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及启示

2021-04-09广东社会科学大学课题组

求知 2021年3期
关键词:防控基层社区

广东社会科学大学课题组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广东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近年来在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中所形成的一系列体制机制优势,为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展现了广东各级党委、政府在党建统领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积累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对国内其他地区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一、广东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经验做法

1.坚持完善“一核多元”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一是扩大基层党建工作覆盖面。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采取分类组建、区域组建、联合组建、独立组建、挂靠组建和行业组建等多种方式组建党组织,建立健全、完善四级党组织体系,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全覆盖,全面激活末梢基层党建。二是实行“扁平化”管理结构。着力打破行政隶属壁垒,在镇街实行“大工委制”,在村(居)社区实行“大党委制”,“有机联结辖区内单位、行业及新兴领域党组织,构建覆盖基层治理各领域的组织网络,构建沉底到边的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三是构建大网格综合治理网络。采用“小网格+大党建”治理理念,构建“小支部+大片区”的治理体系。四是构建大社会协调治理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主体作用作为社会治理和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在镇街社区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调动村(居)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

2.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治理体系。一是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重点是加强村(居)民议事协商平台建设,完善城乡社区议事协商机制,广泛开展城乡社区议事协商活动,充分激发村(居)民自治活力。目前,全省已建立城乡社区议事协商示范点3100多个,建立村民议事平台9900个。二是地方治理法治化经验得到推广。2014年广东开始在全省推广“一村(居)一法律顾问”。2020年3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全面推广广东“一村(居)一法律顾问”经验。三是充分发掘德治资源开展基层社会治理。近年来,云浮、梅州、清远等地区充分挖掘 “岭南文化”中“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蕴藏的治理内涵,发挥乡贤在亲缘、人缘、地缘方面的优势,发挥德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软实力。如广州强化党建引领,加强领导干部好家风建设,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志愿之城、广州街坊、红联共建等有效激活了城市治理的细胞。揭阳积极探索“村两委+乡贤”的治理模式,设立“村(社区)乡贤咨询委员会”。

3.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系统治理。一是运用“互联网+”开展治理。“互联网+”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基层社会治理各个领域。东莞实施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有效整合资源,突出目标导向,着力压减公共安全风险,消除矛盾纠纷隐患,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中山借力“互联网+”和大数据,打造现代高效的行政服务大厅。二是运用大数据开展数字化治理。如珠海大横琴城市公共资源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启动建设全国首个企业级“物业城市大数据平台”,逐步实现城市信息资源数字化,对散落在城市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形成企业级“城市中枢”。三是通过智能化让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全省各地广泛推广和应用“智慧社区”“智慧乡村”等智能化社会治理模式,促进社会治理全面提质换挡升级。如惠州市以解决基层真问题为导向,积极推进智慧政务、智慧环境、智慧城管、智慧消防建设。

4.努力探索社会治理专业化。一是培育规范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制定出台《广东省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通过实行社区社会组织分类管理、推动社区社会组织融合发展,激发基层活力,促进居民有序参与社区事务。二是发挥社会工作者专业优势。通过加大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力度、创新统筹服务模式,引导社会工作人才参与社区治理。如天河区天河南街建立了三支专业兼职队伍,一支由法律顾问、调解员组成的专业兼职调解队伍,一支由司法行政干部、法官助理和社区民警组成的专业兼职法律服务队伍,一支由心理咨询学者、专业社工组成的心理辅导队伍,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专业服务需求。三是构建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带头人、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城乡基层治理工作者队伍,推动夯实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人才基础。

二、广东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1.迅速建立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策体系。一是“一核多元”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迅速转化为联防联控、群防群策的组织体系。各地成立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成为全省各地抗疫的大脑和中枢。快速响应、高效运行的应急指挥体系和“省—市—区—街道—社区”五级联动响应机制迅速建立和運作。二是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体现。全省各级组织系统迅速扁平化并进入“战时状态”。各地把党旗插到一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以及基层党群服务中心迅速成为战“疫”核心力量。三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力量迅速调动。全省广大市民、企业、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各种形式支援抗疫,打造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人民防线”。四是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下沉到基层,让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更敏感、更畅通,在疫情防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疫情防控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一是制度供给为战“疫”赋能。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及时通过《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为疫情防控提供法律支撑。司法部门全面梳理政府在疫情防控紧急状态中的法定职责和权限,确保相关重大决策措施于法有据。二是强力执法为战“疫”清障。各地卫生、环境执法部门出动执法人员检查各类重点单位(场所),确保环境卫生;城管部门出动执法人员,查处活禽交易,加强滥杀、滥食野生动物执法,切断疫情传播链条;市场监管局检查防疫物资市场主体、药品医疗器械单位,防止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行为;公安系统查处涉疫治安和打击造谣、传谣案件,防止社会恐慌。三是高效司法为战“疫”护航。各地检察院法院迅速出台关于充分发挥检察、司法职能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

3.社会治理智能化手段得到广泛应用。一是以政务服务网上办有效助力远程办公办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少出门、不聚集”是群众居家抗疫的刚性要求。全省各地推广运用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电话帮办等服务,及时推出疫情防控期间的便利化举措,推动政府部门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努力实现网上可办、无纸可办。二是创新运用大数据技术,以“健康码”畅通人流物流,运用微信群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建立口罩网上预约系统,利用快递送货上门。三是借助公安部门居住证管理系统、来粤人员服务管理部门等关于外来人口的信息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加快排查外省来粤人员、省内跨市流动人员,从更具前瞻性的角度遏制疫情蔓延和助力各地复工复产复学。

