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和管理:罪犯危险性评估实施体系的运行

2021-04-08马臣文

行政与法 2021年3期
关键词:危险性罪犯量表

摘      要:罪犯危险性评估可以为监狱管理和罪犯矫正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因此,有必要通过归纳和概括评估目的、评估方法、评估工具等,全面理清由入监评估、中期评估、出监评估和即时评估构成的我国罪犯危险性评估实施过程,以期促进罪犯危险性评估从技术到管理层面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关  键  词:罪犯矫正;危险性评估;再犯可能

中图分类号:D9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1)03-0104-09

收稿日期:2020-09-27

作者简介:马臣文,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8级“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监狱学、法理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监狱工作于提升江苏法治核心竞争力中推进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SJB820029。

罪犯危险性评估是增强改造针对性、实效性,提高改造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精准实施罪犯危险性评估,可以“标定犯罪人的危险程度,为危险控制奠定事实上的、逻辑上的与科学上的基础,从而为维护社会安全提供保障,为重返社会政策的实施提供保障,为推行矫正项目提供保障。”[1]罪犯危险性评估的实施包括入监、中期和出监三个阶段性评估和动态性的即时评估。

一、罪犯入监危险性评估的实施

(一)入监评估的目的

入监评估是监狱对于新收押的罪犯开展的危险性等级和危险类别以及危险因子的预测评价的活动,对罪犯科学分管分押能够维护监管安全和秩序。根据危险等级对罪犯进行分类,把不同危险等级的罪犯对应的关押在不同警戒等级的监狱或监区进行管理是现代监狱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发挥有限的监管资源的管控作用,防患于未然。同时,精准矫正的科学性来自应用理论的实证性和可操作性,罪犯危险性评估实施中尤其依赖“风险——需求——响应”(RNR)原则的应用。RNR原则是矫正领域广泛采用的犯罪风险评估的原则,也是检验矫正是否有效以及检验有效矫正的因素的原则,犯罪要遵循RNR原则成为一个基本共识。[2]罪犯危险性的大小,是由罪犯个体本身存在的危险因素决定的。这些危险因素也是罪犯的再犯罪和狱内危险行为发生的犯因性因素或危险性因素。所以,对于罪犯的危险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和分管分押是现代监狱实现防范罪犯的再犯危险和狱内危险的本和标,即标本兼治的两个方面。

(二)入监评估的方法和评估工具

1.入监评估的方法。对罪犯入监评估是指对法院判决后刚投入监狱改造的罪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进行评判,即对人身危险性的诊断性评价。入监评估是科学认识罪犯的前提,是监狱分押分管、制定罪犯改造目标和个别化改造方案的重要科学依据。[3]因此,入监评估的方法是否科学决定着分管分押是否准确和矫正是否有效的问题。入监对罪犯开展危险性评估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主观到客观、经验到科学、定性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量定性分析到定量定性与临床诊断相结合的发展过程。早期的入监对于罪犯的危险性评估主要是由管理人员根据经验和对罪犯的观察主观进行评估。预测表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犯罪学家编制的,其利用群体(而非个人)所具有的多种特征来预测未来犯罪行为的概率。预测表是一个线性加权总数,权重是由多元回归得到的,分数可能随着风险水平的改变被分为不同的等级,或者可以得到重新犯罪的概率,[4]这极大提高了评估技术的科学性和应用性。目前,各国开始将重新犯罪问题纳入刑罚和犯罪学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理论成果和评估量表。引入量表评估后,罪犯危险性评估也逐渐规范化和科学化。

在我国,基于维护监管安全和秩序的需要,罪犯危险性评估作为重要的狱情信息,其适用方法主要由监区和监狱根据罪犯的相关信息和行为表现集体分析研判。就罪犯危险性评估而言,目标是从罪犯个体以及监管民警的角度构建罪犯危险性评估工具,这会涉及许多抽象建构,以了解罪犯个体自我评价的真实性、民警评估的态度、信息来源是否准确。[5]我国的相关部门先后研发了用于罪犯入监评估的人身危险性评估量表和用于出监评估的罪犯重新犯罪预测量表。罪犯人身危险性评估量表,简称为RW量表,主要评估罪犯的改造难易程度以及罪犯暴力、脱逃、自杀危险。综合入监罪犯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主要有收集罪犯危险性评估信息的方法和预测分析与研判罪犯的危险等级、危险类别和危险性因素的方法。

