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高职院校线上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与实践研究*
——以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为例

2021-04-11

甘肃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疫情教学模式课程

朱 钰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2020 年初肆虐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学校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系统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之前教学模式以面授为主,而传统模式转变为居家学习和线上学习给教学改革和创新带来了巨大挑战。当下高职学生对互联网相当依赖,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的载体,同时具备便携性、简便性、高效性等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有效教学确保线上教学的效果,与传统教学模式同等效力甚至更加高效直观,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一项新的课题。

1 疫情下教学模式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疫情期间,教师居家授课,学生线上学习,为师生的互联网互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也为大规模线上课程的推进形成了新的契机和条件,抓住这次机遇,大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使线上课堂实现智能化、信息化,使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并迅速适应网络教学平台,提高使用技能和应用水平,也为学校信息化授课补齐了短板,为线上平台的完善以及资源库建设奠定了基础,为教师信息化大赛、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都形成了巨大的动力,为学校今后展开线上教学活动提供了模板和参考,成为学校信息化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强大引擎。

高职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辅助工具主要是手机和电脑,学生对这些智能化工具的依赖比较强,使用好网络平台,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线上教学如果效果不好,就无法保障学生参与课堂,线上互动不够,就会导致学生无法专心学习,聊天玩游戏,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会出现。如何能够保障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障学习效果,怎么实现课程思政与线上教学良好的结合,怎样做好网络课程建设?学生的课堂参与如何实现,怎么评价其效果?线上教学与返校学习如何良好衔接?这些问题都成为新时期学校在教学改革创新中面临的新挑战,研究的新问题。

2 疫情背景下教学改革与创新

在学校“停课不停教”的总体指导要求下,教师将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课堂相互结合,将课堂教学移入互联网中,使用腾讯课堂、职教云、直播软件等一系列技术平台,在推进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开展了教学新形态的探索与实践。

2.1 网络平台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是线上教学模式创新的基础

网络教学初期,各大教学平台因为访问量急速增加导致网络瘫痪和卡顿,教师授课信息化程度有差异,学生学习条件也不同,因此师生参与线上教学的积极性也受到了较大影响。教务处积极协调,鼓励教师使用多个平台,借助超星、职教云、智慧树等平台资源,开放在线课堂以及慕课资源开展教学,分教研室展开讨论,分享线上教学经验,对信息化程度差的教师进行培训,进行严格的网络教学安排和布置,保障教学质量,确保网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并制定教学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主要包括以下方式来进行。

1)充分利用各网络平台的教学课程储备,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除了少数实训性质比较强的实训课程待疫情结束后采取面授教学外,其他课程均采取线上网络授课方式。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举办线上教学竞赛等互动,并利用课程改革的契机积极推进课程思政,进行课程内容的合理改革,明确网络课程标准以及课程建设体系,在把握总体思路的基础上,允许教师根据自身学科和课程特点灵活推进教学内容,并鼓励教师进行疫情下互联网使用的课题研究,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出适合本门课程情况的教学方式和课程建设内容,完善教学平台和资源,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2)鼓励教师直播授课,师生共同参与课堂。网络授课能够突破传统课堂的以老师面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教师传统意义下的满堂灌讲授方式,对于自觉性不强的学生效果不佳,而线上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通过线上方式跟学生实现良好的互动,并借助互联网切换教学资源,教师讲授基础内容,对于举例或者实证部分可以播放一些视频,让学生不时的“换换脑子”,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和实时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利用网络教学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式和手段,掌握不同的教学技能,师生共同随着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而进步,共同成为课堂的主角。

