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乡村文创成功因素及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2021-04-11倪海波

山西农经 2021年6期
关键词:文创文化

□翟 媛,倪海波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0)

1 研究背景

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头可追溯到文化工业时期。1947 年英国学者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的辩证法》中提出“文化工业”的概念,“所谓文化工业是凭借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大规模复制和传播商品化的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1]”。

澳大利亚是第一个提出“创意之国”文化政策的国家,融合了原住民文化、殖民文化,发展出创意数字产业。之后,欧盟委员会在“欧盟2020 战略”(Europe 2020 Strategy)中,将文化或创意产业列为经济和创造就业的重要产业[2]。

台湾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观念形成于1991 年,当时台湾邀请日本千叶大学宫崎清教授来台演讲。宫崎清认为,手工艺是内在生活态度展现于外部的信息符号,因此必须先保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精华,然后才会有动人的工艺产品。宫崎清的理念就是要让“文化价值”超越“物品价值”,这也正是台湾“文化产业”观念发展的起点[3]。

为了促进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构建富有多元文化及创意的社会环境,台湾于2010 年颁布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并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创意与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成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行业”。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至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被认为不仅能提升全民美学素养及国民生活环境,也能创造出财富及就业的生产环境。根据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2018 年10 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台湾2017 年文化创意产业家数为63 250 家,较2016 年增长1.48%,文化创意产业营业额达到8.4 千亿新台币。台湾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带动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并且逐步成为台湾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2 文献综述

根据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了视觉艺术产业、音乐及表演艺术产业、文化资产应用及展演设施产业、工艺产业、电影产业、广播电视产业、出版产业、流行音乐及文化内容产业、广告产业、产品设计产业、视觉传达设计产业、设计品牌时尚产业、建筑设计产业、创意生活产业、数字内容产业,以及经主管机关指定的产业等“15+1”项产业。

2.1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影响因素研究

在台湾华艺数据库,以“文化创意(或文创)+影响”为关键词,共搜索到台湾学者研究台湾文创产业成功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10 篇[4-13],研究对象包括博物馆、文化创意园、文创餐厅、印刷文创或某地文创产业等。

分析后可以发现,台湾学者对文创产业成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采用个案研究和AHP 问卷法,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地理位置(X1)、环境氛围(X2)、营销推广(X3)、产品主题(X4)、政府支持(X5)、服务品质(X6)、文化特色(X7)、居民参与(X8)、体验消费(X9)、当地人才(X10)10 个方面,其中营销推广和文化特色两大因素是学者公认的主要影响因素。

2.2 台湾乡村文化创意产业个案研究综述

台湾乡村文化创意产业个案研究论文中涉及影响因素的论文共21 篇,个案研究对象包含文创商品创意、传统工艺创新、节庆活动策划、文创产品营销策略、利益相关者等方面。

从文献来看,台湾乡村文创产业成功的影响因素除了以上10 个因素以外,还有产品包装[14-15]、销售渠道[16-18]、居民认同[19-22]3 个因素。杨凯鸣等(2012)在对台湾新港乡板陶窑板交趾剪黏工艺园区进行调研后发现,该园区“注重产品包装,从而提升商品的价值”;柯亚先(2015)在分析台湾苗栗县造桥乡力马生活工坊后认为,该工坊在销售渠道上采用“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策略,即客人只能在工坊中购买文创产品的形式,吸引了客人的目光;钟政伟等(2007)认为,台湾苗栗县苑里镇山脚社区“当地居民的地方认同、社区参与及居民态度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推动呈正相关关系”。

综上,根据台湾学者的文献,总结出台湾乡村文化创意产业成功的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X1)、环境氛围(X2)、营销推广(X3)、产品主题(X4)、政府支持(X5)、服务品质(X6)、文化特色(X7)、居民参与(X8)、体验消费(X9)、当地人才(X10)、产品包装(X11)、销售渠道(X12)、定制服务(X13)、居民认同(X14)14 个因素。

3 研究设计

3.1 个案访谈

3.1.1 个案访谈概况

为了验证以上14 个因素是否足以解释台湾乡村文创的成功经验,根据台湾飞牛牧场、桃米生态村、土沟美术村、台南县新化镇4 家乡村文化创意企业(地)的访谈资料,对研究内容进行了补充。这4 家乡村文创企业(地)的基本情况如表1 所示。

3.1.2 个案访谈及结果

根据访谈记录,在原有14 个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新增了当地资源(X15)、文创品牌(X16)、组织机构(X17)、在地文化符号(X18)、在地文化展现形式(X19)、外来人才(X20)6 个影响因素。

