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老校区再生长和可持续发展

2021-04-10任文静邱大鹏

山西建筑 2021年8期
关键词:彩石轴线校区

任文静 邱大鹏

(1.济南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2.山东建筑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1)

1 概述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1],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大兴土木陆续新建了一大批新校区以满足其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新校区建设毕竟只是少数。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所带来的诸多压力,我们更应当积极探索各高校老校区的改造建设问题。

不可否认,对于全国大多数高校而言,无论其建校时间或长或短,都面临着教学楼实训楼不足、食堂拥挤、宿舍条件落后、校园交通秩序混乱、景观环境较差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高校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与校园内落后的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教理念的创新,高校办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诸如此类的内外因素都对高校校园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老校区的改造建设,实现老校区的再生长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制约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难题。

建设未动,规划先行,老校区的改造建设同样需要遵循规划原则。但是,由于各种历史性因素,老校区改造规划会受到诸多现有条件的限制,真正实施起来很难。鉴于此,本文以济南职业学院彩石校区改造规划为例,首先介绍了彩石校区改造规划的背景,然后结合新形势下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详细阐述了老校区改造规划的主要内容,通过正确处理历史和现实的矛盾,取得了较好的改造规划设计成果。

2 改造规划背景

2.1 学校概况

济南职业学院是由济南市政府举办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始建于1952年,办学历史悠久[2]。2004年济南职业学院正式成立,与此同时计划建设彩石校区,占地面积约700余亩。彩石校区早期总体规划于2004年6月获得济南市规划局批复,规划建设共分为四期,截至目前一期、二期规划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并投入使用。近年来,随着学院快速发展壮大,在校生数量已经由原规划的8 000人增加至13 000人左右,未来几年内在校生数量预计达到16 000人。

2.2 主要问题

面对学院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彩石校区现有基础设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院日益发展的需要,必须根据学院长期发展要求,对彩石校区早期总体规划进行调整,进而指导彩石校区后期改造建设。

通过对现状进行调查,彩石校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一方面,校园占地面积较小,用地紧张;另一方面,校园建筑低矮,多为3层~4层,建筑密度大,未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2)功能分区相对合理,但缺乏有特色的建筑群,缺乏校园文化气息。

3)校医院等临时建筑长期未拆除并且投入使用,师生人身安全不能得到保证。

4)交通秩序混乱,人车并行,相互干扰;机动车停车位不足,路边随意乱停乱放,严重影响交通;无明确非机动车停车位。

5)休闲座椅、路灯、室外垃圾桶等公用设施投放不足。

3 改造规划理念

彩石校区位于蟠龙山北侧,背靠蟠龙山森林公园,群山环绕,钟灵毓秀,环境优美。此次改造规划要充分利用山势和周边森林公园等自然环境,使整个园区建筑与山、树、草、木相映相依,大处宏伟气派,小处精巧别致,富有浓郁的审美韵味。

此次改造规划的总体理念是:以人为本、资源共享、使用便利、功能齐全、风格独特,建造一个既有充分文化底蕴又有先进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大学,改造规划总平面图如图1所示。

4 改造规划的主要内容

4.1 继承与创新

老校区改造规划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由于老校区历史相对悠久,校园风貌已经形成,在改造设计时,如何从总体上把握校园风貌,实现新旧校园的相辅相成,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认为在改造规划之初就必须确立尊重早期规划的原则,绝不能对早期规划置之不闻,另立旗帜,相反必须以协调为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本次校园改造规划便是以2004年批复的早期总体规划为蓝本,充分考虑并尊重学院历史文脉和校园现状,以“一条主轴、两条次轴”的规划结构,将各功能分区等高效联系在一起。

4.2 以人为本

人是校园的主体,校园规划必须以人为本创造环境,充分理解人、关怀人、满足人。本次改造规划的设计理念之一便是以人为本,根据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结合景观重点进行公共设施设计,如休闲长廊、室外座椅、鹅卵石小路、自动售卖机、照明装置、公共垃圾桶、无障碍设计等,努力营造温馨舒适的美丽家园。

4.3 平衡美学及轴线布置

彩石校区现已建设完成的教学区、办公区,以一条纵向轴线贯穿南北。该轴线的北侧部分,也就是校园主入口至濯龙湖区域,自北向南沿轴线依次对称布置了迎宾广场、行政办公楼、教学实验楼等建筑,绿化、景观等相对完善,业已形成校园的核心区域。鉴于此,利用平衡美学原理,新规划的大体量图书信息综合楼和实训中心依然沿用这一纵向轴线,拾级而上,以濯龙湖为中心东西对称布置,进而使主轴线南北贯穿整个校园,并向南延伸连接至生活区。自然景观、人工景观顺着轴线,发展出绵延起伏的地貌特色,加之水体在其中的交织,体现了中国园林的流畅与变化,给人以严谨的秩序感,既理性又浪漫。

