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中华民族阔步向前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献
2021-04-09魏强宋兴慧
魏强 宋兴慧
“辩方位而正则。”中华民族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必然面对不同的历史境遇,先进的中国人都会放眼世界思考中华民族所处的人类境遇与历史时空,从而思考探索中华民族之命运。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节点,要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最关键时期接续奋斗,就必然需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提出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下简称《三卷》)同第一、二卷都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的集中反映,是引领中华民族阔步向前的当代重要马克思主义文献。
一、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科学的理论一定是根植时代土壤、关注时代变化、研判时代方位、引领时代发展的时代精神精华。正因如此,尽管《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但马克思、恩格斯也基于时代形势的不断变化,以为《共产党宣言》添加一个又一个序言的方式来研判他们所处时代的方位,不断作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进而引领时代新发展。为此,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一定是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作答时代的课题、研判时代的方位,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三卷》通篇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其中开篇就鲜明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而“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词。
为此,全面深刻把握“新时代”的时代意涵极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最好时代”标示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进民族复兴征程取得重大时代性成果,意味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貌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根本性变化。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这是因为,作为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事业核心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并不是一个满足于“三十亩地一头牛”的政党,而是要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前进的先进政党。“最关键时代”还意味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正处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最重要时期,必须要继续进行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包括勇于自我革命的伟大斗争。这是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处在复兴伟业“最关键时代”的中华民族面对的更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面对新时代的新境遇、新矛盾、新挑战,《三卷》基于正确研判时代变化、科学确定时代坐标、不断回答时代课题以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而成为研判新时代、展示新作为、反映新气象、引领新发展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献。
二、坚持鲜明的人民立场
马克思主义是植根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人民的理论,人民立场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无论是革命、建设、改革的任何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始终持守人民立场,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终把能否“给人民做好事情”看作我们这个政党是否具有存在必要的根本尺度。邓小平深刻而又朴素地指出:“毛主席在延安整风时就对同志曾经提出‘共产党有无存在之必要的问题,意思是说共产党如果能给人民做好事情就有存在的必要,否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共产党脱离了人民,人民为什么还要拥护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强调:“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高价值理念。《三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始终、跃然纸上,通篇都极其鲜明地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生动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人民情怀。《三卷》当中不仅有涵括四篇重要文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专题,还记载着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工作作出的新论述、新要求,包括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等诸多直接关乎民生连接民心的事项。不仅如此,《三卷》涵盖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的重要篇章,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鲜明的人民立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三卷》中强调指出的那样,“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还明确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中国共产党要引领中华民族阔步向前,创造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伟业,非但一刻也不能离开人民群众,而且必须团结动员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共同奋斗。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的历史,从1921年只有50多名共产党员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建设、奋力改革,既让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又让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中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可以说,无论革命斗争多么残酷,无论建设条件多么艰苦,无论改革任务多么繁难,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都能够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千难万险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持守“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样的初心和恒心。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始终在为人民谋幸福的进程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不断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三、彰显昂扬的奋斗姿态
马克思主义并不仅仅止步于对世界的阐释,更重要的在于认识世界、分析世界、影响世界、引领世界。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当中从实践出发把“解释世界”的旧哲学变革为“改变世界”的新哲学,强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可以说,影响世界、改变世界体现出来的昂扬奋斗姿态是马克思主义文献的基本精神气质。
100多年前,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危如累卵。为改变中华民族积贫积弱、民生凋敝、任人宰割的惨痛局面,以实现“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之梦想,具有昂扬奋斗姿态的先进中国人发出“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之问。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任人蹂躏的“东亚病夫”到和平崛起的“文明醒狮”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三卷》涵盖的诸多方面无不彰显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坚持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精神,无不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新征程的奋斗姿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踏上新征程,这样一个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期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特别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三卷》开篇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发展历程就是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的伟大飞跃历程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史。“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習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长期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随着我国多项指标位居世界前列且具有全球影响力并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随着我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好方向发展等诸多方面优势凸显,都使得我国国际话语权得以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也愈加深刻地感受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并不会一帆风顺,往往会遇到来自国内国际范围多种力量的阻滞,会在前进道路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而唯有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最终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
当前,中华民族正以自信自强的姿态迎来近代以来发展的最好时代,复兴伟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一切伟大成就都源自坚持不懈的奋斗。《三卷》通篇彰显着昂扬的奋斗姿态,并把奋斗精神贯穿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各个方面,必将在新时代历史进程的持续推进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奋进之力。
本文系2020年度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课题《基于制度自信视角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比较优势研究》(20SKGH317)的阶段成果
作者魏强系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宋兴慧系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双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