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对我国陶瓷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发展策略

2021-04-08曾国盛

中国陶瓷工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陶瓷产品陶瓷出口

韩 静,曾国盛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0 引 言

自美国学者泰普斯科特与1966 年首次提出数字经济一词,数字经济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和5G 通信等新兴数字技术的出现,并向各领域和产业的深入渗透,全球经济已然进入一个数字化发展的全新时期。鉴于数字经济的影响,当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并相继开始布局本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与此同时,我国的数字化发展也已经提上日程。2019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进程报告(2019)》显示,2019 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 万亿元,占GDP 比重的36.2%。其中,产业数字化增加值占数字经济比重的80.2%。2020 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开始频繁出台有关数字经济的具体举措,逐步落实数字经济的顶层设计。

1 我国陶瓷产品出口数字化发展的必要性

1.1 数字经济是助推我国陶瓷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陶瓷文化时空跨度长、地域面积广,文化遗产类别多,是承载中华文明基因、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而陶瓷产品赋予陶瓷文化“活态”的价值。当前,我国陶瓷产品出口仍以货物贸易为主,陶瓷服务贸易以及陶瓷知识产权交易所占比重并不高。其中,货物贸易中又以建筑陶瓷和日用陶瓷出口为主,而功能陶瓷、陈设艺术陶瓷等其它陶瓷种类的出口比重一直较低。陶瓷出口始终存在同质化竞争严重、品牌效应弱、优质产品少等问题。如何开辟陶瓷产业的新蓝海以及助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陶瓷产业发展的重点。而数字经济的出现,为陶瓷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依托数字技术,陶瓷产业实体经济可以与虚拟经济深度融合在一起,重新塑造陶瓷产业的生产模式、服务模式、创新模式等,为陶瓷产业的发展赋予新的内涵和发展路径。

1.2 数字经济有助于催生新的陶瓷出口消费增长点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不仅引起全球经济的持续震荡,还对我国陶瓷产业造成严重影响。2020年,我国陶瓷产量有所减少,产品出口规模也明显下滑,出口方式及出口产品种类也有所改变。由于终端门店无法开业,直播电商渠道在疫情中发展迅猛,线上营销逐渐成为后“疫”时代陶瓷产业发展的主流。就产品而言,受疫情影响,非触碰式的智能陶瓷产品以及装配式产品需求明显增加。与此同时,陶瓷企业陆续提升采购、生产、销售、仓储、物流等一系列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此外,数字技术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当前,陶瓷产品的消费习惯由固定化向碎片化演变,消费模式由大众化向个性化转变,消费渠道由线下向线上转移。其中,消费者对生产端的影响也日益深刻。从消费结构上看,传统陶瓷产品的供给比重仍然较大,新兴陶瓷产业的消费还有待培育。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和5G 通信等数字技术的出现,不断推动陶瓷产业的创新和变革,创造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从而催生出新的陶瓷出口消费增长点。

1.3 数字经济是陶瓷产品出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手

自古以来,陶瓷产品是我国竞争优势较强的传统出口产品之一。据海关数据显示,近五年我国陶瓷产品出口数量呈持续下降态势,由2015 年的2526 万吨下降至2019 年的2122 万吨。通过恒定市场理论的假设推导,自2006 年以来,我国陶瓷产品供给与国际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呈下降态势。这说明我国陶瓷产品出口与国际市场日益增长的陶瓷产品需求存在显著匹配错位。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国际市场对高端陶瓷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而长期以来我国陶瓷产品出口主要以中低端为主,高端产品较少;二是在产品品质意识上,国外消费者还没有走出30 多年前中国陶瓷出口产品品质不高的阴影,对我国高端陶瓷产品并不够信任,致使我国高端陶瓷产品的出口量远远低于同期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陶瓷出口量;三是各国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政策法规和消费习惯又略有不同。基于规模经济效应,通过标准化、流水线的刚性生产方式所生产的同质化产品内容、形式与设计很难满足不同市场日益增长的陶瓷产品需求。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精准营销、协作创新、网络共享等新模式成为未来陶瓷产品生产的主流。这些新模式一方面可以满足各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从而提升陶瓷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又可以帮助陶瓷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渠道商等社会资源的连接更加紧密,形成企业的外部价值系统,大大扩展了企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经营边界,从而推动陶瓷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 数字经济对我国陶瓷产品出口的影响

从全球产业结构的变迁历程来看,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离不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通过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传播和渗透,引导传统产业结构不断变革,继而产生新的业态和模式,对传统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数字经济对陶瓷产品出口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2.1 在贸易方式上,全球数字平台正逐渐兴起并成为新的贸易方式

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数字贸易”的及时补位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突发公共事件对陶瓷产业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以速卖通、亚马逊、敦煌等为主的全球数字平台,为陶瓷消费者和生产者提供了新的交易场所,极大促进了陶瓷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跨境交易。随着陶瓷跨境交易的大幅增长,全球数字平台已逐渐成为新的陶瓷贸易方式。而全球数字平台的算法也逐渐取代传统贸易方式中通过“看不见的手”调节陶瓷市场供求的机制。数字平台凭借其对跨境交易数据的存储、传输、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预测和分析陶瓷消费需求的变化。从后向关联角度优化陶瓷生产商的生产行为,提高陶瓷产业生产率,从而影响着陶瓷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格局。

