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赛艇运动员准备期不同供能能力训练比例的量化安排及效果研究

2021-04-09张英平郑晓鸿黄小平毕学翠李小华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平均功率赛艇乳酸

张英平 ,郑晓鸿 ,黄小平 ,毕学翠 ,苏 辉 ,李小华 ,唐 桥

在2 000 m 水上航道进行的赛艇比赛,依据不同艇型和环境条件等,比赛持续时间一般为5.5~7.0 min[1-2]。赛艇2 000 m 比赛中运动员的能量供应包括70%~86%有氧供能和14%~30%无氧供能,无氧供能包括无氧乳酸供能和非乳酸供能[3-5]。可见,有氧耐力在赛艇2 000 m 比赛中对运动员供能能力起主导作用[6-9],而无氧耐力在起航和冲刺阶段发挥重要作用[10-11]。因此,赛艇项目训练必须以有氧耐力训练为重点,并与速度训练和力量训练有效结合,运动员才能在赛艇2 000 m 比赛中有出色的竞技表现[2,12]。基于训练分期理论[13-15],在不同阶段的不同供能能力训练比例应有一定变化,其比例的合理分配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此,赛艇训练中不同阶段的不同供能能力训练比例的合理安排显得尤为重要。

学者们[16-18]多采用已执行过的训练计划研究归纳不同训练阶段和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不同供能能力训练比例安排的一般规律。有相关研究[11]49-107提出,运动员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之间相互影响,有氧能力过强会导致无氧能力下降,无氧能力过强会导致有氧能力下降。陈小平[19]研究发现,我国赛艇训练在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的训练比例安排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教练员往往根据所掌握的一般训练比例安排规律来安排训练,容易导致在最终比赛中成绩下降。在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在安排不同供能能力的训练比例时常常犯难,只能凭借经验和已掌握的一般性训练规律安排训练计划,这样容易导致竞技表现与预期出现一定偏差。那么,研究如何有效量化安排不同供能能力训练比例就非常有必要,可以尽可能避免方向性错误。

赛艇测功仪和水上划船训练对运动员身体的刺激程度都与运动成绩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测功仪可用于赛艇训练的测试评估[20]。郑晓鸿 等[21]研究发现,赛艇运动员各项运动素质指标例如测功500 m、6 000 m及最大力量等与2 000 m 成绩在不同训练阶段是一个动态变化关系。Jensen[11]25-30利用测功仪最早设计了赛艇不同能力系列经典测试方案,指出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在“黄金标准”范围内可使赛艇2 000 m 比赛成绩达到最佳水平。因此,郑晓鸿和Jensen 的研究成果能为监控赛艇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训练比例的安排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从训练实践出发,利用易操作的训练学指标,结合赛艇不同供能能力训练比例安排的一般规律,依据不同赛艇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水平的测试评定结果,探究赛艇运动员准备期不同供能能力训练比例的量化安排,比较运动员训练前后不同供能能力的变化及对2 000 m 成绩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17 名陕西省赛艇男子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其中11 名公开级:年龄为(18.6±1.4)岁,身高为(193.5±2.5)cm,臂展为(199.8±3.8)cm,体质量为(92.2±5.4)kg,专项训练年限为(2.3±1.1)年;6 名轻量级:年龄为(18.5±1.8)岁,身高为(188±3.6)cm,臂展为(192±3.7)cm,体质量为(76.5±5.0)kg,专项训练年限为(3±0.9)年。针对专项特征,运动员均是从全国各地选拔的备战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的重点运动员,5人达到健将水平,12 人达到一级运动员以上水平。均自愿、积极参加本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测验安排