⑴收集罪犯危险性评估信息的方法。罪犯的基本信息收集的是否全面和客观,直接决定评估的准确性。因此,评估人员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全面和客观地收集罪犯与危险性相关的信息,如自陈法、阅档法、访谈法、函调法。自陈法是指在罪犯入监后,评估开始前,由评估员指定罪犯自行书写或由他人代书个人基本简历、成长经历、兴趣爱好、犯罪过程、犯罪事实、家庭状况以及对犯罪的认识等内容的方法。阅档法是指由评估员在罪犯入监后,评估开展前,对罪犯的正副档案中的文本进行阅读,从中收集相关评估信息的方法。罪犯入监后,评估员应当及时阅读罪犯的档案。对看守所记载的罪犯表现信息、刑事判决书记载的信息,尤其是其中记载的罪犯人口学信息、家庭信息、犯罪及刑罚信息要仔细摘要。访谈法是指采用开放或半开放的方式,由评估员与罪犯通过面谈沟通交流,收集和了解有关与评估相关信息的方法。一般而言,访谈的内容主要包括违法犯罪史、婚姻家庭情况、财产居住情况、社会交往情况、成瘾状况、生理心理状况、犯罪思维与态度,等等。函调法是指由监狱向罪犯原籍或者犯罪所在地的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地方政府机关、村(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他组织,通过发信函的方式收集评估信息的方法。

⑵预测分析与研判罪犯的危险等级、危险类别和危险性因素的方法。有学者认为,在罪犯的整个刑期中,风险评估都是至关重要的,必须正确地鉴别与个人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保证在监禁中消除这些因素。[6]在收集完成罪犯信息的基础上,评估员需要根据这些信息對罪犯的危险程度进行定级,并研判出罪犯的危险性类别和危险性因素,这是罪犯危险性评估在入监评估的重要任务。预测分析与研判罪犯的危险等级、危险类别和危险性因素的方法主要包括量表测评法、临床诊断法、综合分析评估法。量表测评法是指评估人员采用罪犯危险性评估专用量表测评罪犯危险性的方法。罪犯危险性评估量表是量表测评法的基础工具,没有罪犯危险性评估量表,就无法采用量表测评方法。目前,我国的监狱系统没有可供全国统一使用的罪犯危险性评估量表。在我国普遍推行罪犯危险性评估之初,部分未研发罪犯危险性评估量表的监狱,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需要研发或选用已有的罪犯危险性评估量表,如加拿大的服务水平量表(LSI-R),英国的罪犯评估系统(OASys)以及我国江苏、上海、北京、浙江等地研发的相关量表。司法部推荐采用是上海市监狱管理局研发的危险性评估量表,仅适用于年满十八岁以上的成年男犯,对于女犯、未成年犯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罪犯并不适用。因此,在入监评估时,仍需要选择其他一些相对成熟的量表进行施测。临床诊断法是指采用一定设施设备和配套系列量表,对于罪犯的危险性等级、危险类别和危险性因子进行确认确诊的评估方法。罪犯危险性评估量表的测评结论仍存在错误、遗漏或误差的情况,对于量表测评的结果还须采用临床诊断的方法,进一步确认、纠错和补缺查漏。临床诊断的具体方法包括医学临床诊断法,如DRA检测法、内分泌检测法、脑电、肌电和肤电检测法、脑部CT扫描法等;心理仪器设备和配套心理量表测评法,如眼动仪测评法、面部表情测评法等;其他自然科学技术检测法,如大脑化学元素检测分析法等。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诊断法也将成为罪犯危险性评估重要的方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量表检测加临床诊断的评估模式。综合分析评估法也称综合诊断法,是指监狱评估机构根据评估员收集的罪犯信息或评估信息所进行的量表检测的结论、临床诊断结果,对罪犯危险性所进行的具有集体性和综合性的最终评估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主观综合评估法、客观综合评估法、主客观结合的综合评估法三种具体的方法。主观综合评估法是评估机构根据评估收集到的罪犯信息,通过集体讨论或背靠背的方式形成集体结论的方法。采用主观综合评估法,要达到相对的准确,罪犯的信息必须要得到相互印证,要进行去伪存真的分析,使信息相对全面和客观。同时,评估员也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这种方法极具主观性和经验性,其评估结论与评估员个体主观评估结论相比精确度更高。客观综合评估法是基于罪犯危险性评估量表和临床诊断结论所进行的综合分析研判的评估方法,其评估结论相较于其他评估方法更具客观性和精准性。主客观结合的综合评估法亦称为集体会诊法,是指评估机构在依据罪犯信息对罪犯进行主观评估的同时关注罪犯危险性评估量表的量化结论,经再次集体讨论决定罪犯危险性等级、危险类别和危险性因子的方法。相较于主观综合评估法,主客观结合的综合评估法的评估结论更加精确。但这种方法只是一种过渡性评估方法,主要适用于所使用研发的罪犯危险性评估量表尚不成熟或直接借鉴使用国外罪犯危险性评估量表时采用。就我国监狱罪犯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现实发展而言,采用主客观综合评估法是目前较为适宜的方法。

