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数字化设计能力培养探析

2021-04-09沈玥

艺术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校企融合艺术设计

沈玥

摘要:如今,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包装、广告、产品标志、家具、家居设计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数字化设计迅速发展。为了适应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必须将艺术设计与数字化设计结合起来,调整办学理念、重视实践,和企事业单位紧密结合,培养满足时代要求的人才,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基础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校企融合;艺术设计;数字化设计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0-0220-03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数字技术应运而生,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引发了艺术技术的变革,艺术设计更多采用新型设计手段,如三维设计、动画设计等。面对时代发展,高职院校要深入开展教学方式、办学模型、管理制度等的改革,让课程体系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式,加大校企融合力度,提升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要面向未来,瞄准科技变革和信息时代升级的战略方向,以制度变革为基础,逐渐提高办学水平,为企事业单位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与技能支持,不断提高社会对艺术设计教育的认可度。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经过学习,能够从事时尚品牌设计、企业形象系统设计、展示场所空间设计、家具设计、家居装修装饰环境设计、多媒体传达设计和企业营销宣传设计等多个方面的设计工作,还可以在广播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广告设计公司、大型新闻网站等各种信息传播媒体工作,负责相关的编辑和平面设计工作等。创新是设计的根本,数字化设计是实现手段,学生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尽快走上社会工作岗位,是高校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1    信息高速发展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高职院校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了培养国家发展所需的广告、装潢、装修装饰设计等行业的人才,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有很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设计者要具备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高职院校也需要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和交流,创造条件一起培养人才。当下高职院校在进行艺术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1    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仍有待明确

部分高职院校对现代社会的人才要求和技术培养需求认识得还不够充分,传统陈旧的课程和教学内容满足不了数字时代的社会需求。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仅仅学习一些基础的课本知识,遇到一些设计任务和设计软件不会应用和创新,不能胜任较复杂的设计工作。中国的艺术与设计专业培养人才,一定要适应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以满足现阶段新型设计领域人才的要求。

1.2    部分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没有与时俱进

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仍旧沿用传统的二维平面的书本设计模型和教学方式,在课程设置方面,部分新兴的数字设计课程和技术知识的教学理论还没被编入艺术设计教材中。艺术和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的相互交叉使设计手段丰富而快捷,怎样才能够充分利用该专业先进的设计手段,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快速掌握设计技巧,毕业后能够满足社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无疑是当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所要考虑和面对的问题。数字化时代对艺术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艺术领域已经开始出现巨大的变革,因此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手段也必须作出调整。

2    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数字化设计能力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

2.1    艺术设计和数字化设计关系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经济学、社会学、美术设计学等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充分体现在“艺术+技术+社会”的技术相互交叉上。如今的艺术设计不再是传统报纸、杂志唯一的创作和传播手段,网络设计、数字设计正逐渐成为新媒体视觉艺术设计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各种数字化装置和设计软件进行艺术相关的设计,是计算机和艺术设计两个专业的交叉学科。新一代艺术技术以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丰富的数字技术表现形式,大大增强了设计者和用户的互动,如数字化报业媒体系统不仅让订阅用户获得了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阅读快感,而且能使报业集团在线实时了解订阅报纸的数据和运营业绩供给真实的统计报告[1]。在互联网与数字化大背景下,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艺术设计与互联网其他数字技术交互融合与进步,应运而生的数字设计技术高速发展。数字为设计者提供了全新的艺术设计手段,例如,如今比较流行的3DSMAX、AUTOCAD软件,设计师只要把设计图形的具体数据与思路输入软件中,再进行相应调整,很快就能形成图样,而且可以是立体的。在功能强大的软硬件的支持下,以前不好操作的配色和调色步骤能快速完成,这不仅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而且还能提高设计效率。

数字化设计就是数字技术和艺术设计的紧密结合,数字化和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完善,使设计领域发生了奇妙的改变。设计师可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计算机的屏幕上,用电子画笔描绘设计图样,创造三维设计效果。设计师能用电子画笔、鼠标、键盘,轻松得到各式各样的设计图案,将其想象中的所有色彩调配出来,再配合声音、动态,充分表达设计思想。数字化设计能通过比较简单的操作完成以前复杂的工作,图形也可以快速复制和传送,还可以多人配合完成一个复杂庞大的设计任务,激发设计者的创作灵感。随着计算机软件数字技术的快速进步,新的设计工具不断出现,如今的设计师拥有以往不曾拥有的设计条件,他们有用不坏的笔刷、变化多样的画板、各种颜色、图像样库以及以前没有的快捷的设计手法,這使设计方法和手段变得复杂丰富,给设计师提供了诸多便利,有利于启发其设计思路,激发其想象力和潜力。同时,这些视觉设计通常会依靠移动端和互联网,设计成本非常低,能有效帮助设计师开展各种设计工作,再加上传统的纸媒逐渐转变为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种数字化电子产品,在无形中大大提升了产品设计的多样性。工艺设计融入了很多技术性内容,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计算机设计手段,从二维设计时代到三维设计时代,从静态发展到动态设计,数字化设计改革不仅仅表现为设计手段的变化,更表现为深层的设计业务流程、设计思考方式的变革。如今,面对不断变化的信息时代,设计师要用与时俱进的眼光与世界交流和沟通,很多出色的插画设计师、动画大师、包装设计师等,他们在作为艺术家的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计算机应用工程师。然而,数字化设计改革也给现代设计师带来了很多困惑,如果不会利用这些手段,就无法完成现代设计。高校培养的设计人才就是未来的设计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人才数字化设计能力的培养。

