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里书外尽显科学家本色
——读钱学森六部手稿集有感

2021-04-08刘菁菁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钱老总体设计钱学森

刘菁菁

(济南职业学院 图书馆,山东 济南250103)

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胡锦涛会见钱学森先生时说:“钱老,您在科学生涯中建树很多,我学了以后深受教益。”提及钱老的系统科学,他说:“您这个理论强调,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从整体上加以把握,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这很有创见。现在我们强调科学发展,就是注重统筹兼顾,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让笔者对钱老发生了兴趣,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竟接踵购读了钱先生的六部手稿著作,果然眼界大开,受益良多。

钱老的六部手稿著作大致反映了他在科学生涯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轨迹,具有极高的科学史价值。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至五十年代中期,钱老是在美国度过的,主要从事应用力学、喷气推进,以及火箭与导弹方面的学习与研究,从而创建了物理力学和工程控制理论,成为当时著名的科学家,在国际科坛已崭露头角。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的《钱学森手稿》,以及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的十卷本《钱学森力学手稿》,收录了他这二十年间科学活动的代表性研究手稿,体现了他执著的科学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创造性探索的动态过程。五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初期,钱老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创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方面。他处于“科技主帅”的位置,集航空与航天科技理论研究、战略规划、工程实施、科学管理于一身,恪尽职守、殚精竭虑,在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奠基中发挥了无以替代的关键作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他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亦是名不虚传,理当名垂青史。中国宇航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的《导弹概论手稿》、上海交大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的《水动力学讲义手稿》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的《火箭技术概论手稿及讲义》三书,就是他在该时期献身航天事业、实现科技创新的历史见证。一笔一划,字字句句,都流淌着钱老孜孜矻矻、一丝不苟、奋斗拼搏的汗水,是呕心沥血的结晶。

他开创性地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以及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综合集成研讨体系、总体设计部等现代科学方法论,体现了中国学者在世界科学前沿领域颇具特色的科学探索与理论创新。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的10卷本手稿《钱学森书信》,以及该社2012年1月出版的5卷本手稿《(钱学森书信)补编》,生动记录了这一重大理论成果发展形成的演变过程,具体展示了钱老极其丰富的学术思想,被誉为“钱学森科学思想百科全书”。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江浩先生得到此书后,如获至宝,躲进书房,闭门不出,一封封书信,仔仔细细研读。读毕后信告钱先生秘书涂元季说:“首遍通读《钱学森书信》全书十卷,对钱老的创造性思维梗概,力量源泉,来龙去脉,以及科学地、真诚地为人和做学问,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真实的、深刻的了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江浩教授还说:“国际上一位研究人才的学者概括出大科学家、创新拔尖人才必备的八种能力……我认识的钱先生何止这八种能力啊!他提出的许多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总是走在时代前列,开始有人难以理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变成现实了。他不愧是科学技术的巨擘,中国人民的骄傲。”《钱学森书信》出版翌年,即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钱学森手稿》选自钱老早年在美从事科学活动的15000页原始资料,是钱老的同事弗郎克·马勃教授在钱学森匆忙回国后,从钱的办公室、实验室的各个角落一一收集起来,作了初步分类整理后予以珍藏,待“中美建交”之后分两批送回中国的。一个外国人,能如此完整地收集中国科学家二十年间连续不断的科研工作手稿,并使之最终完璧归赵,在中外科学界传为佳话,也实属难能可贵!无独有偶,笔者不禁又想起另一则“手稿的故事”。那是1956年夏,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先生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做访问学者,他每天工作结束后,便随手将当天演算宇称不守恒问题的草稿纸扔进废纸篓里。而隔壁的车茨教授,则每晚都去把这些草稿纸从废纸篓中拣出来,加以保存。第二年,李政道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传来,车茨教授便把他保存的这些草稿纸赠给了美国物理学会,而且还将其中的一页草稿,作为当年最后一期《今日物理》杂志的封面发表出来。五十年后,2006年6月,李政道先生将这页发表过的手稿和另一页后来研究中微子问题的手稿复印,作为礼品郑重地送给了中国时任总理温家宝。可见在异域,科学家的手稿是倍受尊崇和珍视的。钱老在《要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一文中指出:“科学技术不是自然而然地就成为生产力,要有一个促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环境,或者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社会形态,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国内环境。现在我们的社会形态距理想实在太远了。”读罢钱老的话,笔者突发奇想:假如像马勃、车茨那样珍爱科学家手稿的中国人,能多至数以万计、十万计、百万计……那么,我们的社会形态即“国内环境”,是否会大有改观,从而真正促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呢?若果真如此,则“科教兴国”就会真的落地生根了。

