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全切术后自我管理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2021-04-10解延飞侯旭荣王亚军郑震
解延飞,侯旭荣,王亚军,郑震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肿瘤外科,河南 洛阳 471000
目前,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肺癌。研究发现,胃癌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胃癌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根治性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中医治疗等,其中,根治性手术是唯一可能获得治愈性效果的治疗手段。目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已成为胃肠外科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受到争议,胃癌的手术方式和手术范围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胃癌全切术患者,术后情绪不稳定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因为对手术治疗后的恢复情况不够确定,患者内心常有恐惧感,表现为焦虑、紧张、易怒、敏感、多疑等心理特征。术后应重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配合治疗。若患者情绪不稳定,常导致躁动不安以及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应激指标发生急剧变化,易引发术后护理及手术的意外情况。因此,术后心理交流是保证全身麻醉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的一个重要环节。自我管理被认为是与自我的关系管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的管理。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不仅可以直接决定其康复进程能否有效加快,还对患者的情绪具有一定的调节意义。本研究对胃癌全切术后患者自我管理与负性情绪的关系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纳入标准:①术后确诊为胃癌;②不存在胸部、腹腔远处转移;③无明显手术禁忌证;④参照第7版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胃癌TNM分期及日本胃癌新分期、胃癌治疗指南进行胃癌pTNM分期;⑤参照第13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相关规定,胃组织分为U(上部)、M(中部)和L(下部);⑥以肿瘤最大直径为标准计算肿瘤大小;⑦中高分化肿瘤包括中高分化乳头状腺癌和管状腺癌,低分化和未分化肿瘤包括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和未分化癌。排除标准:①病理学诊断、治疗资料不完整;②腹腔镜手术根据术中病情转为开腹手术;③术后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④术中发现存在远处转移或T期肿瘤。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53例胃癌患者,其中,男93例,女60例;年龄35~76岁,平均(61.91±14.99)岁;病理类型:肠型胃癌病变特征为主者41例,胃型胃癌病变特征为主者112例;肿瘤分期:早期35例,中期96例,晚期22例。
1.2 手术方法
首先采用气管插管,随后行全胃切除术。彻底清扫胃的第1、2站淋巴结,并于适度范围内将大网膜、网膜囊及部分胃整体切除。术后行全身护理。
1.3 自我管理方法
发放患者自我管理日志,动员家属共同记录患者的进步之处,强化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细则:向患者解释胃癌的发生原因,以利于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针对患者无消化器官的恐惧,告知患者胃全切术后还可以由其他器官代偿其功能。向患者示范管道固定的方法,教授患者观察引流液状态的方法,并做好记录。告知患者术后饮食的种类和进食原则;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向患者宣教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方法、三级预防方法等。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淋巴结清扫的基本情况。分析患者胃癌全切术后1、3、15、30天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负性情绪的关系。采用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即健康促进策略量表(strategies used by people to promote health,SUPPH)对患者的自我管理状况进行评估,量表为自评量表,包括3个维度,共29个条目(情绪管理7个条目,饮食管理9个条目,行为管理13个条目),采用5分制计分法,1~5分分别代表“没有信心”“有一点信心”“有信心”“很有信心”和“非常有信心”,总分越高代表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强。采用中文版正性负性情绪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对患者的负性情绪状况进行评估,量表为自评量表,共20个条目,所有条目均正向计分,采用5分制计分法,1~5分分别代表“几乎没有”“比较少”“中等程度”“比较多”和“非常多”。条目1、3、5、9、10、12、14、16、17、19题评定正性情绪,评分越高表示情绪越积极;条目2、4、6、7、8、11、13、15、18、20评定负性情绪,评分越高表示情绪越消极。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淋巴结清扫的基本情况