⒉入监评估工具。入监评估工具主要包括入监罪犯危险性评估基础量表和入监罪犯危险性评估辅助量表。基于入监罪犯危险性评估的目的,入监罪犯危险性评估基础量表主要包括罪犯再犯危险评估量表、罪犯脱逃危险评估量表、罪犯狱内暴力危险评估量表、罪犯自杀危险评估量表和罪犯矫正需求评估量表。由于罪犯再犯、脱逃、暴力和自杀危险以及罪犯矫正需求相互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性和逻辑性,将这些评估合成一个总量表是现代罪犯危险性评估量表发展的趋势之一。入监罪犯危险性评估基础量表属于他评量表,需要评估员在全面客观收集罪犯信息的基础上,对罪犯的危险性等级、危险类别和矫正需求作出预测性评价和分析,如上海市监狱管理局研发的罪犯危险性评估量表实际上由罪犯自评的人格量表和民警他评的评估量表两个分量表组成。罪犯自评的人格量表是由反社会人格、偏执性人格、冲动性人格、边缘性人格、抑郁、躁狂、神经质和说谎八个维度组成,实质上是辅助量表。民警他评的评估量表是由三类危险史、身心疾病、成瘾行为、家庭环境、认罪态度、狱内表现和保护因子等六个维度组成,实质上是基础量表。

需要注意的是,罪犯危险性评估量表中一些因子测题往往涉及到罪犯的心理状况、思维和态度等,通过自陈法、阅档法、面谈法等很难真实收集到准确的评估信息。因此,入监阶段在对罪犯开展危险性评估前采用相应的心理量表对罪犯施测能够客观收集到罪犯相关的心理、思维和态度等方面的信息,防止罪犯危险性评估结论出现错误。心理量表为自评量表,主要包括人格量表、个性分测试量表、共情问卷、教育方式问卷、儿童虐待问卷、冲动性量表、犯罪态度与同伴量表、特质愤怒量表、攻击问卷、适应能力量表、亲密关系量表、非理性信念与渴求量表、抑郁量表、自杀量表和自杀理念量表等,如入监评估辅助量表主要是基于刺激——反应模式构建的心理量表。在对罪犯施测时,要求测试场所安静,在规定时间内由罪犯自主作答,如果罪犯存在阅读困难的,可由评估员阅读和对罪犯作答进行记载。

二、罪犯中期危险性评估的实施

(一)中期评估的目的

中期评估是指定期对服刑过程中的不同危险等级的罪犯开展危险性评估的活动。罪犯的危险程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会随着服刑时间、矫正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的动态变化,出现新的危险类别。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分类的过程还简化、概括化和提高了再犯的预测力,并且提醒我们犯罪源于多种原因,在其行为上和心理上也表现出多种类型。[7]因此,监狱必须根据评估及时了解罪犯危险性程度的变化,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和管控措施,确保罪犯危险程度与监管资源、管控措施相适度。同时,中期评估能够纠正前次评估以及矫正中的错误,防止发生监管安全事故,实现矫正目标。

