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淀粉样蛋白A、摄食抑制因子-1、25-羟维生素-D3水平变化及其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2021-04-09陈曼丽范琳石文焕齐莉莉郝咏梅
陈曼丽,范琳,石文焕,齐莉莉,,,郝咏梅,,
作者单位:1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老年病科,河北 石家庄050000;2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河北 石家庄050000;3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河北 石家庄050000
研究显示,多数老年2型糖尿病(T2DM)除血糖异常外,同时存在血脂代谢异常,会显著增加病人继发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并发症风险。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是当前公认T2DM 发病、发展重要原因,近年深入研究发现,脂肪因子在T2DM 发病中亦发挥重要作用。摄食抑制因子-1(Ingestion inhibition factor-1,Nesfatin-1)是新发现脂肪细胞因子,参与摄食、能量代谢等生理过程;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为经典脂肪细胞因子及炎性因子,参与介导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维生素D 除参与钙磷代谢、骨骼代谢等过程外,其低表达还与T2DM 发病关系密切。目前鲜见老年初诊T2DM 病情进展与血清SAA、Nesfatin-1、25-羟维生素-D3[25(OH)D3)]表达关系研究,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探究上述因子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旨在阐明其在老年初诊T2DM病情进展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老年初诊T2DM 病人106 例为T2DM 组,按1∶1 比例选取同期106 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纳入标准:符合T2DM 诊断标准;年龄≥60 岁;初诊病人;血糖水平相对稳定;病人及其近亲属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类型糖尿病人;伴风湿性疾病病人;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近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有骨质疏松史者;近期服用骨化三醇或钙剂者;脂肪肝或肝功能异常者。1.2 方法
均于晨空腹取肘静脉血2 mL 置非抗凝管内,室温静置30 min,离心9 min(3 500 r/min,半径8 cm),取血清置冰箱待测。测时取血清18 ℃环境解冻,并逐渐恢复至室温(避免反复融冻),测血清SAA、Nesfatin-1、25(OH)D3 水平、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另进食相同营养餐后2 h 取肘静脉血2 mL 置非抗凝管内,室温静置30 min,离心9 min(3 500 r/min,半径8 cm),取血清,采取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餐后2 h 血糖(2 h PG)、餐后2 h 胰岛素水平(2 h INS);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TC、TG采取酶法检测。HOMA-IR 采取最小稳态模型计算:HOMA-IR=FBG(mmol/L)×FINS(mmol/L)/22.5;ISI=1/[LogFBG(mmol/L)+LogFINS(mmol/L)]。采取酶联免疫法测血清SAA、Nesfatin-1、25(OH)D3,试剂盒由武汉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由资深专科医师参考试剂盒步骤规范完成。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血清SAA、Nesfatin-1、25(OH)D3水平。(2)对比两组血糖(2 h PG、FBG)、血脂指标(TC、TG)水平。(3)对比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标(ISI、HOMA-IR、2 h INS)水平。(4)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血清SAA、Nesfatin-1、25(OH)D3 水平与糖脂代谢(2 h PG、FBG、TC、TG)、ISI、HOMA-IR相关性。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饮食习惯、长期饮酒史、长期吸烟史等基础资料均衡可比(P
>0.05);T2DM 组血清SAA、Nesfatin-1与2 h PG、FBG、TC、TG、FINS、2 h INS、HOMA-IR 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25(OH)D3与ISI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见表1。2.2 血清三个指标与病人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Pearson 相关分析
