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720 份分析
2021-04-10敖莹
敖莹
上饶市立医院,江西 上饶 334000
临床上,静脉输液较常见,用药期间需加强注意。倘若在静脉输注过程中药液被空气内的微粒、微生物污染,很容易发生热原反应[1]。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设施符合国际标准,药学技术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对抗菌、全静脉营养液等静脉药液进行配置,供患者使用[2]。临床医师开具医嘱后,由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审核,一旦发现不合理医嘱,会及时沟通,告知开方医师修改。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完成药液配置后,发放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安全性强,有利于提高整体医疗质量,规避医患纠纷[3-4]。本文简要探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类型、原因等,给出处理建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9 年4 月至2020 年3 月期间选取上饶市立医院20 000 份医嘱,其中,不合理医嘱720 份,将其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将各类药品说明书、《新编药物学》(2017 版)、《中国药典临床应用须知》、专业书籍、文献等用作参照,统计整理720 份不合理医嘱,经筛查、遴选,对医嘱进行归纳总结,明确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具体可分为溶媒选择、药物配伍、未按药品说明书用药、药物信息录入错误、用药方法、用药频次等类别。
1.3 统计学方法
在Excel 表格内填录实验数据,用SPSS 23.0 版统计学工具读取。计数资料(不合理用药)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720 份不合理医嘱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见表1。
表1 720份医嘱中不合理用药情况
3 讨论
临床上,静脉输液并不鲜见。虽说实施过程简便,但讲求严谨。一旦静脉输注时配置不合理药液,很容易影响临床疗效,甚至诱发不良反应,严重者还会造成患者死亡[5]。在医院各个科室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发挥着关键作用,经由该科室配药,审核通过后,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安全性强,既能够规避医患纠纷,还能够提高医院整体医疗及服务质量[6]。在本次实验中,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涉及溶媒选择、药物配伍、信息录入错误、未按说明书用药等方面的内容,需明确具体、详细的情况,给予针对性处理和解决。
3.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类型
溶媒选择不合理医嘱:在720 份不合理医嘱中,溶媒选择不当共计274 份,占比38.06%。针对这一情况,于静脉输注药物之前,发挥溶媒作用,溶解、稀释药物。实际操作中,倘若用来溶解、稀释药物的溶媒选择不当,会对药液产生影响,使其发生变色、混浊、降解情况。一旦静脉输注药液出现上述情况,请勿再使用,否则会影响临床疗效,还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带来各种副作用[7]。
药物配伍不合理医嘱:上述不合理医嘱中,药物配伍不合理医嘱共计137 份,占比19.03%。部分药物受自身特性影响,一经配伍,会发生降效、浑浊、沉淀等问题[8]。倘若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使用此类药物,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使不良反应增加。
药物信息录入错误医嘱:药物信息录入错误21份,占比2.92%。在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的药物信息录入错误医嘱包括药物单位录入错误、药物剂量录入错误两种。
用法、用量不适宜医嘱:在上述诸多不合理医嘱中,用法、用量不适宜医嘱288 份,占比40.00%。部分医师受自身经验影响,会擅自增加药物剂量,这可能会使患者体内病原菌耐药性增强,或者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的健康不利[9-10]。
3.2 具体静脉中心不合理医嘱类型
关于溶媒选择不合理医嘱的案例分析。案例1:将0.9%氯化钠注射液与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混合,静脉注射给患者。这种操作方式不当,由于盐酸胺碘酮稳定性差,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能够溶解、稀释盐酸胺碘酮,会使其发生脱碘、降解、变质、浑浊。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正确的做法是选择0.5%葡萄糖溶液作为溶媒。案例2:静脉输注过程中,采用生理盐水或者电解质溶液与中药注射液混合。这一做法不恰当,在溶解、稀释中药注射液时,无论使用生理盐水,还是电解质溶液,均会导致药液内产生微粒,引起盐析反应,影响药物临床疗效,不能够达到预期静脉注射效果。
关于药物配伍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案例1:混合使用头孢曲松钠、钠钾镁钙注射液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注。当头孢曲松钠与含钙离子注射液混合,药液内会有不可溶微粒存在。将此类药物静脉输注给患者,会对患者的毛细血管造成阻塞,一旦药液内的微粒在患者体内沉积,很容易发生肉芽肿问题[11]。一旦上述药液内的微粒对患者的心、脑血管造成阻塞,会使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案例2:在静脉输注过程中,混合使用丹参注射液、胰岛素,会影响药液稳定性,使其疗效变差。
关于药物单位录入错误举例如下。案例1:某医嘱中写道将0.5 瓶头孢呋辛钠与100 mL 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注。此处药品单位有误,应是0.5 g 而非0.5 瓶。案例2:取2支胰岛素用于皮下注射。医嘱中的“2 支”为错误用法,需更改为“2U”。药物剂量录入错误情况如下:把1 mg 甲泼尼龙与250 mL 的0.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此处甲泼尼龙剂量有误,应为40 mg,而非1 mg。针对药物信息录入错误问题,医院需加强培训,叮嘱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力求严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也要多次审核医嘱,将错误率降至最低,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关于用法、用量不适宜医嘱。案例1:混合1 mg 甲钴胺与100 mL 的0.9%氯化钠注射液,用于患者静脉滴注,每天1 次。甲钴胺的特性决定了其被阳光照射后,会出现药液分解问题,导致临床疗效大打折扣。基于上述情况考量,在该药物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采用静脉推注、肌肉注射等方式,从而有效规避此类问题,最大限度发挥临床用药效果。针对药品用量不适宜问题,医院需加强培训,叮嘱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力求严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也要多次审核医嘱,将错误率降至最低,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3.3 不合理用药医嘱改进建议
在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药医嘱并不鲜见,需加强重视,给予针对性解决,确保患者享受到最安全、优质的服务,保障日常用药安全性,最大限度控制不良反应[12-13]。首先,医院相关部门需加强医嘱审核,对相关制度加以规范,每隔一段时间,对不合理医嘱、医嘱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相关原因等进行公示,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及重视。其次,医院定期对临床医师、药师进行专业培训,以讲座、网课等形式,帮助其熟练掌握各类药物的用法用量、适应证、禁忌证、配伍特点等,不断更新医师、药师的知识体系,确保其掌握最新药物学知识。第三,提醒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严格遵循制度、流程对各类静脉药物进行科学配置。药师在处方审核过程中,发现特殊用药情况,第一时间与上级管理人员、开方医师进行沟通、确认,无误后,配置静脉药物[14-15]。通过上述方式,减少不合理医嘱,对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有效规避。
综上,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的不合理医嘱问题比较多,诸如,溶媒选择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药物信息录入错误、用法、用量不适宜、未按药品说明书用药等。针对上述情况,医院应加强重视,对医师、药师进行培训,帮助其掌握最新药物学知识,提醒其在开具、审核处方时要格外谨慎,保证日常用药准确性,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