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视力与角膜散光度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

2021-04-09钟雪梅陈云福徐鸿飞

当代医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摘除术硬核光度

钟雪梅,陈云福,徐鸿飞

(江苏省人民医院句容分院(句容市人民医院)眼科,江苏 句容 212400)

超声乳化吸除术在白内障治疗中的优势已被业界肯定,但对于硬核白内障患者而言,其核硬度、韧性均较大,超声乳化时间较长,加之超声乳化热效应及机械作用和晶状体碎核均会对角膜内皮产生较大冲击,继而导致过高能量释放在眼部及周围组织,加重角膜内皮及虹膜损伤,给硬核白内障治疗带来一定难度[1-2]。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是近几年发展的一种新型手术方法,凭借切口小、创伤小及时间短等优势已逐渐应用于硬核白内障临床治疗中[3]。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对其视力、角膜散光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50~78岁,平均(65.23±5.13)岁;其中Ⅳ级27例,Ⅴ级14例。观察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51~79岁,平均(66.79±5.92)岁;其中Ⅳ级26例,Ⅴ级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核硬度分级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符合硬核白内障相关诊断标准,且经眼科相关检查确诊;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消毒、麻醉处理后,11:00处做透明角膜切口,穿刺入前房,2:00 处作透明角膜辅助切口,注入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水分层,超声乳化晶体核,抽吸囊袋内皮质,植入人工晶体。两组患者术前均予可乐必妥滴眼液每天4次,连续3 d滴眼预防感染治疗,术后均予以典必殊眼液点眼预防感染抗炎,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治疗1 周,酌情延长点药时间。

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消毒、麻醉后,12:00处作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分离球结膜,暴露巩膜,作反眉弓隧道切口,直达透明角膜1.5 mm左右,9:00 处作透明角膜辅助切口,注入粘弹剂,巩膜隧道切口穿刺入前房,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水分层,转核入前房,在粘弹剂保护下碎核,取出晶体核,吸除剩余皮质,随后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并维持前房深度,确保角巩膜切口闭合呈水密状,术后无需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术前1 d、术后第1天、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视力、角膜散光度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采用中文版视觉功能问卷调查评估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包括一般健康状况、总体视觉情况、精神健康状况、近距离工作、远距离工作、独立性、驾驶、社交功能、社会角色限制、周边视野、色彩视觉及眼痛等,单项功能评分0~4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越好[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第1天视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周及术后3 个月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情况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值P值术前1 d 0.46±0.100.47±0.090.4760.635术后第1天0.56±0.120.55±0.100.4090.683术后1周0.63±0.140.56±0.122.4310.017术后3个月0.70±0.190.60±0.182.4470.017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1 d 及术后第1 天角膜散光度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 周及术后3 个月角膜散光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情况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值P值术前1 d 0.86±0.250.88±0.290.3340.739术后第1天0.84±0.230.86±0.270.3610.719术后1周1.19±0.291.99±0.3411.4630.000术后3个月0.88±0.381.26±0.523.7780.000

2.3 两组术后3个月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术后3个月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3个月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比较(±s)

表3 两组术后3个月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141术前1 d 48.15±8.4749.74±9.640.7930.429术后3个月72.15±12.8060.35±10.054.6420.000

3 讨论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疾病,也是目前我国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据报道,我国现有的盲人中约50%以上是由白内障引起的[5-6],且随着我国社会逐渐老龄化,白内障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由于目前我国居民健康意识薄弱,大多白内障患者早期不予以重视,待疾病发展至严重影响视力及生活才进行治疗,导致硬核白内障比例越来越高。临床将核硬度在Ⅳ~Ⅴ级的白内障称为硬核白内障,该病手术难度较大,且术后并发症较多,一直困扰眼科工作者。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为硬核白内障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小切口囊外摘除术通过角巩膜隧道切口,确保切口内口位于透明角膜,外口位于角膜缘后2 mm以内,且切口内外口不在同一平面,使水平接触面更大;由于眼内压的存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术后内口发挥类似活瓣作用,促进切口愈合,故无需进行缝合,同时也可减少术后散光情况;此外,凭借巩膜的自身张力,小切口具有良好的自闭性,可有效防止房水漏出[7]。且既往研究[8]证实,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用于硬核白内障治疗不仅操作便捷,易于掌握,且能促进术后视力恢复。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角膜散光情况也是评估白内障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有研究认为手术切口越大散光程度越高。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恢复至术前1 d水平。此外,观察组术后3个月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用于硬核白内障治疗可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提高,且术后角膜散光程度较小,同时还能提高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摘除术硬核光度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硬核爷爷炼成记
不同遮光度对红皮云杉幼苗生长的影响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用“三个最严”彰显“硬核”担当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乘用车后回复反射器光度性能试验研究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Interaction Study of Ferrocene Derivatives and Heme by UV-Vis Spectroscopy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