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活动中自主建构,在体验中促成品质

2021-04-08张铭

新教师 2021年1期
关键词:建构法治道德

张铭

为了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在小学阶段,特设置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那么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如何做才能促成学生的良好品德,帮助他们发展社会性能力?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审视了传统教学模式。考虑到说教方式难以契合儿童的特点,笔者将关注点放在自主活动中,改变课堂的结构思路,给儿童更多的体验机会,以让道德与法治教学贴近儿童的需求,得到学生的真心悦纳。与此同时,为了实现育人育心、提升品性目的,笔者还大胆尝试整合课内外活动,使生活成为更大的课堂,让学生明是非、知廉耻,将学到的道德观念化为个人的行为规范。

一、在活动中互动交流,让道德法治教学贴近儿童内心

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但传统的课堂往往偏重于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重视不够。随着课改深入推进,人们对“生命教育”“素养教育”的认知更到位,“讲堂”向着“学堂”转型成为必然趋势。为此,笔者大胆剪裁,优化课堂结构,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做法,鼓励学生互动和交流。

譬如,五年级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最终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并懂得如何正确面对问题。笔者从学生感兴趣的电视剧《小欢喜》中截取需要的部分,让学生观赏后开展“小辩论”,帮助学生展示个人想法,分享如何面对成长中的烦恼。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沿着课程目标主线,融入活动和交流,分享对三个家庭父母子女的看法,在此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消化和自主建构。

又如,教学《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一课时,笔者让学生领取任务,分组讨论,再推举选手,到台上参加全班竞答。笔者配上音乐《小小少年》,鼓励学生体会课件中的内容,学习教材里的相关知识。随着活动的进行,学生积极参与,不断交流,逐渐懂得要合理选择课余生活,遵守相应的规则,在时间内容上都考虑多个因素。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显得十分认真,他们从各个角度提出看法,在表明观点的同时实现自我教育。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思想性学科,科任教师要想把教育融入学生心田,需要从尊重学生的想法开始,在现场交流中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在整理知识和道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凸显,假以时日,他们在接纳学科知识的同时,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会逐渐形成。

二、在体验中自主建构,让学生确立良性的道德行为认知

五年级学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他们感情丰富,情绪上容易波动,仅仅着眼于学习交流,未必能长时间吸引他们。于是笔者开展各种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活动体验实现自主建构,很自然地确立其道德行为认知。譬如,教学《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笔者“招聘”小演员,指导他们编演《如此朋友》。课本剧内容巧妙地贯穿教学,笔者负责话外音等内容,推动教学和活动有序进行。这种新颖的形式较好地吸引了学生,同时兼顾了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

“招聘”“编剧”“排练”“演出”,笔者关注活动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陪学生边玩耍边学习,把控好尺度,让整个课堂动得起来静得下去。笔者希望借此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让他们将道德与法治观念深深嵌入脑海中,和美好的人格合为一体。五年级学生是感性的,颇具特色的活动课堂能得到他们的青睐,吸引他们投入其中,促进他们在学习中完善个人的道德品质,向着美好的人生境界前进。活动的方式有很多,还可以利用课件进行单元知识强化,以抢答积分闯关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活动热情和学习品质等。需要重视的一点是,教师应做课堂主导者,把控好时间和节点,用点拨和推进的方式,为学生化解问题,鼓励他们完成互动。这样学生会喜欢上道德與法治课,教学氛围也会显得和谐轻松有效,学习不再单调沉闷,课堂也就充满生机活力。

三、在生活中强化印证,让道德法治观念指导学生行为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建立在学生社会生活的基础上的,若仅仅闭门造车,永远不可能实现学科价值。因此,笔者还鼓励学生回归社会生活,验证所学道理,以获得品德和社会性的综合发展。譬如教学五年级《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情和社会上的热点,围绕传统美德这一焦点,获取更多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不少学生内心受到触动,能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来传承尊老爱幼、礼让宽容、孝亲敬长等美德。又如,笔者还给出课外行动的建议:在学习《学会沟通交流》一课后,从书本中的知识出发,尝试遇上问题理性分析冷静沟通,在生活交往中,磨砺自己的品性修养,提升个人的综合实力。对道德与法治而言,课堂不是终点站,生活才是应用场,我们需要鼓励和促进学生对社会生活有所了解,提升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化所学为所用,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在这方面,家庭的作用也需要激发,我们不妨利用网络技术提供的便利。例如,教学《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时,笔者利用微信等方式,请家长配合,让家长在假期带孩子进行游学活动,感受山川草木的美好,体会祖国的广袤和富强,以图片或视频交回“作业”。学生喜欢这种创造性的方式,他们积极参与,与亲人分享,和同学老师互动。之后笔者对作业精心编辑,用网络动感相册等形式,留下珍贵的图文资料,以此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印证,让爱国主义、品德教育及法治内容变得鲜活无比。笔者努力尝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以课内所学带动课外实践,让学习面向生活,起到真正的指导意义,助力生命的成长。生活承载教育,生命需要守护,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面对学生的成长,笔者愿锲而不舍,下好活动教育这盘棋,用行动见证教育转型获得的成就,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体会更多做人做事、涵养身心的道理。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这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命题。作为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无数的实践让笔者发现:唯有贴近学生内心的,给他们活动体验机会的,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方式。因此,笔者沿着这个方向实践印证,用心优化课堂结构,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五年级学生一只脚跨入青春的门槛,正处于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成型的重要阶段,对他们而言,道德与法治学科注定拥有无可替代的价值。笔者相信,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做好陪伴和推动,就能够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建构,在体验中促成品质,也能使课程研究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祥谦小学学区?摇?摇?摇?摇责任编辑:黄晓夏)

猜你喜欢

建构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建构游戏玩不够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