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兰路铁路道口改造工程方案设计研究

2021-04-10

山西建筑 2021年8期
关键词:道口太原市断面

阴 晓 云

(太原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1 概述

新兰路作为太原市城北地区的交通主干道,其交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城北地区为太原市钢铁公司、兴安化工厂、江阳化工厂、太原二电厂等企业以及居民生活区,道路网基本为该区服务,工业区的运输车辆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大型乃至特大型车辆,因此新兰路在该区域的交通功能显得尤其重要。新兰路与兰村支线和江阳铁路专用线相交处为平交,是整个新兰路的交通瓶颈,地理位置图如图1所示。由于道路中线的道班房未能迁移,铁路南北两侧约200 m道路没有实施,路面狭窄,高低不平,在此处形成了瓶颈,造成车辆在此处的大量拥挤,给交通安全造成了隐患。且该道路地处城乡结合处,新兰路目前的状况严重影响我市的对外形象。尽快实施新兰路铁路道口改造工程,对于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完善太原市路网、提高太原市整体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工程概况

新兰路铁路道口改造工程位于K5+100~K6+100路段,路线设计全长1 000 m,道路红线宽度55 m,采用上跨形式与兰村支线及江阳铁路专用线立交,道路中心线与铁路中心线夹角约为55°。工程建设内容: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桥梁工程、附属工程(照明、交通、绿化)、电力工程及综合管线工程。

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60 km/h;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路面横坡:车行道2%;桥梁荷载标准:城市—A级;桥下道路净空:不小于7.5 m;地震等级: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结构安全等级:一级;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3 道路工程方案

3.1 平面设计

新兰路属于太原市区内的城市道路,其线位主要取决于城市路网规划及红线规划,服从城市用地整体布局的需要。

现状新兰路已基本按城市规划形成,道路线形以路网规划为依据,维持原道路线形。起终点两端设平面过渡段与两侧的道路标准断面接顺。平面线形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设计要求,圆曲线最小半径为700 m。

3.2 道路节点设计

新兰路位于城北地区,道路与兰村支线和江阳铁路专用线相交处为平交,是整个新兰路的交通瓶颈。道路在铁路道口采用立交形式外,其余各交叉口均采取右进右出的平面交叉形式。

道路与兰村支线和江阳铁路专用线相交处为平交,是整个新兰路的交通瓶颈。为改善这一状况,在该路口增设跨线桥上跨现有铁路道口,本次工程位于K5+100~K6+100路段,长度1 000 m。在跨线桥两侧各设9.5 m宽的辅道,长度约900 m。辅路末端设置调头车道和1∶4人非梯道,方便铁路节点两侧区域居民通行。

铁路道口节点方案:

方案一,采用全断面高架桥上跨方案。采用全断面高架桥上跨铁路道口,终点两端设平面过渡段与两侧的道路标准断面接顺,跨线桥两侧各设9.5 m宽的辅道,长度约900 m。辅路末端设置调头车道和1∶4人非梯道,方便铁路节点两侧区域居民通行。该方案的特点是:1)变形小、结构刚度好、行车平顺舒适、养护简易、抗震能力强。2)整体性好,受力性能好。3)管线改迁难度相对较小。4)工期长、工序多、外观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方案二,全断面地道桥下穿铁路方案。采用全断面地道桥下穿铁路道口,终点两端设平面过渡段与两侧的道路标准断面接顺,引道两侧各设9.5 m宽的辅道,长度约600 m。该方案特点:1)由于地下水位较高,下穿铁路箱构及两侧U槽施工难度相当大;2)周边管线较多,改迁难度大;3)箱构实施后箱体内排水较难解决,牵涉的面较广,应综合论证考虑。

综上所述,推荐采用全断面高架桥上跨方案。

3.3 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主要考虑该道路的交通性质,周边建筑分布及居民的出行方式,以及道路所处场地的地形、地貌等条件,本着满足交通、防洪、与相交道路衔接、居民出行方便快捷以及土方平衡等原则进行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在满足规范基础上,尽量维持现状地面标高。道路全线纵断面依据CJJ 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进行设计,主要高程控制条件:现有建筑散水标高、现状地面标高、铁路及高压线等现状标高及净空要求。

纵断面最大纵坡不超过2.5%,最小纵坡不小于0.3%。

3.4 横断面设计

1)高架段: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55 m,高架部分的横向布置中间为0.5 m防撞护栏,两侧依次为11.25 m机动车道+0.5 m机非隔离墩+3.5 m非机动车道+2.5 m人行道,宽36.0 m。桥梁两侧各设9.5 m的地面辅道(7.5 m机非混行车道+2.0 m人行道),合计55 m。具体如图2所示。