4.坚持以专业化开展疫情防控。全省各地全面组建“专兼结合”的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队,实行全天候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全省层面统一部署,按照“全面化覆盖、全民化动员、全天候防控”的“三全”原则,组建覆盖全省的专兼结合的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队,打造联防联控疫情防控“壁垒”。在人员构成上,主要有以下四类人员:一是县(区)、镇(街)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医务人员,三是村(社区)“两委”及有关工作人员,四是志愿服务人员。每个工作队须有警察和医护人员各一人。其中,村(社区)“两委”及有关工作人员为专职防控队员,其他人员为兼职防控队员,机关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实行“分包制”,按照地域相近的原则,每3—5个行政村(社区)配备一支兼职防控队伍。专业化的防治队伍在疫情防控中有效发挥了专业力量。

三、广东基层社会治理经验的启示

1.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方向,齐心协力画好基层社会治理“同心圆”。一是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覆盖,推动基层党组织有机嵌入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业组织,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平台、有抓手,基层党建工作“不留白”。在现有两新组织党建、在职党员到居住地报到等工作基础上,探索创新工作机制,社区要结合实际组建网格党支部、小区党支部、楼宇党支部、商贸市场党支部等,积极发动辖区内党员、流动党员参与到社区疫情常态化防控中来。二是创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枢纽,各类组织力量有机耦合的组织体系,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服务“千条线”,打通基层治理经脉。要学习借鉴北京石景山区坚持党建引领、压实四方责任的经验,健全党建引领下多方参与的共治机制,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三是整合条块,打造多层次、扁平化、融合式组织平台,由“街道为主”向“做实街道、多向延伸”提升,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控的积极性和活力。四是扭转干部提拔任用风气,注重提拔有专业背景的领导干部到相关部门工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要在常态化治理中注重扭转各级党员干部作风,注重培养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非常时期能作为、敢作为、勇于作为。

2.坚持创新治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一是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用“全周期管理”理念统筹谋划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时间、空间和层级再造,形成系统、协调、完备的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治理体系,实现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二是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积极推动社会治理领域的立法执法司法工作,在全民中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三是发挥智慧城市的赋能作用。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推广“5G+”的广泛应用,加快建设电子公共服务体系,利用“互联网+”创新构建服务群众机制,实现“点对点”“键对键”“屏对屏”的订单式精准服务与治理,率先建立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科技支撑手段。四是加强社区、社工和社会组织三社联动机制,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和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三社联动,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

3.构建平战结合的转化机制,有效提升基层社会组织动员能力。一是把更多资源、管理和服务下沉到基层,推动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等资源力量下沉社区网格,建立完善战时状态社会组织动员机制和资源力量下沉机制,深挖基层社区疫情防控内生性力量,構建社区干预的平战结合的长效机制。二是建立实战化的日常演练的组织动员机制,坚持实战实效标准,通过日常培训、实战演练等,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群众专业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完善战时激励保障机制,鼓励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在危急时刻冲锋在前、担当作为。三是及时系统开展对社区干预在重大疫情中治理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宣传教育,及时收集、梳理、分析和总结各市(县)社区工作开展的成效和先进经验,提前筹划编制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蓝皮书,为社区干预在重大疫情中的治理实践提供经验、样本和“模式”,积极构建平战结合的转化机制,夺取战“疫”长治久安的全面胜利。

4.加快社会治理手段信息化步伐,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一是加快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学习借鉴浙江数字化社会治理经验。疫情发生以来,浙江发挥数字技术创新优势,构建“一图一码一指数”,采用“大数据+网格化”方法实时监测分析疫情动态、跟踪排查高风险人员流向,有效提高了防控效果。二是开放共享数据,打通行政隶属藩篱,简化工作流程,优化程序,减轻基层社区工作的强度,让精力全部投入到防控工作上来,提高防控的精准性。三是依托互联网搭建社区服务网络开放平台,并借助社区电子屏幕和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做到实时信息共享与智能推送,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社区干预防疫工作的各个环节,畅通信息沟通渠道,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快捷的智能化服务。四是通过网络更加便捷地解决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新型转型社区管理形态。

5.坚持和完善网格化治理,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一是夯实网格基层力量。学习借鉴江苏南京市建立专职网格员“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和网格学院专业培训体系的经验,做细做实网格员、志愿者日常培训、管理、激励等工作。建立众创平安机制,通过网格微信群、APP搭建群众参与的新平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参与度。二是针对城市社区,搭建街道办、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楼栋长五级社区管理服务链,进一步夯实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责任捆绑机制,打造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和网格三级社会治理责任共同体。三是建立健全网格化规章制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建立重大公共安全隐患和重大不稳定因素上报机制和群众诉求案件日报、周报、月报台账机制,及时跟踪和处理各种信息,实时处处收集辖区公共卫生疫情信息处置预警。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精准考核评价办法,真正做到各项任务可操作、可量化、可评价,推动工作措施落地见效。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广东农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治理体系(GD18XFX15)”的阶段性成果

课题组组长:唐志勇

课题组成员:陈卓珺 陈能浩 吴庆阳

责任编辑:朱 健

猜你喜欢

防控基层社区
基层巡览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