(1)当地资源(X15)。当地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文化创意的重要素材来源。如南投县埔里镇桃米村一直以发展农业经济为主,使环境持低度开发,保留了极佳的自然环境,其中蛙类有23 种(占全台蛙类总数的79%)、蜻蜓49 种(占全台蜻蜓总数的34%)、鸟类72 种(占全台鸟类总数的16%),蛙类和蜻蜓成为桃米文创发展的重点。

(2)文创品牌(X16)。乡村文创的品牌化能够升华产品蕴含的附加值,桃米生态村建立了Paper Dome纸艺品的产品品牌,提升了整体文化创意的意象。新华镇新化街役场“瓜瓜园”品牌提升了整体文化旅游的意象[23]。

(3)组织机构(X17)。桃米生态村从2002 年开始陆续成立了“桃米游客服务中心”“桃米自然保育及生态旅游协会”“桃米休闲农业区推动管理委员会”等协会或组织,致力于小区各项休闲农业资源、文化、生态旅游等事业发展与公共设施的管理维护,这些协会和组织“让我们村的工作变得有条不紊”;土沟美术村2002 年成立“台南市土沟农村文化营造协会”,全面负责乡村文化营造工作,土沟村村长认为,“协会在土沟村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4)在地文化符号(X18)。将地方特有的符号运用在文化商品开发设计上,不仅可增加其辨识度,又因其特有的地方性,也可以杜绝产品被仿造。如桃米生态村以青蛙与蜻蜓模型作为代表图腾。新化镇以镇花——扶桑花为小镇标志,又因有历史悠久的斗蟋蟀比赛项目,因此以“蟀哥”作为新化镇的吉祥物。

表1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汇总

(5)在地文化展现形式(X19)。在地文化只有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创意展示,才能让人印象深刻。如新化镇形塑了“地瓜文化”,举办了“地瓜产业文化节”,还设计了地瓜生态展示、地瓜客栈、地瓜文化寻根、地瓜加工食品工厂游览、地瓜园寻宝、地瓜园“亲子焢窑”、地瓜雕刻、地瓜文化包装艺术展、地瓜写生比赛等活动项目,内容丰富兼具寓教于乐性质。

(6)外来人才(X20)。外来的、富有创新能力的文创人才能为文创产业带来新鲜的创意。土沟村与台南艺术大学(简称南艺大)合作,举办了许多活动,例如2004 年7 月无竹围厝聚落公园、2005 年2 月“水牛起厝”建筑行动等。南艺大的学生常驻在当地的文化营造协会,甚至毕业之后还愿意留下来在土沟村开业,参与小区建设并成为其真实生活的一部分,而非仅是完成作业、报告,形成了稳定的伙伴关系。

3.2 量表设计与问卷调查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以及结合访谈内容的结果,构建了测量量表。调研小组于2019 年7 月在台湾交换生的协助下,采用实地调研和邮件调研相结合的形式,针对台湾乡村文创进行预调研和正式调研,调研的对象主要为台湾的乡村文化创意企业(或目的地)的经营者(或管理者)。

调研问卷内容包含被调查单位统计特征、台湾文创成功要素感知量表两个部分,量表采用李克特5 分量表进行测量。共发放问卷150 份,回收89 份,其中有效问卷82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54.67%。

4 研究结果

4.1 频数分析

通过SPSS 18.0 软件分析可知,被调查对象分布在台北市、桃园市、台南市、台东县、花莲县、宜兰县、云林县、台南市、新竹县、苗栗县、南投县等县市,所属分类以“创意生活产业”“文化资产应用及展演设施产业”“产品设计产业”为主,经营年限基本呈正态分布,以1~5 年经营时间为主(占63.42%)。被调查对象情况具体见表2。

4.2 因子分析

对台湾乡村文化创意产业成功的20 项影响因素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处理得到的KMO 值为0.913;Bartlett 球形检验值为6 644.27,伴随概率值P 为0.000,符合因子分析条件。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5个特征值大于1 的因子,累积解释方差贡献率为61.856%。利用最大方差旋转的方法,提出因子载荷小于0.5 的项,结果显示各测量项都可以被接受。进一步通过CICT 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后,剔除了地理位置(X1)、环境氛围(X2)、定制服务(X13)、在地文化符号(X18)、在地文化展现形式(X19)5 项不符合因子载荷标准和信度标准的项目。之后对剩余的15 项因素进行二次因子旋转分析,最终提取4 个公因子,见表3,分别命名为资源禀赋、产品质量、营销策略、保障支持。由表3 可知,4 个公因子累积解释方差贡献率达到67.754%,且各项的因子载荷、特征值均达到规定标准,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最终构建出乡村文创产业成功因素的理论模型,如图1 所示。

