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分析
2021-04-09杨齐星
杨齐星
(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海港分局 河北秦皇岛 066000)
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的进步和发展,土壤污染问题近年来也逐渐被关注,并且被当成一个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具体来说,所谓土壤污染,事实上指的是土壤当中的污染物指标超出了规定范畴,使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降低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当前,我国针对规范和治理土壤污染问题作出了一系列规定,但依然有一些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1 农村地区土壤污染分析
1.1 农村地区土壤污染特点
第一,可累积性,虽然污染物在水和空气中容易发生转移或扩散,但其在土壤中却很容易累积。第二,隐蔽性性,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或嗅觉直观地感受到空气或水中污染源的存在,但贮存于土壤中的污染物却需要通过专业的检测化验才能被发现。第三,难转移性,重金属是众多土壤污染问题中最典型的一个,由于在土壤中难以稀释的缘故,重金属如果经自然稀释渠道往往要耗费很长时间。第四,不均匀性,存留于土壤中的污染物很难转移或进行扩散,且差异化的地区土质也都是不同的,这就会使土壤中污染物表现出分布不均的情况。
1.2 农村地区土壤污染类型
1.2.1 农药、化肥污染
在我国,农业生产基本都使用的是化肥及农药,此更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且化肥与农药的大面积使用,还会使土壤原来的结构遭到破坏,从而使土壤慢慢发生退化、板结,最终导致水肥存留能力降低,同样会降低粮食产量和质量[1]。
1.2.2 废水污染
灌溉时因注入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而使农作物土壤受到污染,而这些污水当中因为富含各种金属物质、氰化物、酚化物等许多有害物质,容易伴随污水被冲刷进入农田,沉积在土壤层中,最终导致土壤被污染。
1.2.3 大气污染
土壤会受到汽车、工业生产或者人们取暖时排放出来的废气大面积扩散最终遭到污染。其中,二氧化硫、氟化物、碳痒化合物等均属于其废气当中排放出来的有害物质,容易行成酸雨,除了会直接腐蚀土壤以外,还会损害土质。另外,废气当中富含的部分固体颗粒会在降水过程中逐渐飘落至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
1.2.4 固体污染物
如果对于搭建大棚或覆盖地膜时使用的塑料薄膜回收不当,也会将碎片遗留在土壤中。而遗留下来的这些塑料制品由于不蒸发或降解,就会引起“白色污染”。此外日常生活中因我们的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随意丢弃、填埋,其内部贮存的有害物质也会污染土壤[2]。
1.2.5 其他有机物污染
化工企业因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苯酚、硫化物等有机物质,最终渗入土壤而使微生物疯长,最后会破坏土壤结构。
1.3 农村地区土壤污染的危害
农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农田污染往往会使农作物及农产品质量下降。鉴于土壤污染的累积性影响的缘故,对这种情况一旦处理得不够及时,都会加大后期治理的难度,严重一些就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危机问题发生[3]。土壤作为生态环境的关键组成内容,一旦土壤结构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往往也难以逃脱其危害。调查表示,目前在我国,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面积已经超出了整体土壤面积的10%,那么土壤污染治理问题如今也就成了关键。
2 我国农村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分析
2.1 有利于确保生态环保政策的实施落地
近年来,我国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牺牲了生态效益,这一发展状况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着力解决好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需求。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污染治理不及时、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村民在使用土地时存在诸多问题,从农民种田角度而言,为提高粮食作物产量,获取较大的经济利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产品,亦或燃烧秸秆、开垦荒田,降低土壤修复能力,修复周期被延长,土壤肥力下降。从工厂企业主而言,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将生产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排放至土壤、河流内,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大打折扣。建立健全农村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是必然之举[4]。针对我国农村环境发展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政策,有利于通过强制性措施规范农村村民的用田行为,从而将生态环保政策落实到位。
2.2 有利于确保农村土壤更具肥力
现如今,农村经济在快度发展的同时对土壤带来极大的损害,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辅助性产品,在短期内增加了土壤肥力,提高了农田单位面积的产量,但是从长期发展情况来看,磷化钾等化学物质的渗透,破坏了土壤原有的有机物,生产力不断下降。利用政策手段降低土壤污染度,提高土壤肥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在眉睫之势。
3 我国农村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实施的现状
3.1 我国农村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
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在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中设置了一定的法律法规政策,其目的旨在防治农村土壤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环境管理水平,并为农村发展战略实施提供法律保护措施。但是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未针对农村土壤污染设置专门性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设置较为笼统,涵盖范围广,虽然设有《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规,但是关于土壤污染治理的条款仅有一项,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不利于我国土壤污染问题被有效治理。
3.2 执法过程中面临系列问题
