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模式研究

2021-04-08景孟颖洪相铁王茜

中国市场 2021年1期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行政事业单位

景孟颖 洪相铁 王茜

[摘 要]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了统一,会计信息便于共享,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事项又具有大量的同质性,这就为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创造了条件。文章对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财融合模式进行探讨,并介绍应用的必然性及可行性。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模式。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1.129

1 前言

财务共享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福特公司成立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来,已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企业财务运作模式。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事项运行上具有高度同质性和重复性的特点,2019年行政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平行记账,并编制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核算软件进行了更换或升级,但并未根本解决会计信息孤岛现象。在目前我国5G网络商业运行大背景下,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财务信息共享及财务核算流程信息化、智能化,可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改变财务核算流程,实现业财融合。行政事业单位应借鉴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的成功经验,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自身特点,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财融合模式。

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模式概述

财务共享服务是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财务流程再造,减少人工重复性数据的录入,实现财务数据及时准确的传递,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依托财务核算系统,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业财融合模式是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核心平台各系统与各业务系统进行融合,减少业务数据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输入错误、数据遗漏等问题,实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数据共享,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核心系统平台将处理后的业务信息及时传递给业务系统,为各业务部门提供更准确和相关的财务信息,为单位各项决策提供财务数据支持,最终实现预算资金使用事前提示、事中控制、事后评价。

3 行政事业单位应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模式的必然性及可行性

3.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现状分析

(1)内部控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自2012年财政部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通知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不断提高。各行政事业单位已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全面梳理了业务流程,评估存在的风险隐患,制定了风险应对策略,编写了单位的内部控制手册。虽然利用不相容岗位分离、授权审批、归口管理等基本控制方法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进行了内部控制,但仍存在不全面的情况。随着单位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也不能做到及时完善。

(2)财务工作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过渡。随着我国5G商业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由电算化向信息化、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会计核算信息系统、政府采购系统、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系统在各行政事业单位中已普遍使用。但是目前面临的困境是信息系统建设尚不完善时,人工智能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又呼之欲出。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系统、影像管理模块、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等都尚未建设,而5G网络的普及又为人工智能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这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政府会计制度对财务工作提出新要求。为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预算管理水平,政府会计制度在原行政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基础上增加了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平行记账,各会计科目进行了调整,要求财务人员学会判断分析各项业务的账务处理。权责发生制下,收入需要按照合同等执行情况确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合同管理,资产需要体现实际净值,行政事业单位应对应收账款坏账情况、存货减值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处理等。政府会计制度要求编报政府财务报告,为了科学、全面、准确反映政府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情况,政府财务报告像企业的合并报表一样进行合并抵消,行政事业单位的往来、收入费用需要进行往来单位的辅助核算,便于抵消。

(4)全面预算管理尚不成熟。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以及全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预算管理委员会。行政事业单位的預算也不断细化,不仅仅停留在单位总体的收入、支出报表的编制,已经细化到单位内部各部门的支出情况,并且不断关注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对执行情况及进度的分析。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大多数按上年实际数+本年调整数进行编制,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并且由于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主要是靠人工整理数据,缺少信息综合处理软件,导致预算执行分析具有滞后性,不能很好地做到事中控制,不能及时对各个部门的资金应用情况加以监督和把控。大多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时忽略了绩效评价工作,并且缺乏明确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指标,无法将预算申请和财务绩效评价直接联系起来。

(5)业务、财务信息相互传递效率低。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业务量的不断增加,业务信息、财务信息传递量也伴随着不断增大,但是大多数信息传递是人工传递,可能会产生人为主观因素导致的输入、遗漏、判断错误,并且不能做到数据的及时共享。譬如:实验用品的报销,从实验用品平台采购后,需手工将各项信息录入财务报销系统,可能金额、收款单位等信息存在输入错误。行政事业单位还面临着各项内部审计、外部审计,需要查阅大量的凭证、业务信息等相关资料。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未做到财务凭证电子化,只能从系统中导出明细账,无法透视到凭证电子版,需要翻阅纸质材料,影响了审计效率。

3.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模式建立的必然性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现状的分析,说明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模式需要改善,建立财务共享业财融合模式具有紧迫性。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模式的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1)政府会计制度的必然要求。政府会计制度要求提供更多、更全面的财务信息,这需要收集更多的业务信息,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业财融合模式可以减少信息传递时间,增加信息的准确度。

