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背景对涉农高校会计专业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2021-04-11高建立杜茂宝郜秀菊王晓东陈梦竹

甘肃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农科会计专业会计人员

高建立,杜茂宝,郜秀菊,王晓东,陈梦竹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财经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新农科,是指在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新型智能生产、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广泛应用,大量新兴农业产业如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对传统农科专业进行升级改造,以及新建一些与农业新型产业紧密相关的新农科专业。与普通财经类院校会计专业办学不同,涉农高校会计专业,往往与本校涉农专业都有紧密的联系,在专业方向上开设有涉农专业方向,如农业会计方向、林业会计方向,或者在涉农学科里面开设会计课程。在农业供给侧发生深刻变化,新农科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的情况下,涉农高校会计专业作为之紧密相关的服务性专业,如何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充分利用涉农高校新农科资源的辐射作用,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1 新农科背景对涉农高校会计专业建设产生的影响

1.1 新农科背景拓宽了涉农会计核算的内容

1.1.1 农业生产活动覆盖面更加广泛

较之传统的农业生产而言,新农科背景下农业生产活动覆盖面更加广泛。首先,农业新兴产业逐渐兴起,如休闲农业、农业康养、森林康养等;其次,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广泛应用,大量新型农机具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实现了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管理;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滴管、排灌、无土栽培设施等逐渐普及;此外,农产品供给种类多样化,既有初级原生态的农林牧副渔产品,也有经过精加工、深加工的高档次高质量产品,既有单一品种产品,也有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产品。

1.1.2 农业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农业供给主体既有涉农企业,也有农业领域的专业合作社,如蔬菜合作社、养殖合作社,还有农民个体经营者,以及家庭农场、农业合作联盟等,不同的供给主体生产经营方式迥异,适用的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有很大不同。会计人员只有熟悉会计主体的经营运作方式,了解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才能准确核算成本,控制费用发生,为企业领导提供科学决策方案。会计核算范围的拓宽,为高校如何针对性培养会计人才提出了新课题。

1.2 新农科背景改变了涉农会计工作的方式

1.2.1 实现了业务财务一体化处理

借助于移动互联网络和智能化处理技术,财务终端自动采集业务端发送的业务信息,通过智能化识别,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实现了业务驱动财务的业财一体化处理。这种业财一体化处理,既包括企业内部业财部门的一体化处理,也包括企业和外部单位的业财一体化处理。例如,农资采购后,供应商将电子发票通过网络传递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根据农资验收人员签发的收货单,由软件系统自动比对,比对通过后将发票、收货单自动传递给会计部门,会计人员据此自动生成采购凭证、入库凭证,系统自动审核记账和付款处理。通过网络,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双方实现了一体化办公,传统的手工报账、手工处理方式应用范围越来越小,直至逐渐退出舞台。

1.2.2 云会计广泛普及

云会计,即云环境下的会计工作。其核心内容是会计软件供应商利用云技术,在其网络平台上提供软件服务,企业(用户)通过购买服务,在其网络平台上构建虚拟会计信息系统,完成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等内容。对企业来说,云会计模式无需购买财务软件、无需维护软件平台,降低了会计信息化成本,使用时间灵活,可以24h 办公,能够实现移动办公等优点。云会计模式非常适合涉农小微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实现会计信息化。目前有很多软件商推出了云会计软件及服务,如浪潮、金蝶以及用友等。会计工作方式的变化,对会计专业课题体系设置、会计教学模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3 新农科背景对涉农会计人员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3.1 对会计人员的核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兴产业逐渐兴起,以及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产品供给种类多样化,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核算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涉农会计人员而言,不仅要熟悉农业生产活动,熟悉农产品加工过程,熟悉农业生产要素构成,还要熟悉国家对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熟悉不同经营形式下各种类型会计主体适用的法律法规,税收优惠政策等等。

1.3.2 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会计的实质是一种管理活动,是会计人员利用会计信息,帮助领导管理企业。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出现,财务核算机器人开始被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如江苏电信在2017 年4 月试运行了财务核算机器人,月均自动制证6 万余单,8 月份的核算量占比已达70%,准确率为100%[1],业内预测预计有接近80%的基于规则的流程可以被其代替,这使它成为一个超级员工[2]。财务核算机器人取代了人工大量的核算工作,未来的会计人员职能势必向管理转型,如何利用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帮助企业决策成为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大数据系统中,对非结构化数据(如媒体、视频、音频、社交网络交互数据、邮件以及各种APP)的挖掘整理将成为重要工作内容,其数据分析技术将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