2)引道段:引道段宽度36.0 m,两侧设9.5 m地面辅道,具体布置同高架桥标准段断面,如图3所示。

4 桥梁工程

高架桥为跨越兰村线及江阳铁路专用线而设,该桥在兰村线K4+988.21处与兰村线铁路交叉,公路与铁路交叉角度55°。交叉处铁路轨顶高程805.61、桥下净空7.8 m,满足电气化铁路净空要求;铁路两侧的桥墩盖梁边缘至铁路线中心最小距离为5.4 m,承台边缘距铁路线中心最小距离为4.5 m。兰村线与江阳铁路专用线均为单线非电气化铁路,两铁路并行,线间距为4 m~5.1 m。工程处地势平坦,铁路路基与地面基本等高,上跨处铁路位于半径R=490 m的曲线上,线路纵坡9.6‰。钢轨为P50轨。

跨铁路范围内1孔桥梁,本桥平面位于R=700 m的右偏圆曲线上;纵断面位于R=2 800 m的竖曲线上,纵坡坡度为2.486%,-2.488%,全长35 m,孔跨布置形式为:1×35 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小箱梁,柱式墩、桩基础。

桥梁除跨铁路处采用35 m简支小箱梁,其余桥梁均采用现浇连续梁结构。

5 排水工程

5.1 现状管线情况

新兰路铁路道口节点附近道路两侧有一些临时建筑,地下有现状各种管线及排水明渠,具体情况如下:

1)在铁路东侧、新兰路南侧有南北向排水明渠由北向南至阳兴河;2)在铁路东侧有太原第二热电厂的排水总管(D1 200)由北向南下穿新兰路至排水明渠;3)在新兰路中线南侧5.0 m处有新兰路污水管线(D800)由西向东下穿铁路,终点至大同路污水干管;4)在路中线南侧8.0 m处有新兰路雨水管线。铁路西侧雨水管线(D1 200)由西向东下穿铁路,至铁路东侧排水明渠;铁路东侧雨水管线(D1 000)由东向西至铁路东侧排水明渠;5)在铁路东侧有第二热电厂城市集中供热干管(2×DN1 200)下穿新兰路,在新兰路北侧东折,沿路向东;6)在新兰路中线南侧13.5 m处有上兰水源地给水干管(DN1 400)由西向东下穿铁路经过;7)在铁路东侧 还有太原第二热电厂的三条生产给水管线(DN350和2根DN600预留给水套管)由南向北下穿新兰路,向北至二电厂。

5.2 立交排水方案

为配合新兰路铁路道口改造,由于新兰路上跨铁路立交桥的设置,立交桥桥墩对现状雨污水管线(立交桥范围内)产生影响,雨污水管线需外绕立交节点。

1)雨水。

立交段现状新兰路雨水管线废除,改为外绕立交节点。

铁路西侧雨水管线改线至路中线以南31 m,由西向东穿过上兰铁路,接入铁路东侧排水明渠。改线段雨水管径D1 500 mm,管长501 m(其中穿铁路顶管段长度41 m)。

铁路东侧雨水管线改线至路中线以南31 m,由东向西接入铁路东侧排水明渠。改线段雨水管径D1 000 mm,长度408 m。

太原第二热电厂的现状雨水总管线横穿新兰路,如果与立交桥桥墩发生冲突,需进行改线,管线段雨水管径D1 200 mm,长度90 m。

雨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企口管,穿铁路顶管采用Ⅲ级钢筋混凝土管。

2)污水。

立交段污水管线改线至路中线以北31 m,改线段污水管径D800 mm,长度695 m(其中穿铁路顶管段长度50 m)。

污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企口管,穿铁路顶管采用Ⅲ级钢筋混凝土管。

6 结语

新兰路铁路道口改造工程的实施,是完善太原市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的建设将大大改善太原市的城市交通环境,增加了道路的利用率,对于完善将市区棋盘状的网格路网向放射形的出入境路网转换,理顺道路功能,渠化市内交通,促进太原市晋阳湖地区及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都将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道口太原市断面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境外项目铁路道口运营需求分析及控制系统设计建议
厂矿企业铁路道口安全综合监督系统方案探讨
一种精确的轮胎断面束缚方法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高深度大断面中深孔一次成井技术探索与应用
超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承载力学特性及形变研究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茂名市开展全面攻坚劣Ⅴ类国考断面行动!
奇怪的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