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改性活性炭纤维吸附Ni(Ⅱ)及再生试验研究
2021-04-08李秀玲黄金萍刘月琴陈美娇
李秀玲,黄金萍,刘月琴,陈美娇,辛 磊
(河池学院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Ni(Ⅱ)工业废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需要处理达标后排放[1-3]。镍属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规定的第一类污染物,很难自然降解,在水中容易生成有毒的羰基镍,对水环境污染严重[4-5]。去除水中镍离子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等[6-10]。其中,吸附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吸附去除效果较好,应用较为广泛[11]。
壳聚糖及活性炭纤维可用作吸附剂吸附去除废水中的Ni(Ⅱ)、Cu(Ⅱ)、Cr(Ⅵ)[12-15],用H2SO4、HNO3、H3PO4、双氧水处理负载改性活性炭纤维可使其再生[16-17]。试验研究用壳聚糖改性活性炭纤维并用于吸附去除废水中的Ni(Ⅱ),并对吸附后活性炭纤维进行再生处理,以期为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提供可供选择的吸附剂。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材料、试剂及设备
试验所用活性炭纤维购自保定市百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试验试剂:壳聚糖、碘溶液、乙酸、硫酸镍、丁二酮肟、柠檬酸铵、氢氧化钠、乙二胺四乙酸(EDTA),均为分析纯。
试验设备:Phenom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复纳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NICOLET 670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X射线粉末衍射仪(复纳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ZWY-111B型恒温培养振荡器(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PHS-25型 pH计(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5100系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
1.2 活性炭纤维的壳聚糖改性
将活性炭纤维裁剪至0.5 cm,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并置于电炉上煮沸30 min,过滤后于105 ℃烘箱中干燥8 h。
称取7 g壳聚糖溶于1%乙酸溶液中制成改性剂,对预处理过的活性炭纤维浸渍改性24 h,取出过滤后再用1 mol/L NaOH溶液浸渍处理24 h,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至中性,于105 ℃烘箱中烘干8 h,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1.3 活性炭纤维吸附Ni(Ⅱ)
取一定质量改性活性炭纤维加入到50 mL模拟废水中,在振荡速度150 r/min、温度25 ℃、一定pH条件下吸附一定时间,之后取一定体积吸附尾液,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Ni(Ⅱ) 质量浓度,计算吸附量(qt)及吸附率(η)。
式中:ρt—吸附后溶液中Ni(Ⅱ)质量浓度,mg/L;ρ0—模拟废水初始Ni(Ⅱ)质量浓度,mg/L;V—模拟废水体积,mL;m—活性炭纤维用量,g。
1.4 吸附动力学
吸附过程动力学主要用来描述吸附剂的吸附速率,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
准一级动力学方程,
lg(qe-qt)=lgqe-k1t;
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式中:qe—吸附平衡时的吸附量,mg/g;qt—吸附t时间时的吸附量,mg/g;k1、k2—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常数;t—吸附时间,min。
试验条件:改性活性炭纤维用量0.1 g,模拟废水体积50 mL,Ni(Ⅱ)质量浓度20 mg/L,pH= 7.53,振荡速度150 r/min,温度25 ℃,吸附时间30~210 min。吸附结束后,取一定体积试样,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Ni(Ⅱ)质量浓度,计算吸附量及吸附率。
1.5 吸附等温线
吸附等温线主要考察吸附达到平衡时Ni(Ⅱ)质量浓度与吸附量之间的关系,采用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进行拟合[18]。
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
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
