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扩大内需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1-04-09张立群

求知 2021年3期
关键词:扩大内需疫情经济

张立群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2020年,在强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2021年,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疫情后我国经济全面复苏向好,牢牢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2020年中国经济显现出强大韧性和充沛的自我恢复能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形成了严重冲击。一季度中国GDP同比下降6.8%,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13.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下降8.4%,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9.1%。从需求侧看,疫情对消费、投资、出口等都有明显影响。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9%,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27.3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22.4个百分点;出口(美元)同比下降13.3%,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14.6个百分点。与名义GDP总量的缩减相联系,各方面收入也明显减少。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下降3.9%,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1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5.1%,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22.3个百分点;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4.3%,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20.5个百分点。收入下降会影响到居民、企业、财政的支付能力,会进一步抑制需求的恢复。

然而二季度中国GDP按可比价格同比增长3.2%,较一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实现了由负转正。能够在短短一个季度时间内取得如此显著的恢复,充分显现了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充沛的恢复增长能力。

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全年增长2.3%。中国经济成为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長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名义GDP达到101.6万亿人民币。中国经济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取得的增长成绩,表明中国经济仍然具有高成长性。

二、中国经济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和澎湃的发展动能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1952—2019年,中国GDP保持了年均8.16%的增长,人均GDP年均增长6.6%。2019年,按照当年汇率计算,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0276美元。

纵观世界各国现代化历史,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大体上都经历了准备、起飞和成熟三个阶段。综合分析,可以认为中国已经完成了准备阶段,进入了经济起飞阶段。基于中国独特的国情,中国经济的起飞阶段持续时间要更长,释放的能量会更为巨大。从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看,当前正处于全面改善民生的发展阶段。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发展阶段将持续很长时间、内在动力非常强大。主要因为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欠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和农民,差距更为巨大。全面消除这些差距,仍然需要长期艰苦努力,需要更广泛动员、更充分地吸收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来,进而持续提高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同时持续增加更高水平的供给,包括现代水平和更大规模的城市体系、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居于产业链中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等等。

综合考虑高增长阶段和全面改善民生阶段的差异,可以认为,虽然我国经济增速会有所下降,但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潜力切不可低估,对中国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胜利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所需要的经济增长率切不可低估。

三、着力扩大内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面对极其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疫情后我国经济全面复苏向好,实现第一个百年圆满收官的重要年份;是面向“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面向第二个百年的宏伟蓝图实现胜利开局的重要年份。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应该认识到我们仍然面对空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从外部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大。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造成严重冲击,其影响深远。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仍然普遍而深刻,转向高质量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顶住疫情严重冲击,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也要看到,经济增长率较2019年显著下降,居民收入增速、消费支出增速显著下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较2019年也明显减少,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企业营业收入增速下降,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仍然很大。

面对极为复杂的形势和空前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谋划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的经济体,具有长期的高成长性,是世界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动力源泉。中国经济有非常典型的大国经济特征,即经济体系的完整性强,自我循环的能力强。2019年内需占总需求比重超过80%,我国完备的产业体系和世界最大规模的生产,主要在满足14亿多中国人民的各种需求,超大规模的生产主要与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对接和循环。依靠中国的生产能力与中国国内市场的对接,就可以全面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这对中国成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胜利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至关重要;对促进世界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克服空前困难,继续保持和平发展态势,也具有全局和战略性意义。

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降,主要受出口、投资需求持续大幅下降制约。其中出口增速大幅下降主要源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国内投资增速下降,主要源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城镇化推进不平衡的矛盾和问题。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需求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需求是国民经济循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需求水平下降和经济增速下降是互动的过程。其内在联系是:需求下滑带动经济增长下降,进而使各方面收入增长减缓;收入下降使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下降、使企业投资能力和投资信心下降、使政府财政能力下降,这些都会使消费、投资等需求进一步下降。因此,随着需求水平的持续下降,国民经济循环速率会持续减慢,经济增长下行惯性会不断加大。

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抓住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急转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围绕扩大内需更好地形成合力。由于企业和居民都是顺周期行为特点,市场形势不好,企业会谨慎投资,居民会谨慎消费。因此,扩大内需必须充分发挥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必须通过提振政府投资,带动企业投资,带动就业和居民消费,为此要着力抓好绘蓝图、补短板、强基础的工作。面向第二个百年,重点要实现“从有到好”的历史跨越,这需要政府带头作表率,比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设施的水平要全面提高。在城市地下管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体系、大江大河水利治理体系,以及教育、医疗、卫生这些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都要高标准高水平起步,要依据未来现代化的标准把这些工程扎扎实实建设好,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及更长远的发展奠定高水平的基础。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通过多方面努力着力提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带动企业投资、带动就业和居民消费,使扩大内需效果显著增强。要立足于提振经济增长来实现财政的可持续,面向现代化宏伟建设蓝图,要抓紧做好长远发展规划,科學指导重大项目选择;通过发行专项债、长期建设债等形式,充分用好中国经济长期高成长红利,既有效提振当前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又为长远发展奠定高水平基础。要依靠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确保较长时期的财政收支平衡,实现财政的可持续。货币政策要紧密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围绕扩大内需,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挥好作用。把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实体经济生产经营形势持续好转,作为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精准调节,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

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解决需求不足矛盾的前提下,预计国内大循环将全面畅通,中国经济将进入市场需求全面恢复带动下的持续回升轨道,2021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8%以上。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必然从供应链和市场需求两个方面,对世界经济形成有力拉动,必将成为世界经济摆脱困境的重要动力源泉;也必将带动全球经济合作发展全面恢复和加强,推动经济全球化战胜各种逆流,开拓新局面、形成新格局。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 健

猜你喜欢

扩大内需疫情经济
我国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和政策分析
疫情中的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论我国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