(二)中期评估的方法和评估工具

⒈中期评估的方法。中期评估信息收集的方法主要有阅档法、访谈法、行为观察法等。阅档法中的阅档既包括罪犯的正副卷宗、监区执法仪保存的相关行为视频档案、监狱证据库保存的罪犯相关行为证据,也包括罪犯矫正方案实施、狱内消费、医疗、心理咨询、邮汇、接见、通信通讯等记录。评估员在阅档时要以前次评估形成的信息清单为主要依据,对发生变化的信息要重点摘录,对罪犯的改造表现尤其是违反监规监纪行为、奖惩和对罪犯心理和行为有影响的监内外服刑事件信息要重点摘录,对罪犯的悔罪书、思想汇报、检查书等文本内容要仔细阅读,从中分析相关信息。阅档后,评估员与罪犯面谈时,除对前次评估收集的信息进行核对外,还应将导致前次信息发生变化且对罪犯行为和心理产生正负影响的行为、事件作为重点访谈的内容,从中了解罪犯思想和心理状态,分析对罪犯危险之间可能产生的影响因素。同时,监狱应编制罪犯服刑行为观察记录表,由监区民警通过日常观察、谈话等方式对罪犯日常服刑表现、特定行为、事件和言语进行日记载。罪犯行为观察记录表即可作为中期评估重要的信息依据,也可作为即时评估的提起和开展即时评估的重要信息依据。

⒉中期评估罪犯危险性等级、类别和矫正需求测评分析的方法。中期评估时,对罪犯危险性等级、类别和矫正需要测评分析的方法与入监方法基本相同,即采用量测评价法和综合分析评估法,必要时也可采用临床诊断法。评估在收集完成所需评估信息后根据其所制作的中期评估信息清单对量表相应测试题的选项进行选择,计算出罪犯的得分,并据此确定危险等级和明确矫正需求。评估员完成中期评估后,监狱评估机构应及时组织评估员、监区民警、狱政和教育改造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对评估结论进行讨论、分析。评估员应将收集到的罪犯相关评估信息和量表测评的结论进行详细的书面和口头汇报,与会人员应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并发表意见。如果中期评估未对罪犯开展量表测评的,可由与会人员经讨论后确定罪犯的危险等级和类别。與会的多数人同意评估员的评估结论或就罪犯危险等级、类别形成一致意见的,则形成最终结论,提出罪犯动态管控和继续矫正的建议。对多数人有异议的,由监狱评估机构另行指定评估员重新评估。对会诊讨论情况应做好记录,与会人员分别签字后存档。

⒊中期评估工具。中期评估主要采用“心理——行为——认知”量表和罪犯风险简评表。“心理——行为——认知”量表即XRX量表,主要用以测查罪犯犯因性问题,由心理、认知、行为三个模块构成。心理模块由五个维度构成,分别为罪犯情绪易变性、焦虑抑郁症状、罪犯的适应性(包括对环境、社会和人际关系的适应)、罪犯的精神异常症状、罪犯的心理偏执状况等。认知模块由情感、意识和能力三个维度构成。就罪犯而言,情感因素所表现出来的理性和良知对罪犯矫正的影响较大,故对罪犯的认知结构进行分析时应先从罪犯的情感因素入手,把情感因素作为认知机构的基础来研究罪犯的认知结构。在制定量表时,对罪犯的情感部分主要基于对其同情心、进取心、诚实心、罪责感和宽容度的测试来反映罪犯个体的正直、善良和真诚程度。意识是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对罪犯有效矫正产生影响的意识主要有道德意识、法律意识、自我意识。罪犯行为模块由两个维度构成,一是测量罪犯的复发性越轨性质的不良行为,细分为侵财贪占行为、攻击倾向性行为、暴力倾向性行为、破坏倾向性行为、不良情感倾向性行为、自害倾向性行为(其中包括自杀、自残和自虐倾向性行为)、支使倾向性行为、被支使倾向性行为、纠合倾向性行为、抗拒倾向性行为、欺骗说谎情绪性行为、蔑视倾向性行为、不良生产劳动行为、不良嗜好行为、不良生活行为、不良交往行为和不良学习行为。二是测量罪犯初始越轨行为和早期的不良环境影响,这些均是罪犯过去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不会因矫正而发生改变,在量表中作为效度题。罪犯风险简评表即RW简评表,由预测因子和数理解释表两个模块构成。预测因子模块分为6个系列25个小项,基本涵盖了罪犯的生活、犯罪、交往历史和现实情况,分别是涉毒系列(D列)、恶习状况系列(E列)、犯罪形态系列(F列)、心理和生理状态系列(X列)、犯罪归因系列(Y列)和自然状况系列(Z列)。这些预测因子的选取主要是基于对狱内二次以上服刑罪犯与初次服刑罪犯的数理比对分析以及已经发生的狱内犯罪、严重违规、自杀等个案的统计分析,囊括了各国著名再犯预测研究检选出的预测再犯罪的预测因子,并对出现频次超过50%以上的因子赋予了较高的分值。