本研究从赛艇训练实践出发,测试距离和时间的选择以不同能量代谢系统供能持续时间的生理学基础为依据[22-23],参考“黄金标准”系列测试及各国赛艇队[24-26]的测试方案,确定采用澳大利亚的国家赛艇队测试方案[27],在 2018 赛季准备期(12 周)的起、止各 1周利用赛艇测试仪(Concept II,D 型)进行测试,测试样本赛艇运动员在100 m(“黄金标准”中测10 s 功率)、500 m(“黄金标准”中测 60 s 功率)、2 000 m、6 000 m 与60 min 划行中的平均功率、成绩、桨频等指标(见表1)。第1 次测试依据“黄金标准”确定运动员具备的不同供能能力水平,量化安排不同供能能力训练比例。第2 次测试检验不同功能能力比例的变化及对提高2 000 m 成绩的有效性。在每次测试前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组别及测试距离设置测功仪阻力系数(所有运动员100 m 测试的阻力系数为190,其他距离测试时公开级运动员的阻力系数为130、轻量级运动员的阻力系数为120)。两次测试要求相同,运动员均会竭尽全力进行测试(根据运动员所在单位的政策,不同供能能力达到目标成绩均有不同等次奖励,测试过程中教练员关注运动员表现并进行鼓励)。

表1 样本赛艇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系列测试指标

1.2.2 测试程序

通过训练、测试、讲学,样本运动员能够按照测试要求完成测试,熟悉测试细节。测试和训练的地点均在陕西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杨凌)进行,海拔高度约450 m。样本运动员按能力水平分成6~8 人一组,测试前设置测试距离或时间,分段成绩设置为500 m。测试后记录划行的总成绩、距离、平均功率、500 m 平均成绩、500 m 平均功率。测试过程的营养补充按照运动队的营养计划执行。

分别在准备期(12 周)起、止各1 周的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四安排相同的测功仪测试内容,两次测试的程序、要求均相同。星期一上午9∶00 开始进行60 min测试,测试前先进行10 min 跑步、拉伸,再进行10 min测功仪专项准备活动。60 min测试分2 个30 min 完成,第1 个30 min 测试的桨频为16 次/min,间歇15 min后,进行第2 个30 min 桨频为20 次/min 的测试,测试后进行10 min 拉伸放松。星期二上午9:00 开始进行6 000 m 测试,测试前进行10 min 跑步、拉伸,再进行15 min 测功仪专项准备活动,之后进行6 000 m 全力测试。测试后进行15min慢跑、拉伸放松。星期四上午9∶30开始进行 100 m、500 m、2 000 m 测试,先进行 10 min 跑步、拉伸,再进行15 min 测功仪专项准备活动,100 m最大功率测试进行2 次测试,2 次间歇5 min,取1 次最好成绩进行记录。100 m 测试后放松划10 min,进行500 m 最大功率测试,测试后进行15 min 慢跑、拉伸放松。休息60 min 后再进行15 min 测功仪专项准备活动,进行2 000 m 全力测试,测试后进行15 min 慢跑、拉伸放松。

