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术期护理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2021-04-11彭辉丽

系统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性骨折围术骨质

彭辉丽

禹城市中医院高压氧室,山东禹城 251200

骨质疏松是指骨量丢失与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提高,导致患者极易出现骨折的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1-2]。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方法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但患者术后需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及合理的康复训练,且患者在恢复过程中极易出现抑郁等心理状态,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应适当给予相对应的护理措施[3-4]。但骨折手术为一种大型创伤性手术,在围术期护理中会出现骨折愈合慢等现象,若不及时给予处理措施,不利于患者预后。基于此,该研究选择2018 年3 月—2019 年5 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与围术期护理且术后恢复不佳的49 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组成观察组, 同时抽取49 例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组成对照组,旨在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术期护理的危险因素, 并对其护理对策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接受手术治疗与围术期护理且术后恢复不佳的49 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组成观察组,同时抽取49 例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组成对照组。该研究已通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中男20 例,女29例;年龄65~79 岁,平均年龄(71.64±2.37)岁;身体质量指数17~26 kg/m2, 平均身体质量指数 (21.21±1.05)kg/m2;文化程度:10 例初中及以下学历、21 例高中/中专学历、17 例大专及以上。观察组中男18 例,女31 例;年龄66~79 岁,平均年龄(71.69±2.39)岁;身体质量指数17~27 kg/m2, 平均身体质量指数 (21.27±1.06)kg/m2;文化程度:12 例初中及以下学历、24 例高中/中专学历、13 例大专及以上。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第三稿·2014 版)》[5]中相关诊断标准;②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均完善者;③无精神疾病障碍。 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②合并其他骨折;③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器官功能障碍;④免疫及血液系统疾病。

1.3 方法

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有无手术部位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低体温、下肢肿胀及是否合并高血压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将经单因素检验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 并赋值,将骨折恢复情况作为因变量, 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两组合并高血压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低体温及下肢肿胀占比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术期护理的单因素分析[n(%)]

2.2 多因素分析

经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手术部位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低体温及下肢肿胀均为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恢复的围术期护理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术期护理的Logistic 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骨质疏松的发病于年龄具有密切的关系,据流行病学显示,2016 年我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为36%,患者骨折后会引起疼痛、骨骼变形及出现合并症等症状,肢体活动程度受限,患者部分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且该疾病会缩短患者的生存期,现已成为威胁老年群体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

手术是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首选手段,可有效改善骨折部位情况,恢复肢体功能,而骨折手术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创伤,患者术后均需接受一定的护理措施,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但患者在围术期护理中存在明显的危险因素,可导致患者的骨折部位不愈合或愈合较慢,从而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不利影响,不利于患者恢复[6]。该研究结果显示,经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手术部位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低体温及下肢肿胀均为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恢复的围术期护理的危险因素。分析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为手术部位感染会导致骨折部位愈合不良,且体温降低会对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会进一步加重了骨折部位愈合不良的情况[7]。 并且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需接受肢体制动或长期卧床,血流较缓慢,术后过度的功能锻炼及错误的锻炼方法,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现象,同时由于患者的应激反应和毛细血管内膜损伤滤过性较大,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失调,造成过多的液体渗入至组织间隙,最终造成下肢肿胀,导致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营养物质供给受到不良影响,最终对手术切口修复和愈合产生不良影响[8]。 该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低体温、下肢肿胀及合并高血压的占比为75.51%、63.27% 、46.94% 、62.31% 、67.35% 均 较 对 照 组 的22.45%、20.41%、30.61%、38.78%、28.57%高, 且胡飞平等[9]学者的研究选取术后恢复良好的105 例股骨骨折患者为对照组,恢复不佳的105 例股骨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分析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围术期护理过程中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对照组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低体温、下肢肿胀及合并高血压 的 占 比 分别 为14.29%、4.76%、20.95%、14.29%、30.48%均较观察组分别为40.95%、27.62%、33.33%、44.76%、44.76%低,与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因此,为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恢复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采用发放骨质疏松性骨折知识手册及播放视屏等多种方式为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疾病与护理知识, 提高其对疾病等治疗的全面认知,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虑,加强其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及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②患者对手术及术后治疗效果的过度担心,极易引起焦躁等负面心理,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较严重的手术应激反应,不仅会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还会影响治疗依从性,影响护理效果,增加危险因素发生风险。护理人员采用多种方式疏导患者的心理状态,全面提升患者对手术流程、术后恢复效果等知识的了解,减少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 ③仔细消毒清理患者的骨折位置,保证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且术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相对应的给予抗感染药物,控制感染源,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④手术前对手术室的温度进行严格的掌控,确保手术室温度在25~27℃范围内,控制手术过程中输入液体的温度,可避免失血及麻醉等因素导致体温丧失,尽量降低手术过程中出现热量散失,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患者体表暴露面积,控制皮肤热量散失,可采取电热毯、毛被等措施对其他部位进行保暖; ⑤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喜好制定饮食方案,增加蛋白质、膳食纤维等的摄取量,叮嘱患者清淡饮食,禁止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可适当补充鱼汤、绿色蔬菜等,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等情况的发生率;⑥术后护理人员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康复锻炼,术后3 d 指导患者自主活动,活动时间不少于1 h/d,且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增加, 可有效避免长期卧床所引起的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现象,利于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尽早恢复正常[10-12]。

综上所述,手术部位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高血压、低体温及下肢肿胀均为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恢复的围术期护理的危险因素,可相应采取护理对策,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性骨折围术骨质
膝关节炎伴关节外胫骨应力性骨折个体化手术的分型与治疗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2021 年下半年专题预告
锻炼不当,小心疲劳性骨折悄悄来袭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吗?
吃洋葱防骨质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