三、罪犯出监危险性评估的实施

(一)出监评估的目的

出监评估是监狱对即将刑满释放或拟提请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拟请假探亲的罪犯开展的危险性评估活动。对罪犯进行出监评估,可以提高监狱的管理和教育矫正的能力,能够有效检验和分析入监评估、中期评估和即时评估的质量。监狱对即将释放的罪犯进行出监评估,其目的就在于直观反映罪犯的实时状况,为接下来的地方安置帮教工作提供比较可靠的参考依据。特别是某些评估结果显示人身危险性较大的罪犯,地方司法机关可提前准备相应措施,必要时与其他职能单位协调联动,以确保社会安全稳定。[8]

(二)出监评估的方法和评估工具

⒈出监评估方法。因出监评估主要是解决罪犯能否出狱或出狱后是否会重新犯罪的问题,故其所需要的信息与入监评估、中期评估所需要的信息不同。出监评估信息收集的方法主要包括阅档法和访谈法。阅档法中的档案既包括罪犯服刑期间全部的正副档,也包括入监和中期、即时评估档案以及其他有关的记载罪犯相关信息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档案卷宗,如消费记载、会见记载、通信邮汇记载、医院诊疗及就医记载等。评估员通过阅档重点收集与罪犯相关的思想、言行和心理变化的信息,与行为表现相关的奖惩信息,与家庭、被害人及社区关系修复情况相关信息,与矫正相关的教育、矫治及职业技能培训等出监评估信息,以便对罪犯服刑表现做出完整描述,并对罪犯的危险性有一个基本的主观判断。使用访谈法之前,评估员应根据入监评估、中期评估、即时评估信息清单、评估结论和阅档时收集的信息编制半开放式结构访谈提纲,访谈过程中除核对罪犯的基本信息外,还应重点就可能影响罪犯危险性评估结论的思想、言行和心理状况等信息进行分析和收集。出监评估的重点是罪犯的再犯危险,相较于入监评估和中期评估,出监评估罪犯再犯危险程度所采用的方法较为简单和单一。实践中,出监前测评罪犯再犯危险的方法主要有量表测评法和综合分析诊断法。量表测评法主要是评估员根据阅档和访谈收集的信息编制出监评估信息清单,采用罪犯再犯危险评估量表对罪犯进行评分和确定危险等级。综合分析诊断法主要是监狱评估机构在评估员评估结束后及时召集罪犯所在监区或出监监区民警、评估员、狱政管理和教育改造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根据评估收集的评估信息和量表测评结论进行集体分析,确定罪犯再犯危险等级和有关安置帮教、教育安置或社区矫正的建议。如果涉及拟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出监评估,综合分析时还应召集生活卫生管理部门和监狱医院专业人员参加。监狱在出监评估时未采用罪犯再犯危险量表测评的,除评估员就收集信息进行汇报外,罪犯所在监区或出监监区民警就罪犯矫正情况应做出详细的汇报,并提出初步再犯危险等级结论,经集体综合讨论分析后,一致认定的结论和建议即为最终结论和建议。对拟提请假释或暂予监外执行或拟探亲的罪犯的出监评估结论,多数人不同意评估员认定的危险等级或认为罪犯有较高以上再犯危险的,原则上应作出否决意见。