1.2.3 不同供能能力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及目的

提高赛艇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时,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选择、训练强度控制等主要参考了美国赛艇协会教练员委员会[28]和国际赛艇联合会等[29-30]的相关资料。U3(氧利用 3 训练)、U2(氧利用 2 训练)、U1(氧利用 1 训练)、PSLong(长距离拉桨功率训练)主要训练有氧耐力。U3、U2 为16~25 km 水上或测功仪技术训练和有氧训练,方法为技术分解训练法、技术完整训练法、持续训练法,血乳酸控制在2 mmol/L 以内,桨频为16~18 次/min。U1 为水上12~20 km的训练,方法为2km分段重复训练法,血乳酸为2~4mmol/L,桨频为 16~22 次 /min。PSLong 为 6×1 km 的分段重复训练,血乳酸为2~4 mmol/L,桨频为 16 次 /min。AT(无氧阈训练)、ATT(氧运输训练)主要提高最大无氧阈功率,AT 为水上或测功仪的6 km 或4 km 比赛训练及测功仪6×4 min 的多级测试(每级按预定负荷完成),血乳酸为4~6 mmol/L,桨频为22~28 桨;ATT 为水上或测功仪的4 000 m 比赛训练及测功仪7×4 min 多级测试(每2 个月安排一次最后一级4 min 的全力划),血乳酸为4~8mmol/L,桨频为28~32 次/min。T训练主要提高最大有氧功率,训练内容是测功仪2 000 m比赛训练,血乳酸为8~14mmol/L,桨频为30~38 次/min。PSmedium(中等距离拉桨功率训练)、PSShor(t短距离拉桨功率训练) 类训练主要提高最大无氧功率。PSmedium 为水上或测功仪的500 m 间歇训练,血乳酸为 4~6 mmol/L,桨频为 20~26 次 /min;PSShort 为水上或测功仪的250m间歇训练,血乳酸为4~6mmol/L,桨频为22~28 次/min。 PSSuper(最大拉桨功率训练)类训练主要提高最大无氧非乳酸功率,PSSuper 为水上或测功仪125 m 以内距离的间歇训练,乳酸为4~8 mmol/L,桨频为最大。力量训练为中等强度的力量训练,为增强肌肉耐力和提高功率进行准备,共安排10 个训练项目,每个训练项目做10~12 次,总组数为4~6 组。具体见表2。

表2 不同供能能力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及监控指标

1.2.4 不同供能能力训练的量化安排方法

将不同的训练内容、方法、手段按时间进行安排,通过对在多年训练实践中运动员完成训练的统计数据分析得知,运动员在水上和测功仪训练时每划行1 000 m 约需要4.5 min,力量训练量化安排同样以分钟计算。根据第一次测试的不同供能能力水平的评定结果,结合“黄金标准”、项目特征和准备期训练比例安排的一般模式,在Excel(2016)中对每一节训练课的训练量化安排,按照既定比例调整不同供能训练比例,最后以周为单位按照训练不同供能能力的目的对不同训练内容、方法、手段进行归类整理、量化。

1.2.5 统计方法

利用“Microsoft Excel(2016)”和“IBMSPSS Statistics 21”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不同级别男子赛艇运动员和所有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测试中500 m 划行的平均功率、标准差,并按照“黄金标准”算法[11]评定运动员当前的不同供能能力水平。对2 次不同供能能力测试的500 m 平均功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p<0.05 有显著差异,p<0.01 有非常显著差异。对所有运动员两次测试的结果制作“时间- 功率”散点图,进行幂函数曲线拟合,用决定系数判断曲线拟合优度,R2越接近1 说明拟合优度越大,根据函数式推算不同做功时间、不同划行距离对应的功率。统计训练计划不同供能能力训练比例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均值±标准差)和占比计算。

2 实验结果

2.1 样本运动员准备期训练前、后不同供能能力的“时间-功率”曲线

图1 是两次测试“时间-功率”拟合幂函数曲线,第 1 次测试为 y=1 146x-0.188,R2=0.993 9;第 2 次测试为 y=1 052x-0.172,R2=0.992 5。R2均接近于 1,拟合优度非常好,推算10 s、60 s 划行的平均功率有意义。根据2 次测试的函数关系式推算10 s、60 s 划行的平均功率并进一步计算分析,与“黄金标准”进行对比。

图1 样本运动员准备期训练前、后不同供能能力“时间-功率”变化曲线对比

2.2 样本运动员准备期训练前、后不同供能能力的变化及训练的量化安排

由表3得知,第 1 次测试时 10 s、60 s,6 000 m,60 min 划行的平均功率与2 000 m 划行的平均功率比值分别是(204.5±10.5%)(146.3±9.3%)(80.8±5.0%)(68.7±3.1%)。根据第1 次的评定结果量化安排不同供能能力的训练比例。第2 次测试的比值分别是(190.7±10.2%)(140.1±8.2%)(81.2±5.4%)(69.8±4.3%)。