5 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4],乡村振兴成为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新动力。文化是乡村的根,乡村振兴不能忽略了乡村的文化振兴。将“文创”因子植入乡村产业改造中,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根据研究结论,乡村发展文创产业应注意以下方面。

5.1 乡村发展文创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挖掘在地文化,形成明确主题

乡村的在地文化,即乡土文化是乡村区域独有的文化内涵,是乡村居民拥有的共同文化印记,也正是这独特的乡土文化气息,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向往乡村返璞归真的文化旅游。乡村的古村落建筑、民间风俗、戏剧文化、宗教文化、田园文化等都可作为乡村文创的创意来源。因此应充分挖掘乡村地区独有的乡土文化内涵,与乡村产业进行融合,培育出新颖的乡村文化创意产业。

表2 被调查对象统计特征

表3 台湾乡村文创产业成功要素因子分析结果

目前,乡村文化资源大多在区域范围内有一定的雷同性,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必须在主题定位上找到区域内最独特的文化,比如有的乡村田园文化特色明显,有的乡村林业资源丰富,有的乡村美食有特色,这些特色都可以深度挖掘,形成乡村独特的主题定位。如台湾飞牛牧场充分挖掘以“乳牛”为主的乡村动物资源,定位为传承台湾中部酪农文化的休闲牧场,开发了乳牛主题生态区观光、乳制品品尝、销售与DIY、喂养乳牛的农事体验、乳牛主题文创产品销售以及住宿餐饮等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教学、销售等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5.2 乡村发展文创需要提升的重要内容——建设文创品牌,设计体验项目

乡村文创产品一般都是农产品,商品的辨识度较低。比如鸡蛋,一般消费者很难分辨甲产地生产的鸡蛋和乙产地生产的鸡蛋的区别。因此商品的辨识度就要从品牌、包装等着手,将乡土文化特色融入乡村商品的设计中去,从朗朗上口的品牌名称、富有特色的品牌LOGO、乡土特色浓厚的商品包装设计为切入点,打造独一无二的乡村文创商品。

此外,乡村的文化无法仅从“观赏性项目”中就能让城市居民印象深刻,乡村文化内涵更需要通过“体验”的方式让城市居民有更深入的体会和感悟,因此文化体验项目的设计对于推广乡村文创品牌来说十分关键,也是目前乡村比较欠缺的一个方面。如台湾飞牛牧场有彩绘肥牛、摇滚瓶中信、牛奶鸡蛋糕DIY、冰淇淋摇摇乐DIY、鲜奶饼干DIY、鲜奶冻DIY、挤牛奶、喂小牛喝牛奶等丰富的体验活动项目,让城市居民体验农村牧场生活及认识酪农业文化,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与价值。

5.3 乡村发展文创需要创新的重要策略——创新市场模式

为了延长乡村文创产业链,除了创新产品以外,还需要创新乡村文创产业的市场运作模式。

首先,乡村文创地可以不借助多样化的推广平台,但需要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比如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短视频平台(如抖音等)或电商平台(如天猫等),甚至可以自己搭建购物网站的形式,也可以与周边文创乡村建立同盟合作,组建乡镇文创销售平台。

其次,研究发现村民的认同和参与在乡村文创中作用明显,因此在市场模式中,应体现出村民的参与和利益,如采用“文创企业+农户”的产销模式,盘活乡村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使村民变成拥有文创新思想的经营农户,并将其积累的乡土文化与现代化经营理念结合起来,实现致富的目标。

5.4 乡村发展文创需要加强的保障体系——搭建合作平台,加强人才培养

5.4.1 前期保障

前期,政府搭建合作平台。在乡村文创发展的初始阶段,政府的协调作用比较重要,可以通过制定乡村文创扶持政策,向当地村民开发乡村文创项目作适当的政策倾斜。此外,可以政府牵头,搭建企业、协会和村民三方合作平台及促进各村合作的联盟。

5.4.2 中期保障

中期,加强人才培养。人才质量对乡村文创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首先要提升本村村民的文创意识和文创技能,提升其将传统的手工艺、特色农产品、乡土审美作品等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的能力,保证乡村文创产品的质量;其次要引进外来的文创产业策划、管理和营销方面的人才,通过政府政策的引导,吸引外来人才,尤其是高校学生团队,可以全职或兼职的形式为乡村文创出谋划策,从而提升乡村文创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5.4.3 后期保障

后期,重视协调机制。文创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层面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层面的问题,需要协调好村民与文创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为了乡村文创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当地政府与村委创新治理和协调方式,如组建文创协会的形式,协调好村民与文创企业之间的关系,协调好老村民与新村民(外来文创工作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传统农业与文创产业之间的关系,为乡村文创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文创文化
文化与人
陶溪川文创街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当文学IP成为“文创”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文创”让文物“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