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是成功的人,越会竭尽全力

2021-04-08李静

快乐作文(7.8年级) 2021年3期
关键词:陈晓卿巩俐徐峥

李静

成功的人都有“捷径”,这条捷径之路叫努力。无论是初出茅庐,还是星光熠熠,都离不开努力,而越成功的人会越努力,甚至努力到竭尽全力。

拍摄“螃蟹横行记”的背后

黄淑芬

陈晓卿是著名的纪录片导演,一部中华美食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他红遍中国。

2019年陈晓卿接拍《风味人间》第二季。那天,在查看螃蟹的资料时,陈晓卿突然发现单单是中国的螃蟹就有800多种,而且在不同的地区,还有不同的称呼。而在南方地区,螃蟹不同的生命阶段也有不同的名字,这些数字让他震惊。既然中国的螃蟹有800多种,那么全世界的螃蟹加起来有多少种呢?这可不是小问题,观众也不能随便糊弄。

于是,陈晓卿跑图书馆查阅资料,把世界各地有关螃蟹的资料全部写进笔记本里。图书馆里的资料查完后,他又去书店购回相关书籍,交给导演组的导演们阅读,并要求他们每人必须得做笔记。最后,他郑重地交代大家,不管是了解美食或是不了解美食的导演,都要尽可能地多读书。后来,单是“螃蟹横行记”这一集,陈晓卿和导演组的导演们就查看了100万字的书籍,还做了十几万字的笔记。

2020年4月末《风味人间》第二季开播,广大观众不仅在屏幕前“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同时也学习了世界各国不同的风俗习惯。特别是第2集“螃蟹横行记”,先是从外国的帝王蟹开始,对这种蟹的生长、捕捞的难度,蟹的品种,烹饪方法以及味道一一娓娓道来。而中国的蟹,地域不同,吃的时节又不尽相同。看完一集,观众直呼长知识。陈晓卿拍摄的美食纪录片又一次火遍全中国,却没人知道“螃蟹横行记”是由十几万字的笔记拍摄出来的。

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的确,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件事,而在于能否把一件事认真地做到极致。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0年第15期)

【素材解读】

陈晓卿红遍中国,他拍摄的美食纪录片早已得到观众的认可,而他却没有糊弄观众,十几万字笔记的背后是他对纪录片真实性的竭尽全力。

【适用话题】

认真,竭尽全力,真实,极致。

老戏骨的笨办法

齐军健

七十岁的演员黄梅莹在电影《囧妈》中一改以往严肃认真的演艺风格,把卢小花这个“爱吐槽、爱多管闲事、爱耍小脾气”的中国母亲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是她在长达43年的演员生涯中第一次出演喜剧,而且出演该片时,她已经5年没有演过戏了。

收到导演徐峥的邀约时,黄梅莹感觉有点意外,她对自己能否演好卢小花这个角色心里没底,原因是自己已经多年没有出现在大银幕上,更何况还是女主角和贺岁档的喜剧片。为了不辜负徐峥的一番好意,演好卢小花这个角色,黄梅莹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她用“笨办法”做起了功课,先是反复研究剧本、揣摩角色,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出了上萬字的文字分析材料,包括对卢小花这个人物性格的定位,与儿子的关系分析,与儿媳妇张璐的关系,等等,她都一一捋得清清楚楚。然后她通过微信把这份上万字的分析材料发给了徐峥,请徐峥看看她对剧情和人物的理解是否正确。徐峥认真看过黄梅莹的上万字分析材料后,发现黄梅莹对卢小花这个角色分析得都很清楚,而且对角色的认识与徐峥不谋而合,这让徐峥很是感叹黄梅莹的敬业精神。

正是有了黄梅莹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才为电影《囧妈》中卢小花的行为找到了逻辑支撑,从而让表演有情有理。

(选自《做人与处世》2020年第10期)

