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思考

2021-04-11杨鹏程高继宇杨文淇

城市轨道交通 2021年2期
关键词:市域城际粤港澳

文/杨鹏程 高继宇 杨文淇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9年底大湾区总人口7265万人,创造GDP116035.7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1.7%,人均GDP达到16.0万元,以不足全国5%的人口创造13%经济总量。粤港澳大湾区城镇密集、通道资源紧张、生态环境压力大,参照东京湾区的发展经验,轨道交通应承担湾区内部的主要客运需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意见的通知》〔2020〕116号文和《整体推进三大区域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专题会议纪要》〔2020〕913号文,打造“轨道上的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加快推进城际铁路和市域(郊)建设,打造内通外联、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服务体系,高起点、高质量推动大湾区形成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体系。

一、原规划发展现状

(一)原珠三角城际铁路网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很早就开始了对市域(郊)规划建设的探索,2009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规划形成“三环八射”的路网形态,规划线路16条,线网总长度1430公里,其中规划珠三角城际具有很强的市域(郊)性质。

(二)建设情况

目前已建成的珠三角城际项目有穗莞深城际、佛肇城际、莞惠城际、广清城际(花都至清城)、广佛环线(北段)、新白广城际(广州东环城际花都段)、珠机城际(拱北至横琴段)等,在建项目有佛莞城际、广佛南环、广佛东环、新白广城际、琶洲支线,珠机城际(横琴至机场段)等,未开工项目包括广佛西环、广佛江珠、中南虎城际、肇顺南城际、深惠城际等。

(三)运营情况

现状大湾区内城际铁路只有广珠城际日均开行列车133对,效益较好,建成的珠三角城际除广清城际刚开通外,其他线路均处于运营亏损状态。

表1 现状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开行对数及客流情况

(四)原因分析

广珠城际是目前珠江西岸唯一的轨道交通走廊,衔接广州、佛山、中山、珠海几个主要城市,沿线客流出行需求旺盛,故在票价率较高的同时运营效益也较好。

分析其他线路现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进入中心城区段建设滞后,网络效益难以实现,乘客衔接换乘距离较远;

2、除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外,设站位置距离居民生活区一般较远,站点周边人口、产业规划配套较弱;

3、部分珠三角城际的开行需要利用枢纽内的国铁线路,由于国铁线路的能力限制,导致高峰时段发车频率低,难以实现公交化开行。

4、珠三角城际和城市地铁之间没有实现一体化管理,票制不同,导致多次购票,重复安检等,乘客换乘一次的时间普遍在10分钟以上,客观上增加了出行时间。

三、需求分析

大湾区市域(郊)铁路兼顾地铁、城际的部分特征,项目如何实施取决于对功能需求的梳理。近期建设项目的功能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层面

在《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中提到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内地级城市2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的交通圈,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统筹考虑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在有条件地区编制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二)城市空间发展层面

大湾区内部目前有广州、深圳两个发展比较成熟的都市圈,两大核心城市的土地资源日趋紧张,亟需拓展城市规模,扩大都市圈的范围,引导外围新城发展,打造新的城镇发展体系。还有城市境内尚没有修建地铁,本次《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规划的近期建设项目经过其境内,在承担城际功能之外,同时打造城市内部的轨道交通骨干线路,引导完善城市空间结构。

(三)客流需求层面

随着都市圈范围的扩大,外围组团与中心区的通勤客流将日益增长。通勤客流对旅行时间、发车频次要求较高。需要打造快速、高密度、公交化客运轨道交通系统,形成“1小时通勤圈”,实现便捷换乘,更好适应通勤需求。

三、近期批复项目功能分析及实施建议

(一)近期批复项目

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规划近期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4700公里;远期到203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5700公里。其中近期建设项目深大城际、深惠城际、南珠(中)城际、佛广莞城际、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广州东至天贵城际等,主要承担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与都市圈外围组团之间的交流,也具备市域(郊)铁路的功能。

(二)实施建议

1、一体化运营: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宜采用一体化运营的方式,可以实现票务统一,安检互认等,大幅减少乘客出行时间,同时市域(郊)铁路也可以利用城市轨道交通的通道资源、运维资源等,实现提升效益,节约成本的目的。

2、线网布局:应在中心城区设置穿城快线,打造合理的快线网骨架,实现与外围组团的直通运输,将线路引入城市中心。同时在中心城区客流集散大和地铁换乘多的区域规划布局枢纽站点,实现市域(郊)铁路串联外围,快速通达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通过枢纽站点集疏客流,实现乘客快速抵达目的地。

3、互联互通:从湾区内部主要城市“同城化”的需求出发,具备市域(郊)功能的城际线路彼此间应具备可以实现线路互联互通的条件,根据互通客流的规模,在具体项目中可论证与相邻线路互联互通的工程经济必要性。

4、站城融合:要厘清线路沿线交通、人口、产业、职住等的关系,保证线路两端站点布局与中心城区和外围组团空间上的高融合度,实现都市区范围内人口与快速到达城市核心,进行就业和商业,既促进城市核心发展,也能引导外围城镇的发展。

5、速度目标值:具备市域(郊)功能的城际线路速度目标值应该在160公里/小时以上,可以根据实际的站间距条件,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段选择160公里/小时以上,靠近市中心的地段适当降速,从而一步扩大都市圈辐射范围,将通勤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

6、敷设方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尽量采用地面以上的敷设方式,对市域铁路更加经济,在中心城区,可以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避免对规划用地造成分割。

7、运输组织:市域(郊)铁路的覆盖范围较广,承担的客流多样,应预留多种运营组织模式,例如:快慢车运营组织模式、多交路运营组织模式、主线+支线的运行交路等。

四、发展思考

经过多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已存在国铁干线、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地铁快线、地铁普线等多个层次轨道交通体系,各层次轨道交通网规划、实施主体相对独立,形成多个建设主体、多种技术标准、多功能通道交叠的现状。在推动都市圈内部多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对于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线路,应在政府层面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运营管理规则的编制、发布,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协调;同时在企业层面成立企业联盟,组织落实“三统一”的要求。

(一)规划层面—统一规划

所谓统一规划,是从规划角度保障多网融合的实现。一是构建各层级连通的线网布局。统筹国铁干线、城际、都市圈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等各层级规划,在关键节点选择合理衔接方式。二是构建系统设施连通体系,包括调度、票务、云平台、供电、维修、救援等系统设施一体化布局规划。

(二)技术层面—统一标准

所谓统一标准,是从标准体系方面保障多网融合的实现。涵盖技术标准、工程标准、维护标准、服务标准、运营标准等。技术标准包括车辆选型,供电方式、信号系统、通信标准等;工程标准包括建筑限界、站台长度、站台门设置等;维护标准包括修程修制,维修车间、维修工区设置原则等;服务标准和运营标准在沟通协调、运营组织和设备管理等方面各方参与者需遵循标准规则。

(三)管理层面—统一运营管理

所谓统一管理,是在大湾区层面建立满足一体化运营要求的管理体系、管理规则、协调机制,重点是统一调度指挥与清分清算。建议在广东省层面成立一体化调度指挥中心,协调各运营主体,负责互联互通线路的计划总制定、运营总协调、行车总监督、资源总调配、应急总指挥;在保留各城市客票清分中心的基础上,构建大湾区客票清分中心,负责大湾区各城市、各运营主体之间的票务清分和票务管理等工作。

猜你喜欢

市域城际粤港澳
城际列车
城际铁路CTC中自动折返功能设计与实现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万科城际之光售楼部
编读往来
一种城际车载列控系统的结构设计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