⒉出监评估工具。出监评估工具主要包括刑罚体验简评表、重新犯罪简评表和再犯风险评估量表。刑罚体验简评表即CT简评表,主要适用于即将出狱的罪犯,以了解罪犯接受刑罚的心理体验(包括对定罪量刑的态度、接受刑罚和矫正的态度、对矫正生活的适应和体验以及在服刑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为目的。施测结果显示,二次以上犯罪的罪犯刑罚体验分值最低,而新入监罪犯和无期徒刑的罪犯、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罪犯刑罚体验分值最高,由此即可推论出罪犯刑罚体验与罪犯重新犯罪的关联性,即刑罚体验较轻的罪犯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大于刑罚体验较重的罪犯。重新犯罪简评表即CX量表,该量表的编制依据是对江苏省2004年在押罪犯中二次以上犯罪罪犯的调查,以问卷、访谈等形式对其犯罪原因、初次犯罪进行矫正时的表现以及入狱前的诸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参阅了美国伯杰斯的再犯预测量表、日本桐口青少年在犯罪预测量表、我国台湾地区的再犯罪预测量表以及中国政法大学罗大华教授的《综合能力分析预测表》。CX量表由25道客观评价题组成,涵盖了罪犯犯罪时的居住和受教育情况、就业和就业能力状况、社会交往情况、物质依赖和越轨行为倾向、矫正表现和矫正目标的实现情况等。再犯风险评估量表即CRA量表。目前,我国的再违法犯罪危险评估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进行预测尚无客观统一的模式。

四、罪犯危险性即时评估的实施

(一)即时评估的目的

即时评估是指监狱对有脱逃、暴力、自杀等征兆或出现严重对抗管理教育、被发现余罪漏罪、突患重大疾病、突发家庭变故、受到处罚、遭受伤害等情形的罪犯开展的危险性评估活动。即时评估的目的是提高监狱的预警能力、对可能发生的脱逃等危害行为及时预防管控和处置、维护监管安全和秩序。实践证明,罪犯在狱内发生的脱逃、暴力、其他重新犯罪等行为虽然具有突发性,但事前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征兆。即时评估就是通过收集这类征兆并结合其他危险性信息对罪犯开展评估,实时对罪犯采取一定的预防性管控、教育和处置,这不仅可以提高监狱的预警能力,也能最大程度地防止罪犯危害行为的发生。

(二)即时评估方法和评估工具

⒈即时评估方法。即时评估方法包括评估信息收集方法和测评方法。收集信息是即时评估启动和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预警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多渠道、多方式地收集罪犯的即时危险信息是监区民警和评估员日常工作中的重点。行為观察法中,罪犯的危险往往会通过一定的言行或外在情绪等方式表现出来,监区民警和评估员必须注意对罪犯日常生活、学习、劳动、娱乐等活动中的言行和情绪反应进行观察,对其中反常言论、行为或情绪反应(如突然沉默不语、行为突然迟缓、情绪消沉等)即时做好记录作为提起即时评估的依据之一。清监法中,监区定期不定期对罪犯的监舍、储物库以及劳动、学习、娱乐场所进行清查,从清查出的违禁物品或文本中收集和分析罪犯的危险信息。讯问法中,监区民警会同监狱相关职能部门的民警对可能存在余漏罪或违反监纪的罪犯提审时应通过讯问了解罪犯的思想动态、行为和心理状态,从中收集罪犯的危险信息。个别教育法中,监区民警对发生狱内外重大变故(如突发严重疾病、人际关系恶化、离婚、亲人去世等或受到惩罚、受到伤害等情形)的罪犯应按规定及时开展个别谈话教育,在此过程中监区民警应注意观察罪犯的情绪和行为并结合罪犯的谈话内容收集危险信息。大数据推送预警法中,通过监狱数据大平台集成监狱各种传感器收集的罪犯的视频和音频信息,通过一定软件提取其中的危险信息,自动推送到监区和监狱评估机构启动即时评估。

⒉即時评估测评方法。根据监狱网络和大数据平台实现监狱即时评估的智给化,做到即时收集信息即时自动分析研判和预警是智慧监狱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说明的是,在智慧监狱建设之初,量表测评和集体分析研判法仍然是最基本的即时评估方法。评估员根据所收集的罪犯危险信息运用即时评估量表对罪犯的危险程度进行定级定性并提出动态关押调整和管控建议。因我国监狱开展罪犯危险性评估量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故量表测评的结论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最终评估结论的重要依据。监狱罪犯危险性评估机构召集罪犯所在监区民警、评估员、狱政管理、教育改造、狱侦等部门民警依据评估员和监区收集的危险信息并结合罪犯的服刑表现集体综合分析研判罪犯的危险程度、危险类别是较为科学的方法。

