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2021-04-09姜夏旺李洁欧亚利

工业设计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

姜夏旺 李洁 欧亚利

摘要:为贯彻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协同育人的教学改革方针,实现“教书”与“育人”隐性结合,文章以《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为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探究;结合“育才”“育德”及思政教学主阵地探讨了《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意义,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提出课程思政教学思路,并对实践成效予以简单阐述;对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不同阶段价值观引导并将红色内涵贯穿于产品创意表达,有利于学生内化红色精神,落实思政教学与《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融合的教学目标,实现专业成才与精神成人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3-0035-03

2017年5月,课程思政被纳入到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从地方实践探索转化为国家战略部署。2019年3月,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对此,“课程思政”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进一步强调其他课程必须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力的形势下提出来的。但事实并非所有课程环节都适合融入思政内容,需要把握客观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的平衡点,在不同阶段合理恰当地进行价值引导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专业实践与“课程思政”教学深度融合。

“红色文化”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其本身具有较强的“育德”价值。因此,推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是顺应教育理念的变化,也是新时期各高校产品设计专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1课程思政概述

课程思政教学是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辐射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提出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蕴含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与专业课程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将专业课打造成高校“立德树人”的载体。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知识、经验或活动过程中,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其主要特点是隐性教育,即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

2《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概述

文化创意产品是近年来全球文化消费中的高增长点,随着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各高校也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引入了文化创意设计实践课程。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旨在教师通过组织基于行动或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不同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渗透到红色资源的知识架构中,感受红色人物的情感,进而影响自身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学生则通过实地考察、整理分析红色文化相关资料和文献,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感受红色革命精神,调动其内心情感变化,最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将红色历史情景与产品情景结合,使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成为契合时代发展的红色文化传播途径及用户与红色文化互动的媒介。

3《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意义

3.1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是集创新、技术、思政、艺术为一体的交叉学习融合过程,从前期调研准备(红色革命精神熏陶、红色知识构建、独立思考、辩证思维能力等),到产品设计中期系统设计(提高团队意识、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强化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三观等),再到产品设计后期制作(培养匠人精神、传承意识、制作能力等),均是在立体、仿真或真实的社会化环境中完成创造力向生产力的转化。这一过程通过价值观的引导,能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文化认同,并转化为拥护党和国家、拥护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6],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实现产品设计人才专业成才,精神成人。

3.2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性价值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是红色文化传播的一重要途径,也是发挥红色文化教育意义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是将红色文化“育人性”特征融入高校产品设计教学实践当中,不仅顺应了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对提升青年一代红色文化艺术修养,进一步讲好红色故事具有重要意义。

3.3拓展专业思政教学主阵地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重在让学生实地亲身感受红色文化,通过收集、凝练红色文化资源等不同设计阶段内化红色精神,并借助产品、互联网等平台将红色文化“育人性”价值最大化,实现“育才”与“育德”有机融合。对此,专业思政教学主阵地从以传统课堂为中心延伸至各个红色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使学生思政课程教学从校内走向校外,实现学校、社会的协同育人,有力拓展了专业思政教学主阵地的广度和深度。

4《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思路

4.1明确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4.1.1 知识目标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旨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达到“转识成智”,实现专业知识技能外化于形、思政教育内化于心的知识教育目的。其知识目标培养主要围绕产业政策、市场趋势、用户分析、内容生产等方向内容培养学生挖掘、提取、运用红色文化历史因子的能力,从中建立感恩、责任、传承的意识,并通过案例分析、产业调研、实地考察、实训落地等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红色文化产业化事业动态的横向铺陈,掌握红色文化创意设计的核心理念等。

4.1.2能力目标

新时期,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是让学生在知识习得的基础上掌握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此,笔者认为,清晰地思考和表述观点,应是一项最为基本的知识能力。因此,从清晰地思考视角考虑,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实地切身感受红色文化,通过“观、听、感”等方式,结合已有的文化知识对红色文化创意知识框架进行综合构建,培养自身红色资源库建立能力以及对红色精神的反思能力;从表述观点视角考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学生针对红色文化创意课题,参加创新设计大赛,从创意产生、设计、作品制作等环节进行元素凝练及转化的观点表述展示,并通过不同设计阶段的价值导向教育,培养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解决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2注重多维全面的教学内容

4.2.1适当扩展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結合学生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经验及红色文化知识认知,精简教学内容。同时,减少对同类型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市场调研的统计情况,加强对不同类型的文化创意产品(如:艺术衍生品、博物馆产品、旅游纪念品、特定主题纪念品等)的设计案例分析,拓宽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视角的广度,打开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及设计思路,提高学习兴趣。紧扣基础,适当扩展课程理论内容(如:红色故事、红色遗址等)增加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的深度认知,便于后期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素材的凝炼提取。