2.2    数字化设计是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1世纪以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人们逐渐以数字化为主要的生活方式。在数字化信息时代,数字技术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并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新的技术如数字影像、数字电影、数字动画、数字展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体验等逐渐受到大众的欢迎与追捧,慢慢成为主流的交流媒介[2]。比如在数字化广告设计中,图形可以是动态的,再结合音乐效果,可以充分展示产品的特点,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在展厅设计中,利用数字化设计立体空间,通过图形显示模拟实景,作品能显示真实的场所情景;采用数字化设计包装,可以显示不同的效果,供用户挑选合适的风格;数字化设计应用在家具上,可通过参数化建模技术和家具产品构建技术,搭建定制家具产品库。如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大量使用数字计算机与各种多媒体技术手段设计产品,而设计师在整个工作过程当中直接受到了数字化技术的深刻影响,其设计作品也拥有很大的信息量。总的来说,在数字化时代的强力推动和不断影响下,艺术设计专业在其内容和形式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多重要的改变。未来时代一定是数字化时代,数字化设计也将成为设计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高校培养的艺术学生,在学校就要掌握数字化设计手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需要。

3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

3.1    重点培养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化设计新技术应用

在5G数字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数字媒体技术飞速发展。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艺术技术不再局限于静态、僵化的平面图画,而是实现了立体的、动态的图画设计,动态的图画能更准确地表达内涵,更容易让人理解[3]。艺术设计以视觉传播视觉信息为使命,数字技术使艺术设计从传统的二维变为多维设计,从静态设计变为动态设计[4],甚至加入了视频和声音设计。今天,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络和电子信息传播社会中,这些信息传播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数字化发展推动了艺术专业的进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除了基本的设计课程教学外,还应该加入数字技术课程,引入数字化设計软件和设备,加深对数字设计的理解和应用,增强课程数字设计的有效性。引入数字技术后,学生利用绘画板,实现以手绘到电脑出图的转变,数字化课程有助于学生理解设计思路、掌握设计技巧,利用各种设计软件和电子产品,提高创作效率和质量。高校以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新型设计人才为目标,以满足各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要求。因此,必须打破传统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立足先进的新的设计和表达方式,要求学生掌握新的设计技术,引入去纸化概念的设计练习十分必要,这是数字化背景下艺术设计的表达工具[5],具有艺术设计的创新能力。

高校按此目标开展专业的教学工作,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打造信息技术处理课程群组,设置课程组成体系,例如,电脑辅助设计、3D设计、摄影图像基础、印刷技术、交互式用户界面设计、网络动漫、网页设计等课程的设置,要求每个学生在打好本专业技术基础后,开始学习本科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前沿性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大量运用数字化艺术设计进行专业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大量运用数字化艺术设计进行专业教学,让师生切实感受现当代新媒体、新技术的革新等,以便艺术设计专业更好地适应数字设计与信息互联网媒体技术的发展。

3.2    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在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一,学生不能只会设计和制作,还应具备企业文化策划和指导能力。中国市场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新环境,适应岗位要求。学生不能只会设计和制作,还应具备企业文化策划和管理能力。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实习工作和创业条件,例如,到包装、广告公司担当实习平面设计,到各种报社、杂志社、各类大型网站或其他传播机构担任实习设计师或专职编辑。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创业,为自己的企业进行产品规划和宣传,学习针对这些岗位发展的策划和设计表达能力。

第二,高校引入资深的设计师,教师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项目,在项目中锻炼学生成才。为了使学生快速进入职业角色,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致力于校企融合,联合做项目,通过项目,推动书本知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因此,高校教师应尽可能加强多方合作,加大与企事业的合作和交流力度,也要和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开展项目,不断提高师生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能力、设计创新能力,进而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高校也要逐步招募业内专家、行业教授、企业资深设计师携带自己的实战项目,来校讲课或者指导实践性教学,强化设计项目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积累大量的操作经验及真实的实际设计技巧。高校应该树立与企事业单位融合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尽快走上工作岗位,早日成才。

3.3    与企事业单位及其他高校图书馆联合开展嵌入式课堂教学服务

在专业技术教师的指导与教学中,根据专业授课老师的思路、想法与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与专业技术培训课程密切相关的就业创新指导、资源共享、文献推荐、资料搜集等活动。例如,文献检索、设计思维与方法、专题研究、学年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采取多维度合作培养,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具备收集整理以及再应用所需资料信息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新知识的能力、学术探索能力及发展创新意识。

4    结语

如今正处在一个以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推进的伟大新时代,数字化、网络化迭代发展。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未来数字化设计将成为艺术设计的主流,并逐渐向多元化、多维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各种数字化处理技术,对文字、图像、图形进行设计,进而给人们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高校教学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快推进数字化设计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才能避免在新一轮数字设计产业竞争中遭淘汰出局。

提高学生数字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是高校开展应用型教育办学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应重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对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数字化设计手段,设置一些模块化课程,将传统设计基础教育和新一代数字化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改革深化“艺工融合”的培养模式,紧扣应用型教育办学的理念和目标定位,依托现代化的设计教育理念,积极、主动探索“多元协同”的教育实践路线。将艺术设计新的教学方式与公司实习相结合,在教学中融入企事业单位文化特点,真正为企业、设计公司、社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创新性的专业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张帆.视觉传达技术构建下的数字化报业媒体系统设计与研究[J].软件导刊,2011(6):97-99.

[2]杨丹.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处境与思考[J].艺术设计,2019(12):54-55.

[3]苟春艳.数字化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4(4):91.

[4]曾英.数字化时代的视觉传达动态设计[J].艺术科技,2015(12):182.

[5]郭佳格.数字化环境中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1):114-115.

猜你喜欢

校企融合艺术设计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Nirvana涅槃》
《星.云.海》
《花月夜》
校企融合 建设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深度融合下的“企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第二课堂建设有效推进职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