⒊即时评估工具。由于罪犯即时评估的危险因子既可能与罪犯的犯因相关,也可能是由特定的服刑事件而诱发,因此即时评估与入监评估、中期评估的罪犯危险因素不完全相同,这就决定了即时评估不能简单采用入监评估、中期评估所使用的评估量表。罪犯危险性即时评估首先需要评估员依据收集到的危险信息主观判断定罪犯危险类别,然后对罪犯进行相应的心理量表检测,在此基础上结合罪犯的表现综合分析认定罪犯的即时危险程度和类别。目前,罪犯危险性即时评估主要有罪犯评估系统(OASys)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两种工具。罪犯评估系统于1999年4月由英国监狱和社区矫正部门联合推出,适用于社区矫正系统和监狱矫正系统罪犯的需求评估与风险评估,其评估内容包括14个项目,每个项目含有多个数量不等的评估因素。项目A:现行犯罪,含5个因素;项目B:犯罪史,含10个因素;项目C:态度,含10个因素;项目D:住宿,含5个因素;项目E:家庭和婚姻关系,含8个因素;项目F:教育与训练,含5个因素;项目G:就业情况,含6个因素;项目H:理财能力与收入,含6个因素;项目I:生活方式与外在联系,含9个因素;项目J:酗酒,含11个因素;项目K:使用毒品,含14个因素;项目L:情感或心理问题,含10个因素;项目M:相互行为,含5各因素;项目N:思维方式,含11个因素。[9]罪犯评估系统将罪犯危险评估和需求评估合二为一,是具有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估,其评估与矫正项目直接相连接,且评估的量化精确度很高,因而被认为是世界上同类系统中最先进的系统。目前,英国已开发出罪犯评估系统的电脑应用程序和电子评估操作平台并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广泛推广。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则在结构上包含566个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抑郁、癔症、妄想等10种精神病病理表现的临床项目以及说谎等效性项目,矫正对象采取“是”与“否”的定式来回答,其在矫正机构中主要用于鉴别矫正对象的精神状态。我国在矫正对象心理评估中使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的研究结果显示,矫正对象在疑病(Hs)、反社会人格(Pd)、妄想(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方面与正常人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结果与国外使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对矫正对象进行测试的结果是相似的。[10]

【参考文献】

[1]翟中东.国际视域下的重新犯罪防治政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22.

[2]康姣.循证矫正的生成根据及其本土实践再思考——基于“有效矫正”的诉求[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28.

[3]文雷,李运才.入监初期罪犯危险性评估及心理矫治[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5):21.

[4](英)布莱克本.犯罪行为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M].吴宗宪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73.

[5]陈志文,黄东荣,周竹.罪犯危险性评估系统工具研发与实践[J].犯罪与改造研究,2019,(8):53.

[6]杨诚,王平.罪犯风险评估与管理:加拿大刑事司法的视角[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83.

[7](美)Curt R.Bartol,Anne M.Bartol.犯罪心理学(第七版)[M].杨波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415.

[8]盛婕.罪犯出监评估调查模式研究[J].中国监狱学刊,2020,(3):60.

[9]翟中东.危险管理:当代西方国家维护监管安全的基本实践[J].犯罪与改造研究,2010,(2):71.

[10]宋胜尊.罪犯心理评估—理论、方法、工具[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5:193-201.

(责任编辑:苗政军)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the Operation of Criminal

Risk Assessment Implementation System

Ma Chenwen

Abstract:Criminal risk assessment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prison management and criminal correction.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criminal risk assessment in China,which is composed of prison assessment,mid-term assessment, out of prison assessment and immediate assessment,by summarizing the assessment purpose,assessment methods and assessment tools,so as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systematization of criminal risk assessment from the technical level to the management level.

Key words:legal digital currency;financial supervision;blockchain;digitalization

猜你喜欢

危险性罪犯量表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危险性感
危险性感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议论文评价量表的设计思路与使用方法
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机械加工工艺危险性控制研究
聪明的罪犯
抓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