十卷本《钱学森书信》和五卷本《<钱学森书信>补编》,全部是钱学森书信的手稿影印。《书信》一书收入1955年至2000年间的钱老书信3000余封,其中1955年至1979年间的书信,只有61封;《补编》一书所收书信为《书信》未收者,收入1934年至2000年间的书信1980封,其中1934年至1979年的书信只有20封。这就是说,钱学森这两部15卷书信集,所收的书信,绝大部分都是钱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退居二线之后所写。正如《书信》及其《补编》的《编辑说明》所言:“钱学森回国以后这大半生,除了完成他那意义重大而又繁重的‘本职工作’外,居然还亲笔书写了这么多书信,这至少在中国科技界是少见的。”当然,“今天出版的并不是钱老的全部书信。”编选的原则是“只选那些有科学思想和反映科学精神的信。”这也符合钱老科研生涯的实际。“退居二线”前,他全心身地投入“两弹一星”事业中,再加之“保密”等因素,他不可能这样频繁密集地写信。“退居二线”后,他的精力放在了系统总结此前的“实践经验”,开拓“系统论”研究的新领域,这就需要与同行、同道进行思想与学术交流,彼此开展探讨切磋,这样,书信便成为一个很好的平台与渠道。

科学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的《钱学森论系统科学(书信篇)》一书,就是从这些书信中选出1961年至1998年间谈系统科学内容的277封而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的钱著《创建系统学》一书,也选录了1983年至1997年间谈系统学内容的书信145封。当然,除钱老的书信外,这个时期他在文章、谈话中,论述系统学内容者也相当丰富,已结集出版的如科学出版社2011年12版《钱学森论系统科学(讲话篇)》;中国宇航出版2011年6月版《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文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二版《智慧的钥匙——钱学森论系统科学》等,同样体现了钱老这个时期所研究与关注的重点。

钱学森“退居二线”后,从长期亲自领导“两弹一星”的系统工程实践中,研究、总结、提炼、归纳,从而形成的“系统论思想”,可以用之于“社会管理”,这是钱老科学思想的一个重大转变。具体说,就是他提出了“建立国家级总体设计部”思想。而且钱老自己非常看重他这个“总体设计部”思想。他晚年曾经说过,我一生做了两件事,一是“两弹一星”,二是提出“总体设计部”,头一件事,有从国外学来的现成经验,做起来比较容易,而后一件事,花费心血最大,是个创新,意义也更大(大意)。笔者曾在《略论钱学森的读书、科研与成材》(此文原刊《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年3月第三期)一文中,谈及钱老的这个思想,现不妨摘引之:“其学术著作《论系统工程》《创建系统学》,蕴涵了他的系统科学思想、系统科学方法、系统科学理论、系统技术与系统应用,内容丰富而精深。钱老十分看重他的系统科学理论,他曾说,我们若是把这件事情做成了,将是震动世界的,在科学史上的意义将不亚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它的社会意义和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可能要远远超过我对中国‘两弹一星’的贡献。”

钱学森1989年正式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建言:设立国家级总体设计部。翌年3月8日,他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汇报其关于建立国家总体设计部的建言内容,受到中共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充分肯定。他认为,社会主义建设工程是由社会经济系统(物质文明建设)、社会政治系统(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意识系统(精神文明建设)三大子系统组成的复杂巨系统。建立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设计部,就是要从整体上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发展中的社会问题,实现这三大文明系统的协调有序发展;现在我们国家在发展、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确实复杂,老办法不行,应该考虑新办法,这就是系统工程和总体设计部,而且,总体设计部所依靠的五个条件——各行各业的专家、文献资料信息、巨型电子计算机、统计数据信息、系统理论和知识工程,我国都已经具备[1]。钱老的这一宝贵建言,虽因各种原因未能付诸实施,但其思想的光辉及其现实意义,已经越来越被无数事实所证实。

钱老“总体设计部”思想的价值,正如专家评论的那样:“不论是从哲学角度看,或是从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看,还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观点看,对钱学森关于总体设计部的论述,不管做多么高的评价都不为过,总体设计部的思想不会因时间推移而失去光芒。”

猜你喜欢

钱老总体设计钱学森
钱学森
钱学森之答
钱学森:四菜一汤就挺好
钱兰根:愿做遵义义务宣传员
SSP15A干湿分离减量成套设备总体设计
大型简体自动化装配对接装备总体设计
地下互通立交总体设计研究
送别爱笑的钱老
圆坯连铸机总体设计及其软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钱学森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