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2021-04-08林元富

新教师 2021年1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习惯课文

林元富

预习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独立地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了解教材内容,为听课做准备。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起点,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环,也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提倡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体现。农村小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对他们的学习缺乏有效监督和科学指导,导致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得不到培养,预习缺少有效的方法。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课前预习环节的指导,通过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和习惯,设立预习内容和要求,传授预习方法和技巧,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预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是前提

课前预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是学生进行有效课前预习的前提,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培养。

1. 预习检测育习惯。习惯的养成是循序渐进的。针对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亟待养成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课前预习是日常化的自学任务,是学生自己学习的重要一环。教师可以采取预习检查的方式来敦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首先是“看”。通過查看学生课本的“干净”程度,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前预习是需要“动笔”的。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标注课文自然段的段落序号,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精彩的语句,还需要通过批注的方式在课文空白处记录阅读注释和阅读感受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动笔”。其次是“问”。通过围绕新授课文中的简单问题进行设问,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回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一文时,上课伊始,教师可设置以下几个预习检测问题来随机抽查学生:①“典”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开国大典”?②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记述了哪些场景?③分别画出描写人民群众掌声、欢呼声的语句,多读几遍,在旁做批注,去感受会场的热烈气氛。教师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就能够推断出学生是否进行了课前预习及预习的情况。常态化的预习检查让学生有较强的紧迫感,能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从而让预习为课堂教学定向导航。

2. 预习评价育兴趣。“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自尊心,喜欢被教师表扬、被同伴欣赏。教师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通过树立学习榜样、积极表扬认真预习的学生,让学生体会到预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语言来进行精神鼓励,如“这个问题是有一些难度的,但是这个同学能准确回答,可见他课前是认真预习了,希望大家向他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用小小的物质激励措施来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如对在预习检测中回答问题情况良好的学生,奖励一个精美的笔记本、一个实用的小文具,或者是一颗星、一朵红花,等等。

二、预习内容与要求的设立是重点

由于不同年级的学段目标不同,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应提出相应的预习内容。如:一、二年级侧重要求学生在汉语拼音、汉字的基本笔画及常用的偏旁部首上下功夫,能借助拼音识字写字,学会查字典,等等;三、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略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学会在课文不理解的地方质疑,等等;五、六年级则侧重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等。由于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习惯、自学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在预习内容及要求上不可“一刀切”,应力求因材施教,梯度分层,逐步提高。如对于学困生,预习时可降低难度,只要求他们多读几遍课文,学习生字词,画出不懂的词句,能完成一些基础性的预习任务即可。对于中等生,只要求他们认真对待预习,掌握大部分字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完成课后习题就可以了。对于优等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在预习过程中,除了掌握一些基本的预习内容外,还要完成开放性预习,多查查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实践证明,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预习要求,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

三、预习方法与技巧的指导是关键

正确的预习方法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把钥匙,教师要教会学生领会并运用这些方法去打开知识的宝库。具体来说,笔者要求学生做到“一读、二画、三思、四查、五批、六摘”,做到手、脑、口并用。

一读:就是读课文。“眼过三遍,不如用嘴读一遍。”要求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文至少读三遍,在读的过程中,要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能把长句子、难句子读正确、读流利。对于古诗词,要熟读,把握正确的停顿,尝试读出感情。

二画:就是勾画圈点。要求学生在整体阅读课文后:首先标注课文自然段序号,以便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相关内容的位置;其次画出课文的生字词,用“○”将生字表中的生字词标记并读准字音;最后对照预习单的问题或课后习题,在课文中画出答案所在位置的关键词句等。

三思:就是预习思考。预习是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思维活动,需要积极动脑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仅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还要对课文的关键文字、语句、表达方法及写作目的等进行认真思考,力求做到学思结合。

四查:就是查工具书。工具书是课前预习的最佳帮手。学生可以利用字典、词典查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意义和基本用法,并查课文中其他有难度的字词、成语,扫清阅读理解障碍。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电脑在农村地区的日益普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长的监督指导下,利用电脑进行资料查询,作为课前预习的重要方法。

五批:就是阅读批注。批注式阅读适用于课前阅读预习,学生将所查的资料,所获得的阅读顿悟和思考,以简单的符号和文字写在空白处,让预习“留痕”。通过批注式阅读预习,学生能更好地与文本对话,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深层次理解,为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打好基础。

六摘:就是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并积累起来,用于学习及借鉴。

总之,课前预习对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必要且必需的,是架设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桥梁,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听课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华亭第一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习惯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