由表4 得知,准备期12 周的训练中U3U2 训练强度占71.71%,U1 训练强度占6.91%,AT 训练强度占2.63%,T 训练强度占0.12%,PSLong 训练强度占1.95%,PSShort 训练强度占 0.02%,PSSuper 训练强度占0.003%,力量训练占16.66%。

表3 样本运动员准备期训练前、后的不同供能能力与“黄金标准”的对比结果 单位:%

表4 提高不同供能能力的训练量及比例

通过对赛艇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量化训练12 周后,运动员第2 次测试的10 s 平均功率、6 000 m 平均功率、60 min 平均功率与2 000 m 平均功率的比值更为接近“黄金标准”,而60 s 平均功率偏离“黄金标准”(见表 3)。

从图2 得知,准备期12 周训练中最大无氧非乳酸训练占0.003%(PSSuper),最大无氧训练占0.020%(PSmedium、PSShort),最大有氧训练占 0.120%(T),最大无氧阈训练占2.627%(AT、ATT),有氧耐力训练占80.569%(U3U2U1PSlong),力量训练占 16.662%(力量训练)。

2.3 样本运动员准备期训练前、后不同供能能力测试结果

由表5 得知,第2 次测试时测功仪2 000 m 划行的平均功率提高了1.98%,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00 m 划行的平均功率下降了5.14%,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500 m 划行的平均功率下降 1.58%,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6 000 m 平均功率提高了2.54%,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60 min 划行的平均功率提高了3.52%,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图2 样本运动员准备期不同供能能力训练占比

表5 样本运动员准备期训练前、后两次不同供能能力测试结果单位:W

3 分析讨论

3.1 赛艇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的评定方法分析

赛艇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评价的“黄金标准”是以奥运会冠军运动员为测试对象,以赛艇的生物学理论为依据进行测试分析归纳,得出10 s 划行的平均功率与2 000 m 划行的平均功率的比值为(173±22%),60 s的划行的平均功率与2 000 m 的划行的平均功率比值为(153±10%),6 000 m 的划行的平均功率与2 000 m划行的平均功率的比值为(85±3%),60 min 的划行的平均功率与2 000 m 划行的平均功率的比值为(76±4%)。

使用测功仪以10 s 测试评价肌肉功率和爆发力,以60 s 测试评价无氧能力,以2 000 m 测试评价有氧功率,以6 000 m 测试评价有氧能力、无氧阈功率,以60 min 测试评价有氧能力和耐力[11]25-30。跑步、游泳等运动项目和赛艇项目竭力运动时不同供能系统的持续供能时间[3,22,31-32]为:最大无氧非乳酸(ATP-CP 供能)最长供能持续时间约为30 s,10 s 达到最大峰值,10 s 后开始逐渐转向其他供能方式;最大无氧供能(糖酵解供能)从30 s 持续到90 s,90 s 后转向其他供能方式;最大有氧训练、最大无氧阈训练、有氧耐力训练供能时间从2 min 持续到1 h 以上,甚至更久,时间越长有氧供能占比越多。加拿大赛艇生物学方面的专家 Nick[33]提出,测功仪 6 000 m 划行的平均功率略高于多级递增负荷测试中的无氧阈功率,测功仪6 000 m划行的平均功率可代表最大无氧阈功率评价赛艇运动员的有氧能力。Peter 等[23]1-24从肌纤维类型角度研究不同供能系统的供能时间,认为ATP-CP 供能是II 型快肌纤维起重要作用,持续供能少于30 s;TAP-CP 和糖酵解系统是快肌和慢肌中的IIb 型肌纤维起重要作用,持续供能30~60 s;糖酵解和有氧供能系统是慢肌和快肌中的IIa 型肌纤维起重要作用,持续供能时间为1.5~3 min;有氧供能系统是慢肌(I 型)肌纤维起重要作用,持续供能超过3 min。