胃癌全切术中,共清扫淋巴结3084枚,每例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31枚,平均(25.86±5.47)枚,转移淋巴结共454枚。术中,未累及浆膜层患者的淋巴结数目明显少于累及浆膜层患者,且淋巴结清扫数目随着肿瘤的增大而增多。
2.2 自我管理与负性情绪评分
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术后1、3、15、30天),SUPPH量表中行为管理、饮食管理、情绪管理维度的评分及总分均逐渐升高(F
=39.222、32.192、28.577、27.149,P
<0.05)(表1)。术后1、3、15、30天,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依次为(33.6±10.9)、(28.4±6.9)、(23.1±4.4)、(17.6±2.9)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F
=44.509,P
<0.05)。表1 胃癌患者胃癌全切术后不同时间的SUPPH量表评分(±s)
2.3 胃癌全切术后自我管理与负性情绪得分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天,行为管理、饮食管理、情绪管理与负性情绪评分均呈负相关(r
=-0.553、-0.485、-0.512,P
<0.05)。术后3天,行为管理、饮食管理、情绪管理与负性情绪评分均呈负相关(r
=-0.515、-0.459、-0.622,P
<0.05)。术后15天,行为管理、饮食管理、情绪管理与负性情绪评分均呈负相关(r
=-0.531、-0.545、-0.539,P
<0.05)。术后30天,行为管理、饮食管理、情绪管理与负性情绪评分均呈负相关(r
=-0.501、-0.489、-0.580,P
<0.05)。3 讨论
胃癌全切术后患者的心理特征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面对医院的陌生环境,患者术后通常处于一种心理应激状态,常常感到紧张不安、恐惧、焦虑。焦虑情绪不仅影响术后护理常规工作的顺利进行,延迟术后恢复,还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一系列的心理、行为改变。恐惧情绪常导致患者产生逃避行为,对外界敏感、多疑,易激惹,情感脆弱,而且畏惧手术,术后甚至哭泣。术后恐惧情绪的延续可导致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的不自主运动增多,甚至出现躁动等现象。术后不良现象的发生与患者术后的恐惧、焦虑程度有关。
本研究发现,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SUPPH量表中行为管理、饮食管理、情绪管理维度的评分及总分均逐渐升高,负性情绪评分逐渐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3、15、30天,行为管理、饮食管理、情绪管理与负性情绪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提示胃癌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与负性情绪的控制情况存在相关性,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强,负性情绪越少。
术后心理交流可帮助患者找到产生恐惧情绪的根源,重建心理平衡,乐于与医务人员沟通,适应医院环境,产生安全感,避免不良刺激,从而对预后持积极态度。研究认为,心理活动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影响人的生理机能,使患者的心理活动易随着情景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具有致病和治病的两重性。另外,术后心理交流可使患者产生陈述性记忆,引导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并教会患者如何配合拔管,并再次提醒患者按术后所宣教的内容调整心理状态和日常行为,提高依从性。
术后心理交流有利于维持胃癌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的平稳,控制患者的负性情绪。术后,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向患者耐心讲解手术相关基本知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能够使患者对手术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消除对手术的过度恐惧感,且有助于患者构建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缓解术后负性情绪。因此,胃癌全切术后,心理因素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值得重视,术后心理交流可以减少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减少术后苏醒期的不良反应,帮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度过围手术期,为早日康复创造条件。
此外,护理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患者的情绪,做到沟通人性化、治疗人性化、环境人性化;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主动对患者给予安慰和鼓励,或予以相关的心理咨询、心理宣教;在病房管理允许的前提下,增加探视时间;对于低收入家庭,根据其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治疗、护理方案等。这些不仅可以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还可以让其享受到真正意义的人文关怀,进而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另外,也应对出院患者给予互联网、微信等社会支持。由于对医学知识的局限性,出院医嘱并不能完全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知识和心理需求,而互联网、微信提供了相应的信息模块以及人工交流服务,使患者及其家属可依据自身情况选择性阅读和询问,对症下药,从而避免盲目焦虑。
综上所述,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够有效控制胃癌全切术后患者的负性情绪,加速其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