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渠道融合闽南文化全方位推进美育改革

2021-04-08刘温

新教师 2021年1期
关键词:闽南童谣美育

刘温

2018年5月,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被确认为第二批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近两年来,学校围绕“融合闽南文化,推进美育改革” 这一教改项目,组织开展了“编闽南花灯”“探闽南名胜”“吟优秀诗篇”“尝闽南美食”“唱闽南童谣”“演闽南戏曲”等闽南文化主题系列活动,编写校本教材,广大师生在实践体验中初步体会到闽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无限魅力。

一、专业引领,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谓美育,也叫审美教育或者美感教育,具体指通过教育教学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效的美育教学可以发展学生情操和智力,提高学生思想,丰富学生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2018年5月,学校申请省教改项目“融合闽南文化,推进美育改革”,并成功立项。学校邀请福建教育学院和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相关专家进校指导,聘请南安市政协文史委员、南安市文化馆馆员等一批闽南文化修养深厚的专家为教改专家指导组成员,不定时进校指导,有效有序推进教改项目的实施。

二、盘活资源,大珠小珠落玉盘

为了实现美育教学目标,学校要求教师盘活各种闽南教育资源,努力提高审美修养,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元素,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

1. 找准针对性。当前美育教学仍然是薄弱环节,许多学校资源配置不足,师资水平低下。学校在美育改革过程中,考虑融合当地闽南文化,以此丰富美育资源,提高师生审美素养水平,改善美育教学过程,使学校美育更具有校本特色。

2. 力求综合性。闽南文化因素的融合和渗透,要促进各类变革要素协同共进。学校构建起“板块实施,年段推进”的美育策略,深入研读闽南文化,筛选整理出“说唱闽南童谣”“闽南语吟诗”“闽南风景名胜”“身边的民俗”“闽南戏曲”“闽南乡土文化”六大板块,每个年段确定一个板块,制订活动计划,开展相关活动。在学生小学六年的成长过程中,既可以发展自己选学的一个板块,逐步推进板块的深度和广度,也可以学习多个板块,有效提高自己的闽南文化素养。

3. 注重发展性。学校两个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均是从闽南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融合学科课题研究,推进美育改革。课题“媒体融合拓展师生同读共写新空间的研究”,汲取闽南优秀的童谣、戏曲、典故,以教师的读写引领学生读写,让师生在同读共写中实现阅读与写作的趣味化、常态化、日常化,让阅读与写作成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课题“ 借助闽南童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校本研究”则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渗透,充分开发闽南童谣的文化资源,传播弘扬优秀的闽南传统文化。两个课题既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入手,审视如何以语言为抓手,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又从跨学科的角度考虑,综合考量不同学科对增进学生理解闽南童谣的不同效益,唤起学生对闽南童谣的兴趣,守护闽南人共同的精神家园,使学校的美育改革更具发展性。

三、示范辐射,千树万树梨花开

1. 营造文化氛围。只有师生正确认识美育的重要性,才能更加有效推进融合闽南文化的美育教学改革。为此,学校要定期组织师生一起学习闽南文化相关知识,正确认识“融合闽南文化,推进美育改革”的价值和意义;充分发挥学校宣传栏、广播站、文化墙等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力度;不定期邀请专业人士进校园举办闽南民歌欣赏等活动;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将 “拍胸舞”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等等。通过多措并举,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美育改革氛围,让学生更加深刻感受闽南文化的魅力。

2. 开设特色课程。我们将学校美术和音乐课程作为基础,做好本地教学资源的广泛调查,从民俗、方言、名胜等方面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内容,邀请专业人员参与编写本校特色课程,开发了“闽南童玩”“闽南乡土习俗”“说唱闽南童谣”“闽南戏曲”等校本课程,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加强课程管理,提高课程实施标准化水平。

3. 加强美育渗透。学校可以充分挖掘学科中所蕴含的美育教学元素,开展以美育作为主题的跨学科教学实践活动,将学科内所蕴含的美育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发挥不同学科教师的优势,贴紧美育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使之形成课堂、校园文化、课外活动的教育合力。例如,在开展“介绍一处闽南名胜”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为学生详细介绍泉州开元寺的景色,为学生播放视频,拉近学生课程学习和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明白学习和生活是一体的,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4. 丰富社团活动。学校建立了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将闽南文化融入社团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用闽南语朗诵诗歌,将闽南民间故事以讲故事、说相声的形式展示出来,组织学生以爱拼才会赢的闽南精神为主题创作作文。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艺术节、科技文化節等,将闽南文化贯穿其中,让学生在高雅的活动中接受闽南文化的熏染,激发学生热爱闽南文化的意识,提高学生传承闽南优秀文化的积极性,为其自由、综合发展打好基础。

5. 组织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闽南文化的魅力。要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去,进入闽南优秀传统文化旅游胜地,看看南安蔡氏古民居,了解一下泉州安平桥,环游南安九日山,听一听闽南传统戏剧,参观一下南安郑成功纪念馆、科技馆等,还可以深入社区内部,和当地群众一起参与闽南文化活动,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闽南文化的风采,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四、未雨绸缪,吹尽黄沙始到金

学校的教改项目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为了确保在教改浪潮中能不断改进、有效推进,项目组认真总结了这一阶段的成绩和不足,提出了继续努力的方向。如怎样构建闽南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既达到增强闽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的效果,又达到让学生喜欢,并主动学习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怎样更好地发动、指导家庭参与学校开展的闽南文化主题系列活动,怎样进一步引导家庭制订相关闽南文化学习计划,有效推动学校美育,收获美育的果实。还及时建立相关的资源库和信息平台,丰富传播形式,创新渠道,同时建立保障机制等。

总而言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为了激发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积极探索,深入挖掘学科知识中的美育元素,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美育,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责任编辑:林彦刘贞辉)

猜你喜欢

闽南童谣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童谣里的童年
闽南文化传承
快乐童谣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