(2)内部控制建设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业财融合模式可以促进内部制度完善、内控监督增强,减少预算编制的随意性、执行的松弛性、分析考核的不及时性,充分发挥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功能。

(3)资产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资产种类不断更新、数量不断变化,人工核对资产系统台账与账务系统十分耗费时间,并且不能做到完全准确。2019年实施政府会计制度,面临着对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需要资产系统台账和财务系统每月对账,并且手工已无法每月对大规模的资产进行计提折旧或摊销。

(4)财务工作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的必然要求。财务共享服务业财融合模式一方面可以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共享,防止信息孤岛的产生;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业务系统的需要,将财务信息分析、汇总传递到各业务部门,直接生成各业务部门所需要的决策数据,有效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

3.3 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模式的可行性

第一,许多企业已经成功构建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许多实践经验可以借鉴。第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都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业财融合模式提供技术支持。第三,近几年,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拥有了一些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具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而且在财政部门的推行下,各行政事业单位初步完成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对自身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这为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业财融合模式提供了基础信息。

4 以高等学校为例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孤岛问题,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现以高等学校为例提出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的模式。

目前,高等学校存在着各类信息系统,现将各信息系统分为前台客户端、财务共享服务核心系统、业务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四大模块。前台客户端指学生、教职工用于报销、查询的系统,譬如:网上查询系统、网上申报系统、网上报账系统。财务共享服务核心系统指财务核算、付款、电子存档的系统,譬如:财务核算系统、网银支付系统、公务卡管理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等。业务系统指进行物资、服务采购,处理学生、科研事务的系统,譬如:科研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实验用品采购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等。高等学校前台客户端与财务共享服务核心系统已实现了对接,现阶段为了实现财务共享业财融合模式,如何构建与业务系统的连接是关键。由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下,才能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全方位的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并实现各类经济业务的全过程管理,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防止腐败和舞弊现象的发生,财务共享业财融合模式应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建立,实时分析相关预算执行情况。现从高等学校的收入、支出介绍如何实现财务共享业财融合。

4.1 财务共享业财融合模式——取得收入的流程

高等学校的收入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

财政补助收入包括财拨运行经费收入和财拨科研经费收入,财务共享业财融合流程图如图1所示。财拨运行经费收入,在全面预算管理下,分析与年初批复预算的差异,适时对本年的支出进行预算调整,并不与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交换。财拨科研经费收入,第一阶段,来款入账;第二阶段,将财务相关信息传递到科研管理系统;第三阶段,根据科研管理系统反馈的科研项目信息,判断是否需要立项,然后进行相关的立项和制单处理,并将处理后的项目信息、财务及影响化信息及时同步到科研管理系统和网上查询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反馈科研信息时,若是新科研项目,需反馈项目名称、课题申请编号、项目负责人、拨款金额等信息,若是以前年度科研项目,需反馈财务项目编号、项目负责人及拨款金额。财务项目编号将会作为该项目财务核算系统与科研管理系统信息交换的标识,并且通过各系统之间信息传递,有效地减少了信息的输入错误,缩短了业务传递时间。

教育事业收入包括学费、宿费收入、报名考务费收入,财务共享业财融合模式如图2所示。学费收入是学籍管理系统的学生信息和收费管理系统的收费标准合成网上缴费信息,学生通过网上缴费系统进行线上缴费,减少学生排队的时间,根据缴费成功的缴费信息,生成电子发票,同时将电子发票同步到网上缴费系统,学生可以下载缴费发票或到校园中专门打印票据的自动票据机打印,通过系统传递票据减少了票据丢失的风险,同时减少了分发票据的人力和时间。最后,财务核算系统根据发票汇总表和银行回单进行制单处理。宿费收入和报名考务费收入是宿舍管理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与收费管理系统的收费标准合并成网上缴费信息,其他业财融合流程与学费收入一致。各系统之间是通过学号、专业作为标识进行信息传递,同时教育事业收入业财融合应建立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下,以便及时分析与年初预算的差异,并将差异原因反馈到归属部门,进行学宿费的催缴。

科研事业收入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等纵向课题以及與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的收入,流程图与财拨科研经费收入第二阶段将财务信息传递到科研管理系统后一致,第一阶段是根据银行回单进行制单处理。

