的。为此,东乡县政府积极响应上层领导的号召,结合本县自身的经济水平、发展状况和当地特色,积极招商引资,修建东乡自己的“扶贫车间”以增加当地就业机会,使当地贫困人口靠着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扶贫车间最早于2016 年在山东省兴建,于2018-2019 年在甘肃省内大规模建立。国内对扶贫车间的研究,就研究地区来看,对中西部地区的扶贫车间研究居多,其中以甘肃省和四川省的为主,而对东部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以山东省和吉林省的为主;就研究内容来看,大多是阐述扶贫车间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积极影响的,极少有涉及其发展中存在问题、实施效果的;就研究方法来看,采用个案分析的居多,而以数据为依据的分析很少。
就目前国内的研究情况来看,对扶贫车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脱贫攻坚的积极作用上,而很少有涉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没有以数据分析为支撑研究其实施效果的。研究的地区虽然有“三区三州”,但以地方特有少数民族聚居地为范围的很少。
2 东乡“扶贫车间”现状
2.1 东乡族及东乡县贫困情况
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一个极具有民族语言特色的少数民族且族人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东乡族当地居民基本均以农业为主要业务,传统产业以“洋(芋)羊”为主。可是因为当地土地贫瘠,生产力低下,造成族人收入不高,致使东乡县成为贫困县的主要原因。另外在东乡族人民生产过程中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也有少数居民从事小商品服务行业。
统计时间截止到2018 年年末,东乡县已经实现减贫2.47 万人,剩余贫困人口不足5 万人,但仍还有146 个村落未退出贫困村行列,依旧甘肃贫困的重灾区。
2.2 东乡“扶贫车间”现状
扶贫车间与以往的“粗放型扶贫”不同是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脱贫。扶贫车间的主要工人来自贫困人口,工作模式主要以“企业——车间——贫困户”为主,使贫困人口在该模式下靠着自己的双手成为工人,以此脱贫。政府施健扶贫车间一方面能够招商引资,外来企业将新的技术和资本带到农村,为农村的产业发展融入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扶贫车间的建立在农村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及时带动当地就业,使得贫困人口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同时能够促进当地的返乡就业,“工人”的工作生活能够得到一定的平衡。另外,为了吸收更多的企业进乡配合建立“扶贫车间”,政府在财政、金融、土地、水电等方面给予诱人的优惠政策,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当地相对富裕村民的自主创业的热情,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东乡县筹建扶贫车间58 处,现以投入运营的车间共计18 处,已吸收多名贫困人口。在“吸纳”企业进乡的同时,“扶贫车间”积极促使着本地特色向外“释放”。例如,样式丰富、口感酥脆的油馃馃是东乡本地的特色食品,目前以网销方式销售。另外还有具有当地特色的刺绣、服装饰品等手工艺品,在同行业中具有明显优势。但目前销售方式较为单一。
为了加快促进扶贫车间的建立和使用,当地政府给予多方位政策扶持。
就财政奖补政策而言,“扶贫车间”吸纳一定数量的贫困劳动力,根据稳定就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时间长度给予不同的基金补贴,如6 个月以上可给予2 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属于省级创业就业的“扶贫车间”,根据吸纳贫困劳动力的数量的多少给予适当基金补贴,最高可达60 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同时返乡人员创办“扶贫车间”。同时为了鼓励“扶贫车间”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吸纳进行技能培训,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按有关规定给予培训补助。
在金融支持政策方面,对于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网络商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自主创业农民等优先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支持,个人最高额度10 万元,合伙创业或组织起来共同创业贷款额度可适当提高,58 个特困县区的财政部门提供3 年全额贴息,非特困县区的财政部门提供2 年全额贴息;对符合条件的“扶贫车间”可比照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要求优先给予扶持,贷款额度最高200 万元,财政部门按照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