本研究与专项比赛和训练实践相结合[1,31],确定测试使用测功仪划行100 m、500 m、2 000 m、6 000 m与60 min 的成绩,结果显示100 m 成绩均在20 s 以内,500 m 时间均在 90 s 左右,2 000 m、6 000 m 均在 6 min。因此,所得结果能够相对准确地评定运动员的最大无氧非乳酸功率(100 m)、最大无氧功率(500 m)、最大有氧功率(2 000 m)、最大无氧阈(6 000 m)、有氧耐力(60 min)。

为了与“黄金标准”统一到一个尺度进行对比,将不同供能能力系列测试进行幂函数曲线维拟合,制作“时间- 功率”曲线(见图1),可推算10 s 和60 s 的划行的平均功率,结果可用于与“黄金标准”对比分析。

3.2 赛艇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训练的量化安排及对专项成绩的影响

根据第1 次测试结果,以“黄金标准”为参考依据(见表3),应增加有氧耐力、最大无氧阈功率、最大无氧功率训练的占比,减少最大无氧非乳酸的训练占比。据此,量化12 周不同供能能力训练比例,确定实施12 周0.003%的最大无氧非乳酸训练、0.020%的最大无氧训练、0.120%的最大有氧训练、2.627%的最大无氧阈训练、80.569%的有氧耐力训练、16.662%的力量训练(见图2)。第2 次测试的最大无氧非乳酸功率、最大有氧功率、最大无氧阈功率、有氧耐力功率与2 000 m 平均功率比值更为接近“黄金标准”(最大无氧功率除外)(见表3)。最大无氧阈功率和有氧耐力功率显著提高,最大无氧非乳酸功率和最大无氧功率显著下降,测功仪2 000 m 平均功率显著提高1.98%(p<0.01)(见表 3)。

Jensen 等[29]49-62研究提出,赛艇的有氧训练通常可以划分为两级强度,大部分训练在低强度范围,较高强度的有氧训练被称为氧利用1(UT1)训练,较低强度的有氧训练被称为氧利用2(UT2)训练。建议UT2训练的乳酸水平为1~2 mmol/L,UT1 训练的乳酸水平为 2~4 mmol/L。Thompson[30]72-113将有氧训练强度分为U3、U2、U1 三个强度等级。可见,不同供能训练比例在训练计划中由不同训练强度控制。本研究的训练强度监控方法为,每月进行1 次测功仪递增负荷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制作“功率- 血乳酸、心率”散点图,按指数函数进行曲线拟合求出函数关系式,推算每名运动员的 1 mmol/L、2 mmol/L、4 mmol/L、6 mmol/L 的功率和心率。据此,实施过程中严格把控每名运动员的训练强度。

赛艇年度训练常分为4 个阶段或6 个阶段,Thompson[30]72-113将年度训练分为准备期、赛前期、竞赛期、过渡期 4 个阶段。Thor[34]将赛艇年度训练分为准备期Ⅰ、准备期Ⅱ、赛前期、竞赛期Ⅰ、竞赛期Ⅱ、过渡期6 个阶段。结合文献[13-15]和训练实践分析,训练周期阶段划分没有本质区别,是辩证地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协调统一的问题,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获得最佳竞技状态。Thompson[30]认为赛艇年度训练在不同阶段的训练内容比例安排应有区别,一般情况,准备期有氧训练占90%,无氧阈以上强度训练占10%;赛前期有氧训练占86.5%,无氧阈以上强度训练占13.5%;竞赛期有氧训练占86%,无氧阈以上强度训练占14%;过渡期有氧训练占100%。本研究将所有训练内容根据训练强度以分钟为单位进行归类整理(见表4),将UT2强度划分为U3 和U2,U3 为专项技术训练、交叉训练和一般性训练,U2 为有氧长划;U1 为有氧较高强度的中等距离或长距离训练;AT 为4~6 km 距离的计时、测验;T 为 2 000 m 测验;PSLong 为 2 000 m 分段训练,提高每一桨的功率;PSShort、PSSuper 为 500 m 和 100m左右段落的测验或训练,力量训练为中等偏上的大力量训练。不同供能能力训练比例的统计方法(见表4)与 Thompson[30]72-113的统计方法有一定区别,Thompson 未将力量训练统计到训练强度比例中,结果得出准备阶段有氧训练占90%,但实际上不同供能能力训练方向基本一致,具体的量化结果和制定策略有一定区别。

