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紫紫孢菌在萝卜上的应用效果

2021-04-10耿青松李彦爽

河北农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孢菌增产率测产

□文/耿青松 李彦爽

近几年设施蔬菜栽培中,根结线虫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危害程度逐年加大,已经成为制约蔬菜生产一大难题。

淡紫紫孢菌是高科技生物技术研制开发而成的微生物,属于新型纯微生物活孢子制剂,内寄生性真菌,是一些植物寄生线虫的重要天敌,能够寄生于卵,也能侵染幼虫和雌虫,可明显减轻多种作物根结线虫、胞囊线虫、茎线虫等植物线虫病的危害。2019年饶阳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开展了淡紫紫孢菌生物防治根结线虫试验示范。

供试产品:重庆微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淡紫紫孢菌。产品通用名:淡紫紫孢菌。剂型:粉剂分级。主要技术指标:有效活菌数≥5亿,采用“微核”专利技术。供试作物:萝卜。品种:青颜、红福。试验采用小区设计,设2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在河北绿露公司9号、10号、11号三个温室开展。其中9号棚种植两个品种,小区面积150平方米;10号、11号棚小区面积各300平方米;亩留苗10000棵。处理1:当地习惯用药(CK)。处理2:淡紫紫孢菌,亩用5千克(2.5千克/袋×2袋),定植前结合整地一次性底施。

一、田间管理

2019年9月10日播种,9月22日、浇水一次,10月6日浇水一次。加播种时浇水,全生育期共浇三水。9月14~15日陆续出苗。9月19号、9月30日喷施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剂治虫,生育期用药两次。

二、生育期调查

调查随机选取5~10株不等,对萝卜株高、株幅(开展度)、叶片数、叶面积、根头直径等各项指标进行考查,同时将两处理各项指标对比可以看出:萝卜株高、株幅(开展度)、叶片数指标可以明显的看出,萝卜的株高始终变化不大,平均3.5厘米;株幅(开展度)变化也不大,平均2.1厘米;两处理叶片无差别。

但是从叶面积与根头直径可明显看出两处理之间差异。萝卜从种到收获共两个半月时间,生长到50天左右时,两处理株高、株幅、叶片数无明显差异,但叶面积与根头直径出现较大差别,处理2明显高于处理1,生长期到两个月达到最大。根头直径最大差2厘米,到成熟期差异变小,平均仍到0.6厘米。数据表明处理2施肥,既能促进地上部生长,又对萝卜地下有很大促进作用,明显优于常规处理。

三、测产分析

11月20田间测产,各处理随机采集15~20个取平均值。

从产量汇总可以看出:

9号棚种植两个品种:万紫和青颜。品种万紫处理1(CK)茎长、茎粗、单茎重高于处理2外;品种青颜处理2与处理1茎长茎粗无差别,单茎重高15克。

棚号处理茎长厘米茎长厘米茎粗厘米茎粗差厘米单茎重克单茎重差克小区产量千克亩产量千克增产量千克增产率%9号万紫-0.5-20-195-5.6 0 9号青颜15 15.7 12.9 15.5 15.6 18.1 21.8 17.2 20.7 150处理1处理2处理1处理2处理1处理2处理1处理2 3.6-2.8 3.7 0.1 10号0.8 20.8 265 5.4 11号3.5 6.8 6.3 6.9 6.9 5.4 6.2 5.7 6.3 0.6 347.2 366.7 419.7 434.7 493.3 519.8 465.7 506.6 30.9 645.9 824.6 966.4 977.6 2218.7 2337.9 2094.6 2278.6 3472 3667 4197 4347 4933 5198 4657 5066 409 8.8

10号棚处理2较处理1茎长高3.7厘米,茎粗大0.8厘米,单茎重高20.8克,单产高于处理1265千克,增产率5.4%。

11号棚处理2较处理1茎长高3.5厘米,茎粗大0.6厘米,单茎重高30.9克,单产高于处理1409千克,增产率8.8%。

测产显示,9号棚万紫品种出现处理1(CK)高于处理2现象,青颜品种、10号棚、11号棚处理2较处理1(CK)无论茎长、茎粗、单茎重和产量上优势明显,增产率最高达8.8%,增产效果显著。

萝卜收获时从品相可以看出,处理2萝卜品质、色泽明显好于处理1,说明淡紫紫孢菌在繁殖过程中可产生类似吲哚乙酸的衍生物,可明显促进植株营养器官的生长,尤其是淡紫紫孢菌对土壤根结线虫起到很好防治作用,测产显示:9、10号棚萝卜生长正常,无分枝。11号棚常规施肥病害植株在收获期仍然明显,根结线虫危害造成植株茎部分叉较多,分枝率达38.9%,处理2因施用6公斤淡紫紫孢菌,萝卜生长正常且长势良好,未出现分枝现象。通过本次对比试验可以看出:在相同生产管理条件下,施用淡紫紫孢菌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品质、防治根结线虫方面,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可在生产实际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孢菌增产率测产
淡紫紫孢菌微菌核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及土壤环境对其定殖的影响
大蒜鳞茎浸提液对花生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小麦测产迎丰收
镰孢菌与大豆根腐病研究进展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除虫菊茎腐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有机肥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水稻施用秸秆腐熟剂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