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芪骨胶囊联合碳酸钙D3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41 例疗效观察

2021-04-10胡俊杨盼盼陶阳沈云峰

药品评价 2021年2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原发性

胡俊,杨盼盼,陶阳,沈云峰

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洪都中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2.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与老龄化现象的加重,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因年龄增长,机体骨质会出现变化,如骨量减少、微结构损坏、脆性增加等,极易造成骨折[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老年患者常见疾病,对患者健康造成较大损害,严重影响患者老年生活。减少和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2]。目前临床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药物干预为主,通过增强骨密度,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增强股骨的生物力学性能,从而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风险[3]。鉴于此,本研究就芪骨胶囊联合碳酸钙D3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部疼痛及骨密度的影响展开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期间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洪都中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82 例,均符合纳入标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1 例。观察组男17 例,女24 例;年龄(72.33±5.47)岁,年龄范围62~83 岁;病程(3.58±1.26)年,病程范围1~7 年;体质量指数(BMI)(25.72±1.07)kg/m2,BMI 范围20~28 kg/m2。对照组男16 例,女25 例;年龄(72.54±5.36)岁,年龄范围61~85 岁;病程(3.49±1.31)年,病程范围1~7 年;BMI(25.34±1.05)kg/m2,BMI 范围20~29 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诊断标准[4];(2)近期未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3)无心脑血管疾病或造血系统疾病;(4)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反应。排除标准:(1)骨髓瘤或骨转移瘤者;(2)代谢性骨病;(3)继发性或严重性骨质疏松者;(4)心肝肾功能障碍。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碳酸钙D3片(钙尔奇D3片,惠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30,规格:300 mg)治疗,1 片/ 次,1 次/d。观察组加用芪骨胶囊(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90656,规格:0.55 g)口服治疗,3 粒/ 次,3 次/d。治疗期间嘱咐患者多饮水,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随意更改用药剂量或自行停药,两组均治疗6 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腰背部疼痛、骨密度及安全性。(1)临床疗效:患者症状改善,自觉身体疼痛消失,日常生活不受影响为显效;患者症状缓解,自觉疼痛有所减轻,但日常生活仍需他人帮助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显效与有效之和为总有效。(2)腰背部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6 个月后腰背部疼痛,总分10 分,疼痛程度与分值呈正相关。(3)骨密度:治疗前、治疗6 个月后检测腰1~4 椎体及股骨颈骨密度,仪器选用双能量X 射线骨密度仪(深圳市艾克瑞电气有限公司,型号:AKDX-09W)。(4)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腰背部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腰背部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骨密度对比(g/cm2,)

表3 两组患者骨密度对比(g/cm2,)

2.3 两组骨密度比较

两组治疗后骨密度水平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1 例轻微便秘,3 例口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对照组出现1 例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3,P=0.305)。经过通便、督促患者多饮水等对症治疗后均得到缓解,未影响治疗进程。

3 讨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该病属于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骨重建功能衰退,老年人群成骨细胞形成活性较低,但骨吸收性较高,导致骨代谢处于低水平状态;二是维生素D3不足以及免疫功能下降导致骨量丢失严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最主要表现为骨痛,极易发生骨折,对患者健康造成较大影响。目前临床治疗以补充钙制剂或维生素D3为主,以保证骨健康。钙尔奇D3为临床常用的钙补充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骨质疏松,能够缓解腰膝酸软等症状,备受临床认可,但单用时无法改善骨密度[7]。同时临床发现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增强效果的作用,值得临床深入研究[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腰背部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芪骨胶囊联合钙尔奇D3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治疗效果。传统医学中并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名记载,临床根据其腰脊疼痛、头目眩晕、步履艰难等临床症状表现将其纳入“骨痿”范畴,治疗应以补肾壮骨为主[8]。芪骨胶囊为中成药,由黄芪、骨碎补、首乌、菊花等多种中药材制成,具有滋养肝肾、强筋健骨之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芪骨胶囊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具有提高作用,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殖,对破骨吸收产生抑制,毒理实验发现该药物明显毒副作用[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表明将芪骨胶囊联合钙尔奇D3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利于增加患者骨密度,且用药安全性较高。究其原因,芪骨胶囊能够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并加强其活性,抑制骨吸收,减少胶原分解,健骨作用显著[10]。

综上所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芪骨胶囊联合钙尔奇D3治疗能够增加骨密度,减轻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少。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原发性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有些骨质疏松可治愈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