生物学相关研究[30,33]表明,为期至少2 个月的U3、U2、U1 训练能够提高血容量,有氧代谢酶(琥玻酸脱氢酶、柠檬酸合成酶、H 型乳酸脱氢酶)增加,增加毛细血管数量,增加肌糖原储备、促进IIb 型肌纤维向IIa 型肌纤维转变。普拉托诺夫[14]64-431提出,未成年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要比成年运动员差,在无氧性质的最大负荷运动中,未成年运动员的最大乳酸浓度不会超过10 mmol/L,而成年运动员的最大乳酸浓度是这个数值的2~3 倍,女运动员的最大血乳酸浓度要比男子运动员低得多。无氧能力的提高所需的训练时间较短,训练实践中会将无氧能力的提高安排在赛前8 周左右,Haaker 等[35]研究显示加拿大国家赛艇队女子运动员(n=11)在备战2012 年奥运会周期赛前安排了乳酸最大峰值的训练和测验,血乳酸由7 月2 日的8.8mmol/L提高到了 7 月 9 日的 11.2 mmol/L。Nolte[11]77-86的专著中显示:高强度的最大乳酸训练(间歇训练)是使运动员做好参赛准备的最好训练方法,该训练的前提是需要有进行有氧训练的基础,在赛艇运动中通常将有氧训练安排在非赛期或冬季。根据运动员的年龄和训练年限,本研究在该训练阶段安排了为期12 周的大量有氧训练,最大无氧功率训练内容只占了0.020%(见图2),结果表明,样本运动员基础有氧能力明显提高(见表5)。

运动训练相关研究[15,35]认为,合理的运动技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运动的经济性,完善的运动技术能更有效地利用能量和优化能量供应过程,以及更有效地利用有氧反应。本研究根据运动员年龄、训练阶段及赛艇训练理论,在训练计划中安排了大量的U3(技术分解、技术完整训练)和U2 训练,共占71.715%(见表4),该部分训练对能量利用的经济性和有氧耐力的增强起到了较好作用。

赛艇是一项力量-耐力型运动[2],力量素质也是影响赛艇运动员专项比赛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议赛艇运动员在大力提高有氧耐力的同时应该增强肌肉力量[21]。本研究的力量训练比例为16.662%(见表4),力量训练以中等偏上的训练负荷为主,训练内容及训练要求强调与专项技术动作相结合,该部分训练是提高肌肉功率和肌肉耐力的基础。因此,在10 s 划行的测试中运动员没有好的表现,但运动员最大力量素质有了提高(测试资料显示),为下一阶段提高样本运动员最大功率打下了基础。

3.3 赛艇不同供能能力“黄金标准”和“时间-功率”曲线的实践应用

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时往往会在准备期加强有氧耐力训练,竞赛期强调无氧训练,而这也容易造成某一方面供能能力训练量化安排出现过多或过少的问题[16,19],凭借经验安排训练计划较难把握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经研究发现,教练员可根据赛艇不同供能能力“黄金标准”和“时间-功率”曲线评价不同阶段的供能能力水平,如果有氧能力水平达到目标要求,下一步就应针对性地训练无氧能力,量化不同供能能力的训练比例,逐步使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的比例趋近于“黄金标准”,提高运动员2 000 m 比赛成绩。但赛艇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的“黄金标准”在运用中仍应根据训练实际灵活掌握,考虑运动员的个体特征、多人艇位置分配及整体计划安排等方面的问题。