【素材解读】

身为老戏骨的黄梅莹对于表演可谓驾轻就熟,但她依然对剧情和人物进行深入分析,笨办法的背后是她对充分理解角色的竭尽全力。

【适用话题】

竭尽全力,敬业,笨办法,理解角色。

莫言的新作

鲁班石

几年前,《北京文学》的编辑王童向刚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约稿,莫言当时只简单地回复了一句“记着了”,之后却没了下文。后来,王童在一些报刊上看到莫言发表了新作品,心想:难道他忘记我这茬事了?但出于礼貌,他又不好去催莫言。

直到2019年年底,王童才收到莫言传来的一首诗歌手稿。王童怀着无限期待读完,茅塞顿开。带着发自内心深处的赞叹,将这首《饺子歌》发表在《北京文学》2019年第12期上。

原来,《饺子歌》是莫言采用不常见的“诗体小说”体裁来写作的。全文以诗歌形式写就,共五百多行,虽然整体观感是一首长诗,但其中并不缺少叙事性,甚至整部作品都是以对话形式展开的。文中除了“男生”“女生”和“老莫”的对话,也有不少包括像“神鸦”“校猫”和“文鼠”之类的动物形象参与到对话中,甚至还有一个角色是“夜游神”,让作品带上了一种魔幻色彩。

事实上,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表的新作包括小说、诗歌、剧本等多种体裁。2017年,诗歌《七星曜我》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2019年,又创作了长诗《东瀛长歌行》。而这首《饺子歌》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展现出莫言对文学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在当下这个浮躁的尘世,更值得学习。

(选自《博爱》2020年第3期)

【素材解读】

拥有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莫言即使不去探索与创新,他的作品也依然可以发表并受到读者的欢迎,但他并未停滞不前,探索与创新的背后是他对作品高要求的竭尽全力。

【适用话题】

探索,创新,高要求,竭尽全力。

张颂文偷学演技

鲁班石

加入《兰心大剧院》剧组的第一天,张颂文就去找娄烨。在剧院里,张颂文见到了和娄烨在一起的巩俐。不等娄烨介绍,张颂文却先声情并茂地朗诵起来:“今天,第一次到山东,我看见小俐,她穿了一身当地的花棉袄,头发油油的,我居然没认出她来,看来我进组的时间太晚了,我要尽快地赶上小俐。”听着张颂文的朗诵,巩俐的眼眶湿润了,她动情地问张颂文:“这是在哪里看到的,怎么还记得这么熟悉?”张颂文说,是在刘佩琦的日记本里,而且他还一直在“偷学”巩俐老师的表演技巧。

原来,张颂文2003年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租了刘佩琦家的老房子住。有一次张颂文打开衣柜找棉被,柜子里掉出一个红本子,上面写着“《秋菊打官司》拍摄日记”,刚才他背出来的就是其中第一篇。当年,张颂文是北京电影学院的优等生,但因为长相和年龄的原因,毕业后三年里试了800多个剧组,都没有合适的角色让他演。这本日记就成了张颂文艰难时期的一盏明灯,他反反复复看了四年,乐此不疲地对照日记,在脑海里还原当时拍戏的场景,还把自己代入剧情中,反复揣摩巩俐和刘佩琦的表演风格。

受这本日记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后不管多小的角色,张颂文都以日记本中巩俐和刘佩琦对待角色的态度为标准。正是这样“偷学”演技,才成就了今日的张颂文。

(选自《做人与处世》2020年第15期)

【素材解读】

张颂文大器晚成,但成功前的每一天他都没有放弃,四年如一日反复揣摩他人的表演风格,偷学演技的背后是他对梦想执着追求的竭尽全力。

【适用话题】

偷学,执着,竭尽全力,态度。

猜你喜欢

陈晓卿巩俐徐峥
徐峥:理财不““囧”
看完片尾再散场
那些年,追逐爱情的女汉子
吃货的权力
陈晓卿的“筐”
法媒称巩俐是好莱坞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