立法是防治农村土壤污染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执法也是确保农村土壤污染问题被有效解决的重要举措。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土壤污染现象严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阻碍执法工作的开展,我国农村土壤污染严重影响人居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5]。同时,土壤修复成本较高,缺乏充足的资金为其防治提供经济支持。农村现有的发展水平难以满足土壤污染防治的需求,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再加之绝大多数农民思想观念较为传统,法律意识淡薄,当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无视法律、滥用资金等问题,法律的作用和效能未充分发挥出来。长此以往,农村土壤污染防治问题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而且也会将其置于恶性循环之中。
3.3 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素养有待提升
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在防治农村土壤污染问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农村地区人们受教育水平来看,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生产生活中未养成生态环保的行为,也未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政策科学种田。绝大多数农民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性产品。同时,农村地区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将工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固体废弃物排放至河流或土壤之中,对农村生态环保带来极大的危害,降低土壤肥力[6]。部分农民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长久的生态环保质量,加之政府对农村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不到位,土壤污染防治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不利于生态环保政策的落实。
4 我国农村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实施的策略
4.1 建立健全农村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在我国,农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方面的保障。立法是保证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稳定开展的法律基石,通过立法这一顶层设计方案,有利于提高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权威性,同时,也将农民种田的行为设置在法律规范之内,以强制性手段督促农民科学种田。当然,也要对使用农村土壤的主体、对象、责任等要素进行明确,明确土壤污染防治的管理主体、对象和责任,并针对农村土壤污染问题设置专门性法律法规政策,对现有的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健全完善,以专门性、科学性、专业性的法律法规政策促使农村土壤污染问题被有效解决,为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高质量开展筑牢法律防护根基[7]。在制定农村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时也要结合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农民自身的素质,科学设置、合理设置,从而确保其法制法规具有可操作性、可实施性,推动法制法规更好的落地。同时,也要根据农村工厂、企业污染物排放特点设置相应的法律法规,要充分发挥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的监督监察作用,多部门协同配合,确保农村土壤污染法制法规稳定持续的落实。
4.2 完善防治土壤污染执法方案
为保证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被全面有效的贯彻落实,需要相关人员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执法方案。首先,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引入力度。专业的技术人员是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高质量开展的主体性人员。政府可以结合区域发展状况设置人才引进措施,让专业性人员在实践中凸显自身的价值,同时,以“创业”模式鼓励专业人才走进农村,走进农村生态环保领域,为专业人才创业提供平台,确保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为我国农村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实施提供人才支撑。其次,政府也要通过财政政策加大对农村土壤污染防治的投入力度,购买精良的农业生产设备,引用绿色化、生态化种田的模式,为农民科学种田、绿色用田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最后,也要设置相应的制度措施监管农民自身的用田行为。设置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规范农民合理用田、合理使用财政资金,在使用资金前以小组会的形式进行商讨,对资金的用途、所产生的价值和效益等进行全面分析,保证每一笔资金的价值最大化利用。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开展,保证防治土壤污染执法方案有效地落实。
4.3 提高农村村民土壤污染防治法律素养
农村土壤目前所存在的污染性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命脉。农村村民自身法律素养的高低关系着农村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政策实施的效果和质量。为有效提高农村村民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素养,需要当地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力度,努力使每一位村民认识到法律法规的作用,可以通过影视、图片宣传的模式使村民体会到土壤污染的危害性,于潜移默化中增强自身的环保素养和法律素养,从而在生产生活中规范自身的行为。在对农村土壤污染防治问题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时要抓焦点,对农村村民关心的社会性问题进行宣传并解决,赢得群众基础,为农村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政策的实施夯实根基。同时,也可以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定期选举的模式推选出“土壤防治模范”,其颁发荣誉证书,并对其进行物质上的奖励,调动农村村民努力学习法律知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多措并举,有效提升农村农民的法律素养,扩充其知识技能,为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
结语
我国农村土地的开发和利用行为在不断加大强度,这一发展模式使得农村土壤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全社会树立环保意识、明确环保责任、保证环保执法工作有序开展,分阶段进行,统筹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多方协同配合,将农村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实施到位,推动农村生态环保工作高质量开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绿色、生态、环保、可持续,为农村地区的经济与生态发展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将土壤污染的危害降到最低,进而发挥农村土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