3)组建教学团队共创网课实现教学改革创新。教务处统一布置,制定教师线上授课实施方案,院系内针对常用的教学平台,整合网络资源,几次召开线上会议,每门课程都进行研讨和专题培训,发挥年轻教师快速入门操作平台的优势,以教研室为单位,对有些电脑操作不熟练的老师给予帮助,提升网课建设的效率,针对每一门课程,由课程负责人牵头,探讨每一个授课环节,保证直播授课的质量。每个院系配实验员做技术指导和咨询,满足网络授课的技术要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共同配合,有效地互动,在“教”与“学”的共同参与中保障优质的授课效果,拉近师生的距离,创建“数智化”教学范式。在网络课堂中设置文档、视频、互动、作业、讨论以及考试等环节,课上课下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的同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使教师由传统学习的主控者到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这种身份变化更适应新时期新情况下高职院校的需求变化,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教学手段,才会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技能。

2.2 有效的课堂衔接是线上教学改革创新的载体

1)思政课堂和专业课堂的衔接。通过网络课堂的构建,教师在对自己课程的每个知识点打碎进行重新设计的同时,也将思政课程和职业精神揉进专业课程,对课程进行重新解读,将防疫知识、劳动教育、爱国情怀、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内容根据自身课程特点巧妙的进行衔接,打通了课上教学和课外教育的通道,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更多的素质技能,在与老师的互动和交流过程中,更好的实现了课程思政。之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听讲、记笔记、看黑板跟着老师授课的节奏,而在线下,通过老师的讲解,视频的播放,还有更多课程环节的设置,学生有更多时间思考,在各种学习活动中交流和互动,更多样、更新鲜的知识供学生们吸收和理解,有效实现了专业知识与社会知识的有机结合和衔接。

2)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的衔接。职业院校的教师在线上授课的教学工作中,可以用视频、新闻、网页等多媒体教学方式完善和补充,使自己的教学设计不再局限于枯燥的知识点讲解,线下,用教材和参考书来完善补充自己的教学,不仅能够使知识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并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线下的学习资料明晰且条理,帮助学生有系统地掌握知识,课下还可以通过作业或者讨论辩论环节使学生查阅相关材料,使学习过程延展到课堂外,巩固补充所学知识,使学生掌握理解的更扎实,更灵活,因此,线上教学更好地补充线下教材更新慢的弊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助于学生及时掌握纸质教材中没有更新到的知识点,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3)居家课堂与返校课堂的衔接。学生在疫情期间居家学习,与教师授课处在不同空间,学生们通过网络获得相关知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居家课堂期间,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学生也会存在自控力差、课堂表现不佳等情况,随着线上授课的推进,学校制定相关考核要求,教师通过网络设定过程环节考核学生,通过直播课上表现,踊跃程度,作业完成情况,线上讨论,方案设计,习题反馈,远程考试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让学生居家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返校授课后,教师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既可以发挥线上授课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督促学生参与教师布置的各项教学活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又可以通过面授因材施教,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和知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教师既可以利用网络得到学生的及时反馈,又可以通过面授保持师生课堂节奏一致性,保证有的放矢,使返校后师生配合更密切,与居家教学良好衔接,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

2.3 企业和学生工作保障线上教学模式创新

学生工作方面,班主任,导员帮助任课老师加入QQ 群,微信群,并配备学生助导和课代表,配合教师上课之前及时提醒学生,下课督促学生完成作业。班主任及时反馈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针对网络资源匮乏的学生学校热心照顾并给予上网补贴,配备心理教师时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保障线上授课顺利推进。

学院在疫情期间积极与企业联系,多次引进企业进行网络宣讲会,对学生进行招聘,给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并进行了就业讲座,让学生们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认识到社会的就业岗位需求情况,学校和企业共同实现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模式转变,推进了校企合作教学创新的改革和发展。

3 结语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自开始线上教学,全校师生在疫情期间共同努力,在线教学质量有保证,时间不缩水,由线上教学平稳过渡至返校教学。通过学习通、超星泛雅、雨课堂、腾讯课堂、智慧树、职教云等教学平台的线上教学,线上教学整体运行良好,授课教师认真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及时更新知识体系,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系院时常组织教研探讨,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为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质增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猜你喜欢

疫情教学模式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战疫情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