式中:ρe—吸附平衡时Ni(Ⅱ)质量浓度,mg/L;qm—饱和吸附量,mg/g;qe—吸附平衡时的吸附量,mg/g;kL—Langmuir等温常数,L/mg;kF—Freundlich等温常数,L/g;1/n—吸附指数。
试验条件:改性活性炭纤维用量0.1 g,模拟废水体积50 mL,Ni(Ⅱ)质量浓度10~50 mg/L,pH=7.53,振荡速度150 r/min,温度25 ℃,吸附时间90 min。吸附结束后,取一定体积试样,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Ni(Ⅱ)质量浓度,计算吸附量及吸附率。
1.6 吸附剂再生
用浓度0.1 mol/L硝酸溶液、EDTA溶液和纯水作再生剂,将吸附饱和后的改性活性炭纤维置于再生剂中,磁力搅拌8 h,过滤,再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至中性,然后置于烘箱,在105 ℃条件下干燥3 h。以再生后的改性活性炭纤维对水中Ni(Ⅱ)的吸附率作为评价指标。
1.7 吸附剂的表征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吸附剂表面官能团,用X射线衍射表征吸附材料结构,用扫描电镜分析吸附材料表面形貌特征。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从模拟废水中吸附Ni(Ⅱ)
2.1.1 模拟废水中Ni(Ⅱ)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试验条件:改性活性炭纤维用量0.1 g,废水pH=7.53,废水体积50 mL,温度25 ℃,振荡速度150 r/min,吸附时间90 min。废水中Ni(Ⅱ)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废水Ni(Ⅱ)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由图1看出:Ni(Ⅱ)质量浓度小于20 mg/L时,吸附率较高并呈上升趋势,最高达98.14%;Ni(Ⅱ)质量浓度高于20 mg/L时,吸附率则呈下降趋势。随吸附质的量增多,吸附剂可提供的表面活性位点有限,所以吸附率降低。而吸附量随废水中Ni(Ⅱ)质量浓度升高而提高,这是因为在吸附剂用量一定时,吸附质浓度增大会加速向吸附剂的扩散,从而使吸附量提高。
2.1.2 改性活性炭纤维用量对吸附的影响
试验条件:废水中Ni(Ⅱ)质量浓度20 mg/L,pH=7.53,废水体积50 mL,温度25 ℃,振荡速度150 r/min,吸附时间90 min。改性活性炭纤维用量对Ni(Ⅱ)吸附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看出:改性活性炭纤维用量低于0.10 g条件下,吸附率增幅较大;改性活性炭纤维用量超过0.10 g后,吸附率稳定于100%。这是因为加大改性活性炭纤维用量,相当于增大了比表面积,有利于改性活性炭纤维与Ni(Ⅱ)的接触;吸附量则随改性活性炭纤维用量增加而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最大吸附量为1.396 mg/g。吸附质数量一定时,随改性活性炭纤维用量增加,会使单位质量改性活性炭纤维对Ni(Ⅱ)的吸附量减少,即吸附量下降。
2.1.3 模拟废水pH对吸附的影响
试验条件:改性活性炭纤维用量0.1 g,废水中Ni(Ⅱ)质量浓度20 mg/L,废水体积50 mL,温度25 ℃, 振荡速度150 r/min,吸附时间90 min。 废水pH对吸附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随废水pH升高,改性活性炭纤维对Ni(Ⅱ)的吸附率和吸附量均提高,模拟废水pH高于4后,吸附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说明pH对吸附过程的影响不明显。
图3 模拟废水pH对吸附的影响
2.1.4 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
试验条件:改性活性炭纤维用量0.1 g,废水中Ni(Ⅱ)质量浓度20 mg/L,废水体积50 mL,温度25 ℃,振荡速度150 r/min。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
由图4看出:吸附率和吸附量均随吸附时间延长先快速升高后趋于稳定;在吸附120 min时均达最大值,之后趋于稳定。综合考虑吸附效果和经济效益,确定适宜的吸附时间为120 min。
2.2 从模拟废水中吸附Ni(Ⅱ)的正交试验
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方案,确定吸附过程最佳条件。正交试验条件及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在模拟废水中Ni(Ⅱ)质量浓度20 mg/L、废水pH=6、改性活性炭纤维用量0.12 g、吸附时间120 min条件下,改性活性炭纤维对Ni(Ⅱ) 的吸附效果最好;根据极差R,影响因素按重要性大小排序为Ni(Ⅱ)质量浓度>吸附时间>改性活性炭纤维用量>模拟废水pH,其中Ni(Ⅱ)质量浓度是影响吸附的最主要因素。
表1 正交试验条件及结果
在上述最优条件下进行5次重复性试验,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吸附率平均值为98.14%,相对标准偏差为0.65%。在此条件下,试验结果相对稳定。
表2 最优条件下的验证试验结果
2.3 吸附等温线
