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及对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

2021-04-11薛勇

系统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胃穿孔微创实验组

薛勇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潍坊 262400

胃穿孔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伴随溃疡面积增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加大了患者患各种肠胃性疾病的概率[1-2]。 调查数据显示,每年患胃穿孔的患者比同年增加0.86%,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胃穿孔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严重、食欲不振等,如果未及时接受治疗容易有生命危险[4]。对于胃穿孔,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开腹治疗,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手术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研究发现[5]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效果优于传统,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动力恢复。 该次研究抽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胃穿孔患者88 例为研究对象, 探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及对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胃穿孔患者88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按1~88 顺序编号,再按随机抓阄的方式将88 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即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44 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16 例,女28 例;年龄43~68 岁,平均年龄为(52.43±1.14)岁。 实验组患者中,男22 例,女22 例;年龄39~69 岁,平均年龄为(53.03±1.16)岁。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家属对该次调查知情。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被临床确诊为胃穿孔,且自愿接受该次调查。排除标准: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无其他过敏史,资料不完整或者中途退出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麻醉方式均为全身麻醉。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溃疡面进行修补,从患者右上腹腹直肌处作切口入路,术前对患者腹腔进行清洁,清洁液选氯化钠注射液[6-7]。 之后确认穿孔的位置,确认后进行缝补,用到的线为无损伤缝合线,缝合方式为间断式缝合,缝合完成后要处理好线头,将其结扎处理[8-10]。然后再置入引流管。实验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 首先要建立气腹, 压力维持在1.569~1.862 kPa,腹腔镜置入位置选择患者的脐部,探查患者腹腔情况,此外还要清理患者腹腔多余液体[11]。准确判断患者穿孔位置后进行缝合,缝合方式和后续处理与对照组相同。 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如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肠胃动力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如肠鸣音恢复、排气时间和术前后胃秘素分泌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粘连性肠梗阻。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恢复情况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实验组短,出血量多于实验组,住院时间也较实验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对照组(n=44)实验组(n=44)t 值P 值64.25±9.36 76.25±16.57 5.678<0.05 126.28±27.57 86.25±14.39 9.678<0.05 11.38±2.86 6.98±2.45 8.378<0.05

2.2 两组患者肠胃动力各项指标恢复情况

对照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长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两组患者胃秘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胃秘素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肠胃动力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肠胃动力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对比(±s)

组别 肠鸣音恢复(h)排气时间(h)胃泌素(pg/mL)术前 术后对照组(n=44)实验组(n=44)t 值P 值19.36±4.25 12.86±3.67 8.378<0.05 27.39±5.78 17.68±3.21 10.578<0.05 31.28±5.39 32.05±5.11 0.679>0.05 39.58±9.43 46.39±9.37 4.367<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7%低于对照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8,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胃穿孔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有很大影响,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12]。 研究发现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效果优于传统,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动力恢复。 该次研究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 (64.25±9.36)min 较实验组短, 但出血量(126.28±27.57)mL 多于实验组,住院时间(11.38±2.86)h也较实验组长(t=5.678、9.678、8.378,P<0.05);对照组患 者 肠 鸣 音 恢 复 时 间 (19.36±4.25)h 和 排 气 时 间(27.39±5.78)h 长于实验组,术前两组患者胃秘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胃秘素值(46.39±9.37)pg/mL 高 于 对 照 组 (t=8.378、10.578、4.367,P<0.05);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7%低于对照组18.18%(χ2=6.578,P<0.05)。 与刘义凯[11]对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及对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相似: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62.15±9.16)min较实验组短, 但出血量(127.15±26.53)mL 多于实验组,住院时间(11.11±2.18)h 也较实 验组长(t=5.378、9.076、8.046,P<0.05); 对照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19.31±4.14)h 和排气时间(27.09±5.68)h 长于实验组,术前两组患者胃秘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胃秘素值(46.64±9.14)pg/mL 高于对照组(t=8.078、9.378、4.705,P<0.05);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78%低于对照组15.78%(χ2=5.074,P<0.05)。对比两组结果可知胃穿孔治疗过程中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同时还能缩短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增加胃秘素分泌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胃穿孔治疗过程中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同时还能缩短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增加胃秘素分泌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胃穿孔微创实验组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及对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
细致化护理对胃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一顿火锅吃出胃穿孔
不翻瓣微创口腔种植的临床研究
科普急性胃穿孔的手术治疗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