4.2.2引入项目实践

把握学科前沿,从交互与用户体验的视角完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从功能需求层向精神层的个性化需求转换,并通过引入真实项目,结合地域特点和具体产品需求,细化产品设计并调整外部设计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所占比例,将红色文化符号进行合理抽象加工,最终转译成具有现代审美、承载红色文化语言且兼具实用功能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

4.2.3不同设计阶段价值观导向教育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中每个环节都配有独特的教学内容且均蕴含着独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以及价值观。如在产品系统组成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产品功能、结构、形态、色彩、材料与环境等各要素设计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实践、联系与发展等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一定的价值导向[7]。因此,在教学的不同环节除了向学生传递客观专业知识,还需要根据不同设计阶段合理恰当地进行价值观导向的教育。

4.3多渠道融合的教学方法

4.3.1案例分析

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引入同类型红色产品创新设计案例、相似类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案例等,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和精髓,辨析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其他产品设计的异同。如从公众需求、文化创意、科学技术、工匠精神等视角分析故宫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成功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作品的元素提取、转化及应用;或从地域文化性(传承)、实用性(基础)、简约性(助力)、产品情感化(保障)等视角解读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原则,锻炼学生对社会发展需求认知的敏锐度,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正确的三观(如图1)。

4.3.2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是让学生切身接触和感悟文化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对此,在进行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时,带领学生走访全国各大红色老区及革命类纪念馆,对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首都博物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八一南昌纪念馆、井冈山革命纪念馆、邓小平故居管理处等进行了深入内部的调查和研究。通过“观、听、感”等引导学生挖掘、整理每位革命人物的励志经历和每个感人故事背后的红色精神。借助物质(如革命时期遗物、历史建筑等红色遗迹等)和非物质(如半条被子红色故事、井冈山精神等)跨时空感受老一辈先驱为今天幸福生活做出的奉献。同时,以问卷调查、田野调查、图谱构建等多种方式,对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创意进行市场分析、制定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红色事迹的直接接触,其情感认知会有所变化,这也为产品设计课程思政隐性教学奠定了基础。当然,不仅仅是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任何产品设计学生只有深入考察,才能进入该产品文化的“磁场”,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发现“缺口”激发创造灵感。

4.3.3知识框架构建

这里所说的知识框架的构建旨在让学生把收集、整理的零散知识与已有的知识(不论是技能的训练、能力的提高还是素养的提升等都离不开丰厚的基础知识作为储备条件)形成可以灵活调动的知识体系。对产品设计而言,它是多层次、多元化的综合运用能力体现,只有了解需求趋势,具备清晰的专业知识架构体系,同时注重精神层面的训练与提升,才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

因此,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同类和相似文化创意案例分析,让学生建立起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思路框架;以实地考察、实训落地等训练引导学生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构建红色知识架构,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层面的体现(如图2)。

4.4协同实战的教学实践

综合考虑教学实践的效益性及可行性[8],结合湖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域优势及产品设计专业学科发展、课程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进行《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笔者利用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平台,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践中,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进行实地考察,强调学生亲自“观”、长辈“讲”等互动学习,使学生切身感受红色氛围,调动其情感变化;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感人故事、提炼当地红色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树立“做的不光是产品,更是传递一种情怀”的意识,于无形中塑造责任和担当的价值观;遵循功能最大化、定位精准化、目标一致性的设计原则[9];同时结合优质文化创意案例,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将红色文化载入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中,从了解公众需求到培养匠人精神,将红色育人意义贯穿于产品创意表达,让人们在接受文化创意产品的同时受到红色革命精神的熏陶(如图3)。

经多年教学实践,秉着“立德树人、红色育人”的理念,实践教学中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在不同赛事和活动中收获了一系列成果。如成果在意大利米兰第24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全体大会展出、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大赛中获国赛铜奖、2019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获银奖、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和红色旅游演艺创新成果征集及湖南省高校“十大”实践育人案例等。

5结语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知识及实践环节中,引导学生将所看、所听、所学知识转化为一种内在素养和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主张学生实地感受红色文化,进行红色知识整合建构,强化学生的情感机制,使学生以一种敬畏红色历史的态度投入到产品设计创新实践过程中,同时对接企业或项目让产品落地,实现“育德”与“育才”的协同发展。未来,真正做到思政教学与《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的深度融合,仍需紧密结合地方高校文化,建立课程不同环节、不同设计阶段的价值观导向教育的完善思政体系,渗透隐性教育理论,这样才能发挥《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铸魂育人”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