“黄金标准”和本研究的2 次测试发现,不同运动员的不同供能能力占比会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肌肉类型有很大关系[23]1-24。相关研究[1-2]显示,通过实验室测定的赛艇运动员最大摄氧量(VO2max)和乳酸阈功率对赛艇运动员专项2 000 m 成绩评定并不完全可靠,存在运动员的个体差异问题[36-38]。澳大利亚国家赛艇队[26]使用“距离 /时间 - 功率”测试评定系统,对每一名运动员的不同阶段、不同供能能力进行评定,包括:使用测功仪进行 100 m、500 m、2 000 m、6 000 m,60 min 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安排训练计划,但并没有研究如何量化不同供能能力的训练比例。因此,需要在训练实践中根据不同阶段每一名运动员的不同供能能力制定“时间- 功率”曲线,使每名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能够均衡发展。

赛艇是一项团体性运动,艇上不同的位置对运动员的能力要求不同,需考虑每一名运动员供能能力测试结果和多人艇的配艇要求[11]229-236。相关研究[28,39]显示,领桨手的能力需要好的速度力量和拉桨峰值功率,跟桨手需要较好的耐力。建议教练员根据不同位置特征确定下一阶段的训练方向。

在赛艇运动训练中,常年多次采用“黄金标准”进行测试也是不现实的,建议每年采用2~3 次全面测试较为合理,根据不同阶段供能能力训练的不同目标针对性地测试个别项目[11]25-30。比如:本阶段训练安排以提高有氧能力为主要目的,测试无氧能力就没有太大必要,进行大强度的测试也会带来诸多问题[24,37,40]。荷兰的国家赛艇队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项目奥运会冠军教练 Josy[24]在训练实践中测试 60 s 和 6 000 m 划行的平均功率,依据“黄金标准”得出60 s 与6 000 m 划行的平均功率比值为(1.80±0.05),根据此范围确定不同训练阶段的不同供能能力的训练比例,确保2 000 m发挥最佳水平。笔者为了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操作方便,根据“黄金标准”制定了达到2 000 m 目标的不同供能能力最低标准列表——“赛艇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的均衡发展目标”。例如:男子公开级运动员测功仪测试的2 000 m划行的目标平均功率为532 W,那么运动员在测试中10 s 的划行平均功率应在(920±117)W范围,60 s 的平均功率应在(814±55)W范围,6 000 m 的平均功率应在(452±16)W范围,60 min 的平均功率应在(404±21)W范围。在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可根据“赛艇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的均衡发展目标”制定阶段性的不同供能能力发展的目标,动态性地提高不同的能力。

4 结论

4.1 结论

根据赛艇项目特征和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测试评定结果,确定赛艇运动员准备期不同供能能力训练的量化安排方案,该训练方案能有效调控不同供能能力水平,促进赛艇2 000 m 成绩提高。“黄金标准”“时间- 功率”函数曲线对赛艇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水平的评定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可有效确定下一步不同供能能力训练的方向,在训练实践过程中应考虑不同训练阶段和赛艇运动员训练水平及多人艇项目要求等因素而灵活运用。

4.2 展望

科学化的赛艇运动训练应是根据项目特征全面评估运动员现阶段水平,依据训练规律量化安排训练方案,阶段性地提高赛艇运动员不同供能能力水平,实现专项成绩的提高。本研究虽只对赛艇训练准备期进行了分析研究,但基本能够说明赛艇训练在大周期的不同阶段通过这样的量化安排同样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后期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赛艇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猜你喜欢

平均功率赛艇乳酸
赛艇队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万瓦激光切割机市场阶段性回调
优秀速滑运动员张虹下肢关节肌力特征研究
赛艇运动中运动员身体悬挂技术的运用
瞬时功率与平均功率的区别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比较与应用
血乳酸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