2.2 在出口产品结构上,未来定制服务类的陶瓷产品比重明显增加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信息要素逐渐从劳动、资本中独立出来,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并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数字技术通过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有效降低了单位劳动力的投入。未来企业间和国际间的传统劳动力比较优势差异逐渐收窄,以价格竞争优势为主的传统陶瓷产品可贸易性逐渐降低。但是,陶瓷服务业的劳动力份额相比而言受影响较少。随着视频会议技术、实时翻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面对面的交易成本不断下降,未来的可贸易性反而增加。例如,陶瓷创意交流服务、陶瓷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可视化陶瓷产品设计优化服务、营销策划服务等。

在生产方面,传统陶瓷产品的大规模制造也将被大规模定制所取代。在数字技术应用前,陶瓷产业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只能采用标准化、流水线的刚性生产方式。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精准营销、协作创新、网络共享等新模式逐一出现,通过快速连接市场、共享市场信息来满足全球高度差异化的消费者需求,扩展了陶瓷企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经营边界。

同时,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不断弱化陶瓷产业各领域的边界,助推了陶瓷产业与文化、旅游、教育等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从而不断开辟出陶瓷产业的新蓝海,催生陶瓷贸易的新业态新模式。

2.3 在出口主体上,中小陶瓷企业及小微陶瓷企业的竞争优势逐渐增强

当前我国陶瓷产品出口仍主要以规模以上陶瓷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所占比重并不高。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产生的网络效应和集聚效应则有助于改变原有的出口主体结构。其中,能够对小规模市场需求进行快速反应的中小陶瓷企业和小微陶瓷企业,可以利用数字平台和数字技术直接对接国外消费者,细分陶瓷市场,聚焦细分市场的核心技术。通过技术学习和创新深度嵌入陶瓷产业链,实现专业化生产,培育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同时,智能制造和个性化定制也使得产业链更加接近终端消费市场,从而推动能够满足定制化需求的中小企业和小微工厂的加速发展。除此之外,中小陶瓷企业和小微陶瓷企业在增加就业、技术革新以及维护市场活力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4 在出口优势上,数字化比较优势将逐渐替代传统的劳动力比较优势

在数字经济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要素逐渐从劳动、资本、技术中独立出来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并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对陶瓷产业而言,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陶瓷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出新的数字化比较优势,从而促进陶瓷产品的出口。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着陶瓷产业活动由线下转向线上,通过各个环节的数据联通和反馈以及大数据分析,可以实时追踪全球消费者的需求,应对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优化供应链管理;另一方面,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资源不断转换为数字资产,并逐渐凸显其在价值链中的重要性,促使陶瓷全球价值链的长度和增加值结构发生变化。其中,协作创新、网络共享、个性化定制、精准营销等新模式推动着陶瓷全球价值链增加值向上游的陶瓷产品研发创新和下游陶瓷产品的营销服务转移。而精准制造等数字化生产又促使陶瓷产业全要素的生产效率升级,提升了陶瓷产品制造阶段的增加值。

2.5 在交易成本上,数字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陶瓷产品出口的交易成本

一般而言,产品的贸易流量与地理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出口距离越远,流通和运输成本就越高,贸易流量越小。而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向最终成品的转换,以及最终产品向需求终端转移的效率。减少了陶瓷产品的流通和运输时间,从而降低了地理距离对陶瓷产品出口的不利影响。

除地理距离外,经济距离以及文化距离也影响着我国陶瓷产品的出口。而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供需双方协调沟通成本的下降,缩小了供需双方的经济距离和文化距离,从而降低其对陶瓷贸易的不利影响。

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也改变了陶瓷产业的创新流程,使得陶瓷文化企业在自身创新平台的基础上逆向管理。充分利用和整合外部资源,实现生态系统驱动创新,从而提升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

3 我国陶瓷产品出口数字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数字经济与陶瓷产业的融合基础相对薄弱

当前,数字经济尚属于新兴领域,与其他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虽已取得一些成果。但与陶瓷产业的融合发展则相对薄弱,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明显不足。从微观角度来看,陶瓷企业对其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主动意识和价值识别远远不够,在具体实践中存在数字化资源整合不足、融合方式单一的问题。从中观角度来看,陶瓷产业的数字化发展还未形成一个有效的产业发展指导,也没有能够进行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单靠企业自身零散的数字化转型尝试,效率较低,也不易助推整个产业的商业模式和业态结构变革。从宏观角度来看,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市场应用领域、5G 基站建设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数字化技术创新成效还未达到陶瓷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要求。