土地优惠政策方面,乡镇、村集体闲置土地可按有关规定划拨给“扶贫车间”无偿使用,“扶贫车间”租赁土地可按有关规定享受租金减免政策;在保证不用已计划好的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将优先安排已经认定的“扶贫车间”的使用用地。政府根据优先发展产业以及第一产业初加工为主的产业项目,在征用、土地征收手续后按照《标准》(《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
另外在其他扶持政策方面,对于乡镇、村集体闲置厂房、废弃建筑的征用,可适当无偿征用,另外租赁房屋、厂房等土地资产可享受资金减免;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相关部门以及有关单位要以“扶贫车间”的建设为主体提供适量帮助,各地要结合实际,对“车间”水、电等基础使用给以补贴,严格把控“扶贫车间”用水用电价格。
3 做好“扶贫车间”的政策建议
“扶贫车间”的建立,不仅吸纳着贫困人口,也促使着农村闲置劳动力的加入。通过帮扶单位引进企业办扶贫车间、东西部扶贫协作引进企业办扶贫车间、州内企业办扶贫车间、返乡创业人员领头办扶贫车间等形式,政府提供培训和厂房,企业出资金、带技术、找市场,组织贫困人口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来料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生产,真正做到送工作岗位到群众家门口,贫困群众就近上班;党员牵头创办企业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引导有相关经验的党员牵头创办企业,支持在外打工人员拿订单回乡创业,政府提供创业贴息贷款,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形成“一人带动多人就业”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人民的贫穷问题,家门口就业以及工作内容易于掌握,不少贫困女性参与其中,在此她们可以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开阔眼界;可以为家庭获得一定的收入,且培训期有政府补贴;提高了家庭以及社会地位,这对于受制于当地文化、信仰等问题,一直处于男尊女卑的文化下的妇女来说无疑是最直接的好处,扶贫车间对于她们来说是开阔眼界和接触更多人的极好的机会。
同时,扶贫车间也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在“扶贫车间”建设初期,外来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大多来自省外,水土不服问题,以及在沟通、文化习俗、生活习惯上面也成为阻碍,其次由于沟通不畅本地员工无法理解工作要求,在积极性方面有一定影响。另外在原材料的运输方面,由于路程较远或恶劣天气等原因都会影响车间产量;在员工方面,由于当地整体教育水平落后,生产技术要求教高的产品还有一定难度;除此之外,在移民安置问题、距离较远员工的午饭午休问题、培训周期过长等方面还有问题,需要进行对此进行适当安排,及时与员工沟通,将问题尽快处理。主要政策建议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吸收当地文化特色,丰富车间产品类型。深厚的民族文化就是东乡县的特色,将流传至今的寓言故事与当下时代精神相结合,赋予新的生机。以当地的特色刺绣、民族服饰为基础,在款式、颜色、花纹样式上给予适当创新,初期可在临夏、宁夏回族聚居的地方进行试销售,顾客接受且反映较好时可扩大生产。
2)丰富销售途径,增加产品销售量。自媒体的逐渐兴起,不仅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也是促进销售的有效途径。政府可以抖音、快手等自媒体软件等平台、利用网红效应,不仅能够扩大产品的知名度,还可以促进销量增加。
3)充分利用当地人才,吸纳更多新鲜力量。吸纳当地优秀人才,克服在语言沟通方面的问题阻碍,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培训和管理及时缩短培训周期,促进员工快速上手操作,尽快上岗就业,对提高生产产量具有极大帮助。
4)提高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提升车间总体素质。在参与车间工作的众多贫困人口中,绝大多数均为女性,其中最为统一的特征就是文化水品低,大都是小学文化水品。结合东乡地区人均教育水平,农村妇女文化水平整体偏低,思想观念封闭落后,在接受培训期间,对机器、生产流程、管理制度等适应能力较弱,对于“扶贫车间”的发展存在阻碍作用。这个问题应该受到领导重视,及时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对提升车间的总体素质而言有极大地帮助。
5)把握生态底线,提升车间环保意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不能以破坏当地环境为脱贫攻坚的代价,严守生态环境底线,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将车间建设在绿色可持续的基础上平衡生态和经济的和谐发展,为“脱贫攻坚”事业添砖加瓦。
政府要将扶贫车间的政策制度具体落实,带领贫困人口致力脱贫。承诺于民,取信于民,增强贫困人口脱贫的信心。扶贫车间在脱贫方面的影响力是极大的,增大贫困人口对扶贫车间未来发展的可期性。扶贫车间不仅仅从福利、收入方面使贫困人口受益,还可以减少培训期长,从车间基础条件设施入手。东乡扶贫车间的建立加快了甘肃省脱贫攻坚工作的进程,为甘肃省脱贫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