其他收入中除利息收入只需要在财务共享服务核心系统中核算外,其他收入的流程与学费收入类似,只是网上缴费信息的生成是根据各部门收费数据与收费管理系统的收费标准合并。

4.2 财务共享业财融合模式——发生支出的流程

高等学校的支出包括学校运行经费支出、科研经费支出。学校各项经费的支出需要与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中的预算进行比较分析,如果超出预算,应进行预算调整。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在支出中主要起到预算控制与调整,并及时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供各业务部门进行实时查询。由于科研经费支出不仅受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控制,而且不能超出各个项目的资金预算表,现以科研经费支出财务共享业财融合流程图(见图3)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采购计划申请,主要分析采购是否有计划;第二阶段,采购,是将科研管理系统中的采购计划传递到相关的采购系统中,完成采购,并生成采购合同。第三阶段,判断采购是否符合资产确定条件,是否需要生成资产单。第四阶段,是将前三个阶段的信息都传递到网上报销系统,教职工直接点击生成网上报销单据,财务部门根据网上报销单据制单,同时将财务及影像化信息及时同步到科研管理系统和网上查询系统,方便科研课题进行中期检查、审计以及结题,减少科研人员到财务处查询档案时间,并能实时生成结题数据,可与预算进行比较,让科研人员实时了解科研项目资金剩余情况。通过财务共享业财融合模式也可以简化网上报账流程,减少教职工采购信息的重复录入,保障采购付款信息的准确性,并且合同管理系统可以提醒采购人货款支付时间,避免提前支付或长时间未支付。

5 应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模式的建议

5.1 应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模式基础信息的准备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模式并不是单位财务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需要全员参与。首先,应当重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模式的建立,对该项工作应当有人力、物力的支持;其次,单位应该梳理内部流程,清楚掌握各项业务的全过程所需材料;最后,单位应当将财务共享服务核心系统、业务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基础信息统一,作为信息传递的标识。

5.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各系统安全性及数据存储

在财务共享业财融合模式下,会通过网络传送电子数据,各单位应加强各系统数据的安全性,避免信息被盗、丢失等情况的发生。随着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相应的产生了许多电子发票、财政电子票据等电子会计凭证,这些凭证应按照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的有关规定进行归档保存。财务共享各系统中还会产生许多电子数据,需要各部门做好数据存档以及数据备份工作。

5.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模式的更新

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模式应用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不断扩大,会产生新的业务模式,需要与财务系统对接,需要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相互配合,梳理业务流程,识别出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对接的标识,完成平台的更新;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不断产生,为了提高平台的效率,各系统应有专人负责进行新技术的应用维护,以及业务模式的更新维护,避免系统滞后。

5.4 财务人员应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在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模式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财务人员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在财务工作原则的指导下,落实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模式改革的任务,提高对业财融合平台操作的熟练度,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及时解决共享服务中心在建立、应用过程中的专业问题;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应转变服务理念,具有全局觀,不再局限于财务如何更好地计量和反映,应更多地参与到分析、战略制定以及计划、管理中去,积极通过财务共享业财融合系统向各部门以及管理层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决策支持信息,并识别出潜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武兴旺.浅析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业财融合发展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20(1):158.

[2]任建敏.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0):75-76.

[3]李佳琳,邱卫林.行政事业单位推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思路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9(32):151-153.

[4]王静.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业财融合发展探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9(9):42-43.

[5]陈志斌,黄嘉诚,周宇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研究[J].管理会计研究,2019,2(5):13-27,87.

[6]王旋旋.行政事业单位推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会计师,2019(19):20-21.

[7]刘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优化研究——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思考[J].财务与金融,2019(1):40-45.

[8]李思思,张秋雪.基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4):274.

[9]杨立艳,王永成.基于全面预算管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地方财政研究,2018(6):87-92.

[10]卢化梅.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业财融合发展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8(7):267.

[11]张顺.借鉴财务共享模式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4(9):59-60.

[基金项目]天津市财政局天津市会计学会2019—2020年度重点会计科研项目“行政事业单位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研究”。

[作者简介]景孟颖(1989—),女,注册会计师,会计师,税务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会计制度、高校财务管理;洪相铁(1983—),男,高级会计师,入选天津市会计领军人才(第六期),本科,研究方向:政府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王茜(1983—),女,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工程。

猜你喜欢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行政事业单位
互联网化下的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建设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风险分析及其防控措施探讨
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探究
通信企业基于价值的业财融合分析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