1.3.3 对会计人员的软件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信息技术环境下,对计算机软件和网络软件的操作能力是衡量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操作熟练度、准确度将严重的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会进一步影响到对企业的贡献度。例如电商企业收到的顾客对商品各个方面的评价,这些非财务信息可以作为评价企业产品的数据,使得企业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及时改进产品质量,提升企业价值。会计人员对这些数据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分析的角度和力度,将决定着管理会计工作的效果,影响到企业品牌竞争力。

1.3.4 对会计人员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农科背景下,新兴产业、新型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新型农产品交易方式层出不穷。新事物的出现要求会计人员有敏锐的嗅觉,能够未雨绸缪,提前学习接受这些新事物,提前做好知识储备,迎接新事物带来的挑战,同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创新会计工作内容,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在调研中发现,用人单位希望学校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1.4 新农科背景对会计专业师资提出了挑战

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师资力量起到关键性作用。对涉农高校的会计专业师资而言,面对农业新兴产业、新兴农业技术,也会经历一个从未知到已知,从陌生到熟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校有无政策支持、经费支持,以及教师的学习态度,都会影响到学习效果。

2 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校会计专业建设的对策

2.1 确定多元化培养目标

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科内涵,以及会计专业知识的体系架构,建议涉农高校会计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义为多元化,结合本校新农科建设的实际情况,设立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立专兼结合的培养目标。“专”指的是结合新农科专业开设专业方向,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领域的深层次专业化培养,培养产销对口的专业会计人才,增强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就业竞争力;“兼”指的是以工业企业为基础,进行泛专业化培养,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

2.2 精心设置课程体系

新农科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核算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计人员应该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集合体,从课程设置来看,应该能满足这种集合体人才的培养。

首先,要本着“宽基础”的原则,开设较宽泛的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等学科基础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对于涉农的会计专业方向,要开设涉农专业课程,让学生熟悉涉农产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企业的基本管理情况。

其次,要本着“厚专业”的原则,夯实学生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新农科背景下,“大智移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减轻了会计人员的核算工作量,例如财务机器人取代的是传统的会计核算程序化工作,对于智能化程度更高的非程序化工作,智能财务机器人远远未能取代,这些工作仍然需要会计专业人员去做。在开设课程时,在讲清讲透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核算类课程的学时,多增加管理会计、内部控制、项目管理等管理类课程的学时,尤其是增加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实践学时。要因材施教,结合院校特色,多开设选修课方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方向,在某一领域进行深度学习。

第三,重视通识类公共课程的学习。通识类公共课程包括文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哲学、艺术学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以及思政、计算机、外语等课程。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在“大智移云”环境下尤为重要,业财一体化软件的操作、大数据的挖掘整理和分析利用,以及对智能财务机器人运行过程中的监控分析,都需要扎实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学校必须要强化对这类课程的开设。

2.3 校企合作接轨市场

前已述及,在新农科背景下,涉农企业主体范围广泛,出现了大量的农业新兴产业,农产品供给方式灵活多样,这些内容不是仅仅依靠在校学习就能了解掌握的,学生必须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在实践中提升业务能力。学校要积极联系实习实训单位,让学生提前了解用人单位里面会计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岗位业务内容,全面了解企业对会计人员素质能力的要求,增加后续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指导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院校教师也可以从中充分了解企业实际需求,主动改变一些陈旧落伍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际工作中,学校可以和企业等用人单位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或者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适当拨出经费,实行校企共建的方式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在调研中发现,用人单位建议学校建立为企业解决就业问题、学生实习、学校对外宣传的平台,请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到学校进行现身说法,同时企业请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培训,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另外,在学校建立仿真实训实验室也可以达到较好的实训效果。现在一些财务软件公司高度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推出的一些高仿真实训软件,实现了把企业版进校园,学生通过在校内实训,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4 与时俱进强化师资

在新农科背景下,学校应当与时俱进,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学校师资力量。走出去,是指把校内教师送到用人单位,去感受和学习企业的生产经营知识,熟悉掌握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和业务处理技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请进来,是指聘请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会计人员、软件服务公司专业人员来校讲课,讲授新农科背景的发展趋势、对会计岗位业务能力的需求情况。不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院校都应该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提升质量。

猜你喜欢

农科会计专业会计人员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