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拟合曲线如图5所示,根据拟合曲线求出的相应参数见表3。可以看出:改性活性炭纤维对Ni(Ⅱ)的饱和吸附量为6.333 mg/g,1/n=0.440 8,表明吸附过程较容易进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相关系数更高,说明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图5 Langmuir(a)、Freundlich(b)等温吸附拟合曲线
表3 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拟合参数
2.4 吸附动力学
通过ln(qe-qt)-t及qt-t绘制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曲线,结果如图6所示,根据动力学拟合曲线方程求出的相应各参数见表4。可以看出: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为1,平衡吸附量更接近试验所得吸附量。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
图6 准一级(a)、准二级(b)动力学方程拟合曲线
表4 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拟合参数
2.5 改性活性炭纤维吸附剂的再生
用3种再生剂再生壳聚糖改性活性炭纤维的性能对比结果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改性活性炭纤维用EDTA再生后,平均吸附率达94.73%,而用其他2种再生剂再生后平均吸附率只有88.53%和89.38%。EDTA与水中的Ni(Ⅱ)发生配合反应,对Ni(Ⅱ) 有较好的解吸效果,从而使改性活性炭纤维的吸附能力得以恢复。
图7 3种再生剂再生改性活性炭纤维的性能对比
2.6 改性前、后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效果
试验条件:模拟废水体积50 mL,废水中Ni(Ⅱ)质量浓度25 mg/L,pH=6,改性前、后活性炭纤维用量均为0.12 g,吸附时间120 min,改性前、后活性炭纤维对Ni(Ⅱ)的吸附试验结果见表5。可以看出:壳聚糖改性后的活性炭纤维对Ni(Ⅱ)的吸附效果明显提高,一次吸附处理后,可使Ni(Ⅱ)质量浓度为25 mg/L的废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排放要求。这与壳聚糖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及改性后结构的变化有关。
表5 改性前、后活性炭纤维对Ni(Ⅱ)的吸附试验结果
2.7 活性炭纤维的表征
2.7.1 XRD表征
改性前、后及用EDTA再生后的活性炭纤维的XRD表征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改性前、后及再生后的活性炭纤维的XRD分析结果
由图8看出:活性炭纤维是无定型碳结构,改性后活性炭纤维的峰比改性前的峰要宽很多,这可能是引入了壳聚糖的缘故;EDTA再生后,峰宽变化不明显,仅峰强略有改变,改性后和再生后的活性炭纤维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完整地保留了活性炭纤维的表面结构,表明壳聚糖改性和用EDTA再生后不会破坏活性炭纤维的结构,且可以提高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性能。
2.7.2 红外光谱分析
改性前、后及用EDTA再生后的活性炭纤维的红外光谱表征结果如图9所示。
图9 改性前、后及用EDTA再生后的活性炭纤维的红外光谱
由图9看出:改性前、后及用EDTA再生后的活性炭纤维均在3 447、1 636.72 cm-1附近出现—OH伸缩振动峰;改性后的活性炭纤维在1 210~1 000 cm-1之间出现了N—H吸收峰,表明成功引入了壳聚糖成分,这大大提高了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效果;再生后的活性炭纤维表面的官能团没有发生改变,保留了活性炭纤维的吸附特性,表明EDTA是理想的再生剂[19-20],可实现吸附剂循环再生。
2.7.3 SEM表征
改性前、后及用EDTA再生后的活性炭纤维的SEM表征结果如图10所示。可以看出:活性炭纤维呈束状结构,改性前表面没有太多附着物,经壳聚糖改性后表面变得粗糙出现很多附着物,说明壳聚糖成功附着在活性炭纤维表面,增大了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吸附效果[21];用EDTA再生后的活性炭纤维表面结构没有坍塌[22],保留了表面的壳聚糖微粒,表明EDTA是一种理想的再生剂,且易操作,再生速度快。
a—未改性,放大2 500倍;b—改性后,放大1 950倍;c—EDTA再生后,放大8 200倍。图10 改性前、后及用EDTA再生后的活性炭纤维的SEM照片
3 结论
活性炭纤维用壳聚糖改性并用于从含Ni(Ⅱ)废水中吸附去除Ni(Ⅱ)是可行的,吸附后的活性炭纤维可用EDTA再生。适宜条件下,壳聚糖改性活性炭纤维对Ni(Ⅱ)的饱和吸附量为6.333 mg/g,吸附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废水中Ni(Ⅱ)质量浓度。改性活性炭纤维对Ni(Ⅱ)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了Ni(Ⅱ)的改性活性炭纤维用0.1 mol/L EDTA溶液再生,3次处理后,对Ni(Ⅱ)的吸附去除率仍保持在94%以上,可循环使用。
活性炭纤维改性后,其比表面积大幅度提高,且提供了新的N—H官能团,对Ni(Ⅱ)有较好的吸附效果;用其处理Ni(Ⅱ)质量浓度为25 mg/L的模拟废水,可使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排放要求。