4.4 节约用地与可持续发展

彩石校区受其所处环境及周边市政道路制约,已经无法继续向四周扩展,可建设土地十分有限。因此,改造规划必须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向高容低密立体化方向发展,拟建图书信息综合楼规划设计为9层便是这一理念的充分体现。再者,校园改造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改造规划应当体现出适度的灵活性和可替换性。彩石校区改造规划分为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短期规划能够满足学校当前的迫切需要,长期规划提前预留部分建设用地,又能适应学校未来的发展要求,为学校未来的建设留有必要的发展空间,以期实现弹性化的建设状态,创造出可生长的校园。

4.5 组团布局

学院建设用地南高北低,南侧部分为山地地形,现已建成的体育活动区、生活区呈相对自由的形态布置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建设用地上。本次新增加的体育区、生活区、教学区用房同原有建筑物呈组团布置,充分考虑功能分区,使其更加完善,并沿着院区主轴线利用交通、绿化、景观相联系,串起了整个校园的骨架。

4.6 空间景观环境利用

马克思说:“环境创造人,同样,人也创造环境[3]。”因此,校园景观设计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绿化指标上,更应是恬静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本次景观规划重点关注校园景观的实用性,规划景观结合规划建筑及现有建筑,营造主题鲜明的室外景观,营造适合生生、师生交流、丰富多彩、尺度宜人的交往环境。图书信息楼综合和大学生活动中心是本次景观设计的主要节点,规划保留已形成的濯龙湖与景观绿地的元素,并对其进行改造,最终形成绿化、水面、广场多元素、多层次的景观形象。围合广场的设计则是结合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办学理念,充分展现学校的景观形象,突出文化气息。

4.7 地域化和特色化

受历史性因素和地域环境影响,每所高校都有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校园规划必须对此加以考虑,充分体现出高校个性与特色。同时,高校规划必须融入所在城市,融入校区周边环境,充分发扬地域文化。本次改造规划特别注重校园文化体系的建设,在不同的功能分区,围绕景观轴线,以实际功能为出发点,设置了不同尺度、不同功能的广场,借助景观小品、人文雕塑等,用建筑的手法,营造富有文化内涵的景观元素,展现出院区深厚的齐鲁文化底蕴,使学生沐浴其中,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4.8 道路与交通系统

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主要包括路网规划、校园出入口的设置、步行流线的组织和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位置等[4]。按照2004年批复总体规划,学校现已形成连通各主要区域的车行环状道路,承担着院区整体的车行交通,因此本次改造更加侧重于步行交通规划,倡导人车分流,步行优先。

现建成教学区沿中轴线设置了步行交通,本次规划延续教学区的步行交通系统,连通至新建的图书信息综合楼、大学生活动中心和学生宿舍,并与原先的生活区步行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完善的步行网络。同时,将教师公寓临时用门规划为正式大门,借助地势修建一条车行道路,并入现有车行道路路网中,保证了教师公寓和新建山体公园的车次可达性。最后,在校园主入口、教学区及图书信息综合楼处分别布置停车场,解决了停车位不足、随意乱停放的问题。

4.9 注重校园开放化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产学研一体化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高校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象牙塔,其与社会的联系愈来愈紧密,高等教育的开放化已是大势所趋。鉴于此,在本次改造规划中,考虑到新增的国际交流中心功能相对独立,与校外联系较多,故将其布置在院区主入口附近,以利于对外开放,便于校内及校外人员使用。再者,在教师公寓西侧规划正式大门,与市政道路连接,便于广大教师出入,从而减少教师车辆出入校园的频率。

5 结语

我们不难看出,老校区的改造规划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本文通过济南职业学院彩石校区改造规划的初步探索,论述了如何通过改造的手段实现新旧建筑的和谐统一问题。关于各高校老校区的改造规划,也应当因校而异,针对性实施,真正实现老校区的再生长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彩石轴线校区
祝福祖国
利用轴线交错修整砂轮凸度曲线的方法探讨
陆上丝绸之路
复杂建筑群项目的建筑轴线相关性分析
美石鉴赏
空铁联运+城市轴线,广州北“珠江新城”崛起!
大咖妙语论道!于轴线之上开启广州城央最宜居的大未来!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