3.2 数字化陶瓷专业人才的缺失

将数字技术落地到陶瓷产业中,并与陶瓷产业融合发展,关键需要一批数字化专业人才。这既包括一些纯数字化技术人才,如IT 工程师、数据分析师、AI 算法工程师等,又包括兼具数字技术和陶瓷产业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当前,数字化专业人才的缺口依然较大,尽管一些高校已经开设了一些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学科和专业,但与庞大的市场需求相比,仍明显不足。与此同时,现有的学科和专业更多涉及的是纯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而将数字技术与陶瓷产业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则明显滞后,以至于懂陶瓷技术的人才不懂数字技术、懂数字技术的人才不懂陶瓷技术,从而大大制约了陶瓷产业的数字化发展。

3.3 数字化陶瓷知识产权监管和安全问题凸显

当前,我国陶瓷产品的侵权现象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陶瓷产业自身的特殊性,产品更新换代快、师徒传承等固有的思维和风俗让生产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侵权的违法成本低、代价小也致使众多不法分子怀有侥幸心理,导致恶意侵权现象层出不穷。如2017 年第五届陶瓷设计大赛中获奖的“陶瓷地毯”,在成功销售后的两个月内遭受到大量的仿冒。虽然企业的知识产品维权最终得到了及时处理,但侵权企业仅需赔付两万元的判决实在很难威慑侵权的不当之风。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渗透以及陶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侵权模式也逐渐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态势,为数字知识产权监管和用户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规范数字经济实践的相关法律规范又相对滞后,在缺乏法律约束的情况下,陶瓷知识产权的监管和安全问题将比数字化前更加凸显。

4 推动我国陶瓷产品出口数字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着手构建陶瓷产品出口数字化平台和服务体系

我国陶瓷产业要从价值链优化的角度出发,着手构建产品出口数字化平台和服务体系,从而实现陶瓷产品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陶瓷产品的数字化生产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各个环节都需要与消费者展开深度沟通和互动反馈,并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服务。构建产业数字化平台和服务体系,可以有效降低陶瓷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其运营质量和效率,并通过新的业态和模式创造新的产品体验和社会价值,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4.2 积极培育陶瓷产品出口的数字化比较优势

根据互联网世界统计(IWS)数据显示,截止2020 年5 月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为46.48 亿,占世界人口比重的59.6%。庞大的网民数量为陶瓷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一方面,陶瓷产业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针对不同地区的文化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者特征细分市场,有针对性地提供多样化的陶瓷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陶瓷产业要充分利用不断发展的数字技术丰富当前陶瓷产业的内容与形式,通过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提升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此外,在数字技术的不断渗透下,各生产要素也在耦合和集聚下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出现将成为陶瓷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4.3 加强数字技能教育,全面培育陶瓷复合型数字化人才

陶瓷文化创意产品兼具文化产业和陶瓷产业的双重属性,涉及产品设计、工艺程序、传承手艺和装备设备等诸多环节。面对数字化的浪潮,陶瓷产业迫切需要大量同时掌握数字技术和陶瓷专业技能的复合型数字化人才。第一,将数字技术作为通识课程纳入陶瓷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大规模培养兼具数字技术和陶瓷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此,高校应尽早对陶瓷和艺术类相关学科专业进行动态调整,推动数字技术与本专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扩大陶瓷复合型数字化人才的培养规模。第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陶瓷文化行业从业人员的数字化素养。在数字经济时代,技术的快速迭代需要从业者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化素养,政府和陶瓷文化创意企业可通过定期开展数字技能职业培训、数字技能职业资格认证等方式鼓励从业者加强数字技能学习的意识。第三,加强全民数字技能培训,尤其是政府公务人员的数字技能培训,深入解决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等问题,从而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支持。

4.4 加强政策引导和社会保障

从风险的角度看,任何企业进行转型升级都是面临风险的。一旦在转型中出现失误,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大多数企业都是风险规避型。为此,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引导陶瓷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一方面,建立数字化转型企业保险基金,以应对转型时可能会出现的结构性失业和企业转型失败的风险,降低企业的转型成本;另一方面,针对企业数字技术的创新项目给予财政或税收上的激励,增加企业的转型收益,鼓励和引导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当牵头构建完善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加快5G、物联网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数字龙头企业积极打造适合陶瓷文化创意企业的数字平台和数字应用,以满足陶瓷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需要。

4.5 构建保障数字主权和数字安全的监管体系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渗透以及陶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监管对象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态势。如何构建新的监管体系保障陶瓷产业数字化发展已迫在眉睫。第一,明确数字主权,建立能够适应数字技术与陶瓷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产权制度,厘清产权责任。第二,保障数字安全,建立合理的隐私保护制度,保障陶瓷产业数字化的长远发展。第三,扩大消费者剩余范畴,如消费者选择、转换成本、锁定效应等,以应对数字平台的垄断地位。由于数字平台的垄断地位,其可能会通过掠夺性定价、算法等方式影响数字市场的供求,造成消费者福利的损失。第四,保障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权益。在数字市场中,中小企业的话语权普遍较小,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从而影响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权益。

猜你喜欢

陶瓷产品陶瓷出口
数字媒体技术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的视觉美感与当代陶瓷艺术设计
VR技术在工业陶瓷产品展示中的应用*
浅谈模块化设计在陶瓷产品设计领域的应用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数据出口
数据—出口
数据 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