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老年初诊T2DM 病人血清SAA、Nesfatin-1 水平与2 h PG、FBG、TC、TG、FINS、2 h INS、HOMA-IR 水平呈正相关,与ISI 水平呈负相关,病人血清25(OH)D3 水平与2 h PG、FBG、TC、TG、FINS、2 h INS、HOMA-IR 水平呈负相关,与ISI水平呈正相关(P
<0.05)。见表2。表1 2型糖尿病106例与健康体检者106例一般资料比较
表2 血清各指标与病人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Pearson相关分析(r值,P值)
3 讨论
近年随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生活质量提升,T2DM 患病率呈逐年增加及年轻化趋势。T2DM自身病情可控,但其诱发的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是临床致残、致死发生主要原因。因此,加强T2DM病情监测一直是临床研究热点课题。
SAA 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高敏感性炎症标志物,主要由肝细胞、脂肪组织细胞合成,其在急、慢性炎症反应中外周血表达显著升高,可达正常水平的1 000 倍以上。慢性亚临床炎症反应参与T2DM 病情进展过程,此结论已得到临床一致认同。本研究显示,T2DM 组血清SAA 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说明SAA 所介导炎症反应参与T2DM 病理生理过程。推测SAA 作用机制可能是:(1)对炎症反应及感染进行免疫监视;(2)机体防御性应激反应,通过中和外来物质协助损伤组织修复;(3)参与组织再生过程,避免进一步损害。T2DM 小鼠模型显示,SAA 与其受体(Tanis)互相作用促进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牛玲等研究表明血清SAA 表达与糖代谢关系密切,随糖代谢损害加重其表达呈升高趋势,提示在糖代谢损害早期阶段已存在炎症反应。此外,临床研究已证实,T2DM 病人并非胰岛素绝对缺乏,而是敏感性降低,甚至存在胰岛素过度生成情况,表现HOMA-IR 升高,ISI降低。本研究也显示,T2DM 组ISI 低于健康对照组,HOMA-IR 高于健康对照组,且HOMA-IR 与血清SAA 水平呈正相关,ISI 与血清SAA 水平呈负相关(P
<0.05)。T2DM 病人机体胰岛素相对缺乏,机体高糖环境反馈调节肝脏、脂肪组织加速糖代谢、存储,SAA 可能参与、介导此过程,但随病情进展,HOMA-IR 进一步升高,诱发机体炎症瀑布效应,SAA 过度生成加重组织器官炎症损害过程。25(OH)D3 是维生素D 经肝25-羟化酶催化后的主要代谢产物,近年体内外试验显示,维生素D是正常生理条件下胰岛素分泌及维持正常糖耐量必需物质。学者Jung等研究显示,T2DM病人普遍存在外周血25(OH)D3低表达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T2DM 组血清25(OH)D3 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且与2 h PG、FBG、TC、TG、HOMA-IR水平呈负相关,与ISI 水平呈正相关(P
<0.05),说明血清25(OH)D3表达与T2DM病人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已有研究证实,除高糖环境损害外,脂质代谢异常也参与T2DM 继发心血管、神经系统病变过程。25(OH)D3 能通过阻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s-γ,PPAR-γ)表达过程,发挥抗脂肪形成作用,同时可激活PPAR-δ 调节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内脂肪酸代谢过程,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有学者发现,摄入维生素D>500 IU/d,可将T2DM 患病风险降低13%;维生素D>25 ng/mL 群体与<14 ng/mL群体对比,T2DM 患病风险降低43%。因此,推测T2DM病人25(OH)D3缺乏可介导脂质代谢异常,增加胰岛素抵抗性,加重病情。本研究显示,T2DM 组2 h PG、FBG、TC、TG 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可证实上述推测。Nesfatin-1是一种摄食调节肽,在能量平衡、摄食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已被广泛性证实。动物试验研究显示,Nesfatin-1与胰岛β细胞存在共表达,高糖刺激后鼠胰岛NUCB2mRNA表达异常升高,可促进胰岛素分泌,但在低糖环境及正常血糖环境中其对胰岛素分泌无影响,说明Nesfatin-1具有高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本研究显示,T2DM 组血清Nesfatin-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与HOMA-IR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P
<0.05),与学者黄琳秋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可能是所选病例病情相对较轻,胰岛β细胞尚处于代偿阶段,代偿性生成胰岛素的同时,Nesfatin-1随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加并释放入血,引起血清Nesfatin-1水平升高。此外,Nesfatin-1可能作为保护性因子,在T2DM中代偿性生成增加,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高血糖环境,临床可通过检测Nesfatin-1水平评估病情变化情况。综上可知,血清SAA、Nesfatin-1 在老年初诊T2DM 病人中呈高表达,血清25(OH)D3 呈低表达,且表达与病人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